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古建筑中视觉元素的传播性研究

2019-06-11袁琪

书画世界 2019年1期
关键词:视觉元素

袁琪

内容提要:建筑是文化与情感的载体,是一种独特的传播媒介,而独树一帜的徽派建筑是中国建筑领域先辈留给后代子孙的宝藏,能工巧匠们将传承了数百年的徽商文化凝聚于徽派建筑之中。本文从安徽古建筑的传播属性出发,梳理了其视觉元素的传播特点及属性,对比了实物视觉化传播方式和虚拟化传播方式,虚拟化传播方式在传播受众和渠道上都弥补了实物传播方式的不足。

关键词:徽州建筑;视觉元素;传播性

一、建筑的媒介属性

建筑不仅作为一个功能性物体,还是集信息、文化和情感于一体的载体。所以,建筑又可以以一种文化媒介进行传播,很多学者的研究一直致力于建筑本身的功能性和技术性,却忽略了建筑本身的传播价值以及它所呈现的社会性。麦克卢汉的“媒介传播论”认为建筑会重新定义和设计用户的组合模式和社区模式,这种建筑属性是决定建筑作为一个传播媒介的必然条件。建筑是能够传递信息的媒介,把建筑设计者想要传达给受众的信息传递出来,还能够向使用者和观看者传达信息。在某种意义上,建筑能够在建筑设计者和使用者之间搭建起一座隐形的沟通桥梁,设计者把自己的想法赋予建筑,人们通过建筑理解设计者,人们会在建筑建造完成之后进行反馈,设计者会把受众的修改意见融进下一次的设计,让建筑的装饰和布局更加完美。这种进程会缓慢而持续促进一个地区的建筑构造的不断完善,形成富有文化底蕴的地区建筑文化。

美国学者拉斯韦尔曾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做了研究并提出了“5W”模式,也就是谁( 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ln which channel),对谁( 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这里所说的通过什么渠道是指借助哪种媒介,信息通过媒介才得以传播,媒介是传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传播学大师威尔伯-施拉姆曾说过: “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建筑对于使用者来说可能会有特殊的意义,对当时的人来说,建筑可以供人日常起居,可是对后人来说,建筑更是记录一个时代的历史、审美、文化等信息的载体。建筑是历史的载体,像承志堂、罗东舒祠、许国牌坊、罗润坤宅、竹山书院这样的古建筑就是融汇着先民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大量的历史信息。除此之外,商业信息也能够通过建筑和外部装饰来传递,比如说店铺门口的招牌,张贴在墙上的海报、传单等,都在修饰美化建筑物的同时起到了把有价值的商业信息传达给人们的作用;文化信息也能在建筑物上得到体现,每个地区的建筑风格都各具特色,甚至同一个地区在不同时期里的建筑风格都会受到所处时代的影响,我们总是能从建筑物及其装饰上寻得某一时代文化特色的蛛丝马迹。

二、安徽吉建筑中视觉元素传播

建筑是带有功能性的实物存在,并通过实体来传递信息,人们可以从功能感受居住体验,从建筑实体来接受所传递的信息。这些实体包含着一些可以传导信息和感受的视觉元素,建筑本体就是通过这些元素来与用户沟通,向用户传递信息。这些元素会有相同的属性也就是建筑视觉元素的传播属性,安徽古建筑也具有相同的属性。

安徽古建筑视觉传播属性可以从造型、色彩和光影三个方面研究。不管是古代建筑还是现代建筑,是地标性建筑还是古村落群,都会从建筑本身的造型特点、色彩的多样和光影的映射来给用户传递不一样的信息。因此可以从安徽古建筑实物的传播属性来研究虚拟漫游中数字成像中安徽古建筑的视觉传播。

