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中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2019-06-11李冲

课外语文·上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互联网+互联网

李冲

【摘要】“互联网+”时代中,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初中语文教学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通过互联网平台和移动通信技术,越来越丰富和便捷的网络环境、平台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开展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源、条件和工具,进一步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本文基于“互联网+”时代下,对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是一个“互联网+”时代,互聯网技术和信息技术被运用到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传统的以“传道、授业”为己任的教师工作,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遭遇到了瓶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必须要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要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由此,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初中语文更应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不断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一、“互联网+”对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价值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一种拓展,是利用互联网信息的优势、通信技术、网络平台,为各行各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创新网络平台,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入融合,即“互联网+各种传统行业”。其对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首先,“互联网+”改变了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学生能更加直观和形象地获得知识,教学资源也比以前更加丰富和多样化,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越来越简洁。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存在于社会和自然界中,初中生是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重要时期,教师利用好互联网提供的各种便利,能够促使学生将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和实践中去,如语文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呈现出逼真的情境,不断丰富和延伸教学内容。其次,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营造情境式的教学氛围,更生动、更简洁、更直观地将课堂内容和社会知识呈现和传递给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真正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使学生更加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并且,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完成语文教学,借助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成具体的图像,可以让学生在美妙的声音和形象的画面中享受语文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另外,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重要的学科,有很多重点和难点,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善于将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具体化和形象化,利用“互联网+”帮助学生解决在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很多抽象的知识点,初中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困难。而“互联网+语文教学”是解决这些困难的重要途径,可以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抽象和枯燥的语文难点变得更加形象和具体,这样,就可以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如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的形式,将保尔炼钢铁的形象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保尔是个怎么样的人,保尔如何走上革命道路,怎么对待人生中的不幸和苦难,从而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困惑,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互联网+”时代中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 策略

(一)借助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新一代初中生的学习、娱乐、成长都伴随着、依靠互联网,在互联网环境中,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阅资料、了解历史、阅读课外书籍等。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应迎合中学生这种心理特征和学情,借互联网之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教学质量。首先,为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教师就应提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水平,增加视频课件比例,通过充分、灵活地借用多媒体,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充分诠释课文内容。如李白的《将进酒》属于一篇充满豪情的诗歌,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李白所要传达出的感情和气势,在授课的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教材中的文字表达,并不能使学生理解李白豪放的性格。而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视频内容,可以促使心智结构尚未发育成熟的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和理解。其次,在大多数情况下,人都是通过感官刺激来认识某些事物的,而视频是刺激感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式。因此,“互联网+”时代中,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利用音频可以给学生形成一种感官刺激,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如在我国近代散文中,朱自清的《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篇意向丰富的散文。但对于初中生来说,如何正确地理解这篇文章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体会到朱自清所要表达出的感情,教师可以利用音频,通过专业朗诵人员的朗诵,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整个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就要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氛围。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图片的形式,在进行完课文的简述之后,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叙述,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如《木兰辞》的授课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展示,帮助学生进行文字叙述,并辅以相关的图画,调动学生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二)借助“互联网+”手段,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和批判性思维

“互联网+”时代中,初中生学习语文已不必陷于迟迟不能理解作者创设意境的困境上,不用局限于书上的一行行文字,教师可以利用MV、纪录片、专题片、电影等影像资料直观地再现课文中的情境,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阅读、欣赏作者描绘的美景与生活,学生可以置身于作品中。同时通过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高度活跃的思维,使学生迅速地把握文章内涵,促进学生对语文兴趣的增长,并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感受。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天净沙·秋思》的讲授过程中,通过观看视频,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幽雅闲致的小桥,游子牵着瘦马,秋风萧瑟,残阳荒凉的古道,一幅幅深秋村野图的画面冲击着学生的心灵;然后再让学生将画面转成故事讲给同学听,使他们真正体会到诗人的断肠。另外,传统学习语文的方法只为应付考试,囫囵吞枣、不经思考、过目即忘,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效果不佳。而“互联网+”时代中,教师借助互联网提出各种具有挑战性精神和争议性大的问题,以激活学生批判性思维为抓手,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和培养学生在批判阅读、思辨阅读、批判性写作和批判性思考方面的能力,因势利导地开展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辩证分析,能够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提升。如在讲授《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有些学生认为爸爸的鼓励应当更加严厉一些,有些学生理解并支持父亲的做法。面对学生这些不同的观点,教师应适当进行知识拓展,对学生的质疑精神进行鼓励,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为学生的固化思维开启另一扇窗户,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施翠林.“互联网+”环境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

[2]原青.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互联网+作文评改模式”的主题设想[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9).

[3]吕小玲.互联网+时代初中语文阅读激发学生创造力的三元素[J].华夏教师,2018(3).

[4]蒋艳.互联网时代的初中语文课堂[J].当代教研论丛,2017(10).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互联网+互联网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