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式的融通与创新

2019-06-11张国珍

课外语文·上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探究

张国珍

【摘要】新课程体系的实施与发展推动着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渗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和传授知识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在培养其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本文就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式进行系统化探讨,提出一些融通和创新的方式方法,不仅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式;融通创新;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高中语文古诗词具有一定难度,很多著名的长篇诗词也融入其中,内容含蓄,寓意丰富,大部分这种诗词文章都需要一定的深度剖析,通过白话去简单理解诗词会与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不相符合,曲解其意。学生总是将这种文章进行简单的背诵记忆,对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没有深度体会,知识层面停留在简单的理解上,通过教师的灌输式学习,根本无法体会到古代诗词的艺术之美,导致自身的文学素养得不到良好提高。

一、古诗词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具有灿烂文明的文化古国,在我国古代时期诞生了诸多璀璨文化,诗词歌赋、天文算法、亭台楼阁等等,数不胜数的瑰宝构成了我国这幅美丽的辽阔的画卷。唐诗宋词都是十分具有价值的文化产物,这些有价值的作品都是带有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展现。高中语文添加对古诗词的学习是十分可取的,可以积极地树立好高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整体把握诗词的节奏,结合时代气息,让高中生在思考语文诗词的时候可以更好地去探索和发现,锻炼其自主思考能力,对诗词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产生共鸣,提高高中生的人文素养和正确意识。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要做好古诗词的教育教学,抓好重点,减少古诗词中的难点,为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古诗词能够流传至今,其不仅仅是具有民族优秀的文化思想,还有其自身本身的深远意义。学习好诗词,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大大提升写作方面的能力,在写作中运用经典的诗词语句,将诗词的实用性大大提升,提升文章的表达,使文章更有吸引力,彰显学生的文学风采。诗词不仅对学生的价值观有深远影响,同时还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有利于学生学习中国文化,认识古代的中国精神。诗词一直以一种载体的形式存在,弘扬着中国文化的优秀品质。

二、当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高

虽然我国优秀的文化十分璀璨,意义十分深远,却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明显不高,缺乏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可能由于古诗词年代较久远,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距离感,古诗词的字数偏少,不能直观看出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往往需要更多的注释将其进行理解和转换,深远的意境和距离使学生很难产生共鸣,从而对诗词的学习缺乏兴趣。与此同时,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学习古诗词在现代生活当中无法应用,没有用武之地,失去了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方式比较枯燥,缺乏变通

语文科目的古诗词教学可以说是提高语文综合教学水平的一个死角,很多教师处理不好文言文等诗词的教学就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就目前而言,文言文等诗词教学仍没有多大的改善,仍是传统的教师系统性讲解,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合理的逐步渐进性解读和学习,这种格局一直都在进行,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学习空间,大脑思维被灌输式学习所限制,无法更加深远进行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单一的模式,使得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加剧了学生不想学习语文诗词的想法,让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大大降低。

(三)教学功利化

作为社会事业,功利性是少不了的,但是如果没有合理地控制好功利性的强度,使其入侵到整个教学系统当中,改变了教学的本质,功利化就会形成。功利化会产生自私心理,利己而为,教师如果这样就会被人们认为是一种人性的缺失、知识的贩售者,而学生会成为无辜的受害者。例如在一些学校中,教师在自身功利化的影响下,会产生私欲心理,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不会将知识向学生讲明白,一旦当学生想了解和学习的时候,就让学生去找自己补课,在补课时按课时收取补课费,一节课好几百元不等。这种行为已经是严重缺失师德的行为,极为不负责的行为。教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消除教学中的功利性的扩张,降低内心的私欲功利想法,要坚定不移地将教书育人作为重要的前提和指标,不光传授知识,还要教育学生、培育学生,从教学的外在意义到教学内在意义进行转化,认清得失,将主观认识落实到教育教学当中,避免不正常思想产生。

三、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方法探索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师学习古诗词的时候要善于创建情境,通过情境教学将知识有感染力地传授给学生。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大大提高其想象能力,试着穿越到当时年代,与诗词作者进行心灵和灵魂上的触碰。运用情境式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教师要以感情为切入点,将诗词歌赋中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教师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新媒体设施对古诗词进行良好细致的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设立教学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诗词当中,同时设置合理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通过运用幻灯片,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主题当中,结合诗词的注释,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体会诗人内心的独白和情感的流露,将情感最大化,将学生带入思考的阶段,培养學生的文学素养和兴趣。

(二)教学方式的融通与创新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是社会发展的不懈动力。教育的改革重点和切入点就是对教育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要在新时代的发展下演变得更加具有时效性,更加切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将好的教学方式在学生的学习中进行全面渗透和实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的水平。教师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进行合理的创新,借鉴并保留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前沿性和高质量性,运用科学合理的方针进行教学模式的演变,最大程度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抓稳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师教学水平。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创新,在原诗词上可以进行即兴的写作。教师要学会进行对意象和诗歌特征的抓取,运用创作理念,将诗词的语言用学生易懂的语言呈现出来,能够真正让学生感受到诗词所抒发的情感。

(三)重视对古诗词的诵读,感受诗歌的音律美

诗歌的音律美是由诗歌的文字以及平仄程度体现的,诗歌都会有其真实存在的音律,一首诗词如果不具备其音律元素,就会丧失诗歌的美感,就不会被大家所传诵。所以我们首先要对诗歌尽心地诵读,多次阅读才会对诗歌产生美的感受,古典诗歌都有韵律在其中,所有的诗歌都是有平仄之分。正是有了平仄,才能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觉得诗歌具有抑扬顿挫之分,产生一种由内而外的浩然之气。善于思考诗人的复杂情感,用一定的朗读技巧将情感进行更深入的体会,用朗读的形式切身体会诗人所传达的深入内心的情感。反复和有感情地诵读,提高诗词的音乐之美和韵律之美。

四、结语

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地探寻正确、科学的教学模式,顺应时代的发展,将学生由客体转换为主体。同时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其向正确的方向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中调动自己的思维,让学生融入诗词教学的情境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相互发展。学习好古代诗词对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和日后的语文学习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抓住诗眼和诗词的情感,将意境和情感相互结合,感受诗词文化之美。

参考文献

[1]郭若芸.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式的融通与创新[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一).北京: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8.

[2]魏学浩.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高中古诗词的情境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8(12).

[3]赵传乾.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与实施分析[J].语数外学习,2013(12).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