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2019-06-11刘丹

课外语文·上 2019年4期
关键词:高中教学文言文思维导图

刘丹

【摘要】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将有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运用思维表征的导图形式,可以减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负担和减少记忆容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效率。充分根据思维导图的基本特征,利用多种导图类型,遵循应用原则,更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以高中(人教版)文言文《兰亭集序》为例,略谈思维导图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文言文;高中教学;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收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此要求,高中文言文教学只有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改善高中文言文教学效果。

一、思维导图相关概述

“思维导图,将某种知识点以某一个中心点开始,将每个词语都视为从中心点的子中心,经由整体的知识点向四周放射。思维导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使思维形成全景图,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从观点出发,从而产生创造性的思维。”这话大致向我们说明了思维导图的行为模式,其实也就是各个关节点之间的再延伸与再发散。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思维导图能够结合亮丽的图片与鲜艳的颜色,定能增强思维的活跃程度,增加语言的美感,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与想象力。

(一)定义

思维导图又叫脑图、树状图、概念地图等,是指能够借助文字、线条、颜色、图片等要素形式,综合利用左右大脑的思维模式,将大量烦琐抽象的内容转换成具体、便于记忆的一种发散思维进行直观呈现的思维形式。思维导图因其运用起来高效便捷而被广泛应用于教育、科技、商业等领域。

(二)类型

按照思维导图绘制流程、绘制工具以及思维路径的不同而分为圆圈式、起泡式、双起泡式、树形式、括号式、流程式、复流程式七种。每个类型都有与之相对应的使用对象。

(三)基本特征

着眼于思维表征尤其是发散性思维方式的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的思维导图,其自身具有六大基本特征,分别是梳理方式的全景性与记忆性、呈现方式的关联性与逻辑性、记忆方式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知识库存,协调综合运用大脑,在具体的文言文教学中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

(四)应用原则

1.主题突出。主题即思维导图的眼睛与灵魂。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需遵循主题突出的原则,在梳理文言文本脉络、明确疏通各个层级层次主题间的联系,思维导图才能形象凸显文本主题、深化主题,才能以大脑中放射性思维的外部呈现,提高学习效率。

2.自主灵活。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需遵循自主灵活的原则。思维导图的灵活性体现在其能够根据内容的客观差异而适时调整教学策略,自主按照学生个性需求标准的不同而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事实证明,越是能自主灵活地绘制流程的人越能彻底运用思维导图,一脚定乾坤的求快方式自然行不通。

3.教与学兼顾,结合思维导图的功能特点,充分运用到高中文言文的相关教学环节。基于学生视阈,采用图文并茂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将文言知识转换成可视化的学习,提高学习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习效率。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利于给教师提供实际可操作的教学策略,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教学水平。总之,思维导图对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采用思维导图这种新型的辅助教学方式,可使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变得更加可视化、讲解更深入、主题更鲜明、条理更清晰,也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便捷构建文言知识体系、激发文言创新思维。本文以高中(人教版)《兰亭集序》为例,从课文预习、课堂教学以及复习升华三个环节入手,应用研究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

(一)课文预习

《兰亭集序》一文共四个段落,从结构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原则出发,可将其分为三个部分。本序首段和第二段为第一部分,交代了兰亭集会发生时间、集会地点、参与人物以及活动形式。那么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绘制时,为了快速高效地辨别梳理,可以将这一部分内容概括为“时”“地”“人” “事”,并以不同颜色标明,吸引注意力,增强视觉效果。本序的第三段落也即为第二部分,在绘制流程时,首先应该提炼出文中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一是“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另外是“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再从文中的哲学问题之中引出孔子“死生亦大矣”与本部分观点“岂不痛哉”来收束本段,开宗明义,直抒胸臆。《兰亭集序》尾段即是本序的第三部分,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创作本序的初衷。在熟读本序后,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变化,提炼主题思想,便有了“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的初衷,那么后面应该紧跟着的便是人生感叹,归纳之后,便可得出“后之贤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在使用思维导图绘制时,应该“初衷”在前,“感言”在后,这样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梳理清楚关系。

(二)课堂教学

《兰亭集序》篇幅内容适中,教学难度不是太大,学生学习起来也不是太难。但是其中涉及诸多语法知识点,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而且这些知识点又是文言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教学过程过于枯燥,学生听课效率必然很低。那么在讲授这些知识时,应该将各个语法知识分理归纳,哪些词句属于一词多义,哪些古今异义,哪些属于特殊句式等。如“毕”“引”“次”等属于一词多义,“咸”“其次”“以为”等属于古今异义,如下可遵循词法运用。而“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又可归纳为“文言实词”一类,归纳梳理清楚之后,应用思维导图绘制流程图,比如“树状图”即可。由此,教学思路清晰明了,学生一目了然,发散的思维表征,在这里便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学习起来也轻松了许多。

(三)复习升华

《兰亭集序》兼容“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四者,这四者应是复习环节的重点,这四者在本序中部分体现,如“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等。这些句子气势恢宏,意境开阔,因此这篇序文也是古代山水游记文言散文不可多得的佳作。其次,王羲之的山水游记类的文言散文风格向来朴素简洁,没有长篇累牍,没有大篇说理论道;全篇合理的謀篇布局、抑扬顿挫的激情跌宕、昂扬乐观的入世情怀,散发出古代文人独特的人格魅力。综上,应用思维导图,可以用“俯察品盛”概括全段,与之对应“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

三、结语

自思维导图发明到20世纪末引入中国至今,国内外关于思维导图的研究越来越科学全面,其巨大的实用价值在社会的诸多领域得以广泛使用,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将思维导图应用到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本身也是一种新的尝试与挑战,这也是在国家教育《纲要》改革背景的应运而生。但是思维导图的应用,也要求教育者本身具有足够合理运用思维导图的能力,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辅助理念,自然也要明确其应用的意义:沉入文言规律,消减记忆负担;踏准文言逻辑,提高教学兴趣;激发思维活力,增强思维兴趣。不管是“教”还是“学”,师生在运用思维导图时强化理念,重视应用,广泛交流,毕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思维导图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只要我们善于利用新事物,发散新思维,思维导图的应用前景依然光明无限。

参考文献

[1]张晓倩.思维导图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高中教学文言文思维导图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组分层教学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教好高中数学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