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9-06-11匡德琴

课外语文·上 2019年4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问题小学语文

匡德琴

【摘要】朗读可培养学生语感、掌握正确的字词读音,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文本中蕴含的感情,更好地把握文本主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朗读教学,认真分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积极寻找有效的教学对策,不断提高朗读教学水平与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仅如此,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学习质量。小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是朗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任课教师应认真践行朗读教学工作。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重要性

听、说、读、写构成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中“读”是学生获取、积累知识的重要方法,而朗讀要求学生富有感情,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心情感,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实践表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积累字词

朗读最基本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积累字词。学生通过朗读可以读准字音,掌握字词的含义以及在不同情境中的用法,在写作中加以灵活应用,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二)把握情感

众所周知,阅读文本中都会蕴含着作者的一些思想感情。而体会与感受作者的情感是朗读的关键,是小学语文教学关注的重要内容。阅读文本时,字正腔圆,并根据具体情境采用不同的朗读语气,有助于学生洞察作者赋予的情感,大大增加语文学习的人文性、趣味性。

(三)加深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加深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朗读最为常用。通过朗读,学生不仅对文本内容有个全面的把握,而且可很好地感受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加深对整个文本内容的理解。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问题

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笔者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不够重视

教师是领路人、引导者,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分析发现,部分教师过分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朗读未纳入考试内容,对朗读缺乏足够的重视,投入的精力自然减少,尤其部分教师为防止学生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很少开展朗读活动,让原本有趣的语文学习,变成机械的记忆字、词,语文课堂的趣味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教师引导不足

部分教师虽然给学生安排朗读的机会,让学生自由朗读,但缺乏有效的引导,导致朗读效果大打折扣,主要表现为:

其一,不关注朗读效果。部分教师开展朗读教学时,多是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自由朗读,很少关注学生的朗读行为,如朗读是否标准、是否带有情感。部分教师甚至将朗读与一般的阅读混淆在一起,认为学生只要读出声音就是好的。其二,朗读范围狭窄。朗读教学时,教师仅仅要求学生围绕教材进行朗读,不注重朗读文本的拓展,很多学生多次朗读教材内容后,因新鲜感降低,朗读兴趣逐渐下降。

(三)朗读方法不当

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也非常主张朗读。他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但分析发现,部分学生朗读方法不当,朗读时的注意力不集中,朗读目的性、计划性差。部分学生缺乏情感投入,不注重斟酌文本的语气、情境,全篇文章使用一个语气,自然无法很好地感知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对策

为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效果,教师应做好朗读教学总结,明确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尤其积极采取有效对策,改进与优化相关教学环节。

(一)提高思想认知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应对自身准确定位,充分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即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不仅有助于语文学习成绩的提升,而且可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将朗读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认真落实。一方面,积极开展朗读教学教研活动,不断研究与应用良好的朗读教学方法,提升朗读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根据小学语文教学课时,安排合理的朗读教学课时,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朗读机会。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后,教师以第六单元为例,专门留下两个课时供学生进行朗读。第六单位共包括六篇文章,包括《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多是通过描写美丽的景物抒发感情。在课堂上开展朗读活动,结果表明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认真听,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字词读音。另外,学生深情朗读,逐渐体会与理解了蕴含在不同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即作者通过描述不同的风景,抒发了对我国丰富自然资源、优美风景的赞美之情。

(二)做好朗读引导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要想获得预期的朗读效果,开展朗读活动时,教师不能放任不管,而应做好朗读引导。一方面,做好朗读行为纠正。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朗读内容,先做好字词读音的纠正,要求学生正确阅读出陌生字词的读音。朗读时应字正腔圆,尤其应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调整朗读语气。另一方面,注重扩展朗读范围。为增加学生的朗读兴趣与新鲜感,教师应适当拓展阅读内容,不断扩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朗读意识,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例如,在讲解《守株待兔》一节课文时,因其趣味性较强,因此,很多学生只是关注课文中的故事,对朗读不够重视。鉴于此,教师在课堂上围绕该课文举行朗读活动,并讲解朗读的重要性。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购买相关的成语故事进行阅读,拓展学生视野,掌握不同成语以及成语背后的故事,为其正确地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传授朗读方法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时,教师应注重传授朗读方法,充分发挥朗读作用。一方面,要求学生制订详细的朗读计划、朗读目标,精神集中地开展朗读活动。另一方面,为学生讲解朗读专业知识,何种情境、用何种语气朗读,教师可做示范。同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朗读视频,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围绕教材内容,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例如,在完成《观潮》课文教学后,教师可利用网络收集相关的朗读音频或视频,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要求学生先进行跟读,纠正朗读中的字词读音,以及朗读时的语气,而后要求学生进行朗读,并及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抽查,掌握学生的朗读学习情况,指出学生朗读中的不足,要求学生积极改正。结果在朗读音频、视频的引导下,学生的朗读水平得以明显提高,因此,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

四、结论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助于提升学生口才、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因此,任课教师应严抓小学阶段的朗读教学工作,让学生尽早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掌握朗读技巧。作为任课教师,为提高朗读教学质量,应做好朗读教学研究,认真审视朗读教学环节,积极评估朗读教学效果,明确朗读教学中的不足,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的同时,积极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采取有效的朗读教学对策,改进朗读教学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1]沈梦婷.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 (9).

[2]李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9).

[3]单秀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

[4]黄玉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19).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问题小学语文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析
农村初中英语朗读教学初探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