(一)安徽古建筑视觉元素的传播属性

1.造型传播属性

古建筑视觉造型也包括空间造型和表面造型,这两种元素是组成建筑造型的主要部分,也是传递信息的主要视觉渠道。空间的塑造是建筑最基础的目的.建筑的形成就是随着空间艺术的形成而形成的,并向用户传递信息。空间是建筑视觉信息的载体,也是建筑信息传播的主体。古建筑群体的时代特色和文化信息基本上是来源于空间造型的特点。古建筑之所以在空间造型上有着不同的组合方式,是因为遵循了每类建筑的功能需求来设计。皖南的小家庭院,宏村的宗祠,卢村的木雕楼,不同的空间格局给人的感受大不相同。如徽州的宗祠从空间布局来说是基本相似,以中轴线相对称进行布局建筑,以三进两天井布局样式展开,由两个天井连接过厅、大堂和寝堂,中轴线左右对称分布房间、走廊。徽州宗祠的空间分布是随着功能的需求而设立的,是为满足宗族成员的祭祀需求而进行空间的分割,正厅呈方正矩形,用于族中长辈祭祀大典,而寝堂是供奉祖宗牌位的场所。为了突出威严和崇高的气氛,特意将地面由大门开始到寝堂逐步升高,让人参加仪式时对祖宗心生敬畏。

而徽州的表面造型传递给人的感觉也有所不同。以徽州宏村的汪氏宗祠为例,宗祠的构建从材质上就很考究,均以木质和石料为主,且木件结构较复杂,宗祠的梁架多以抬梁式和穿斗式混合使用。徽州宗祠建筑的梁架装饰精美。典型的如东舒祠图,厅内前檐廊轩梁以“鲤鱼吐水”雀替两端承托,其上架两荷瓣平盘斗,立两葵花瓣童柱,上承园栌頭,一斗三升承托轩桁,三幅云,铺罗锅椽,形成船篷轩。抱梁云位置雕刻精美的花瓣,廊枋亦为冬瓜梁状,两端承以“鲤鱼吐水”雀替。比较华丽的是廊枋两端“梁眉”处也刻上了五朵水纹。廊枋上,承托云水纹驼峰和一斗三升,而廊柱下部为石柱,上面插木柱,木柱出插拱与隔间斗拱,一道承托柱头枋与普柏枋,普柏枋上坐三跳七踩枫拱承托檐口。寝殿中间为五架梁由丁头插拱承托,拱眼雕一呆卷云,梁上立荷叶瓣平盘斗与童柱,童柱上承金桁,下部出插拱分别承托纵向。三架梁与单步梁和横向额枋。横向额枋上架五踩斗拱与金桁相联系。

2.色彩传播属性

颜色是建筑视觉识别要素中的主要元素,在建筑的视觉呈现中,有时色彩的识别度要高于建筑的造型,构成建筑的主要材料都有各自不同的材质和颜色。而这些最基础的材质、颜色所给人的感受和传递的信息也是不同的。色彩作为一种特别的视觉信息载体,必然会传递出丰富的历史底蕴。

安徽古建筑村落的色彩相较其他古建筑村落是极具特色的。它将建筑本身的色彩与文化相融合,体现了徽州先民们最原始的艺术审美需求。徽州居民并没有采用富丽的色彩添加在建筑上,而是选择最原始的黑白用色来表现质朴的自然美。所以,在徽州建筑中,白墙黛瓦、黑色漆门和墙角边线形成了一种稳重且独特的建筑色彩艺术。黑白相间的徽州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的八卦阴阳鱼色彩又极为相似,表面显得简单淳朴,深入了解又显得格外厚重和神秘。这种色彩再搭配徽州雨后山水,显得更加雅致和清新。徽州的黑白色彩与中国传统审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以文雅适中为标准,讲究含蓄、内在的美而不喜夸张奔放的色彩,在简单中寻找复杂,在单一中寻找变化。如中国传统青花瓷器一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3.光影传播属性

光影对于古人建造建筑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英国著名建筑师罗杰斯曾说:“建筑是捕捉光的容器,就如同乐器如何捕捉音乐一样,光需要可使其展示的建筑。”光与影的相互作用在建筑本体上可以传达出丰富且不同的信息,光影是建筑视觉元素传播中的艺术语言,以独特的表现方式向大众传递信息。光影与建筑的采光密切相关,而建筑的采光也是根据建筑本身的功能和文化需求而来的。

徽州建筑的采光极具特色,民宅中一般由四周的房屋将中间一处空地相合围称为天井院。这种天井院与北方的四合院有所不同,徽州地区的居民天井一般比较狭小,周围以高墙或者楼阁相包裹。这样的构建可以适应江南的梅雨气候,起到防潮、采光的作用。徽州建筑的风格是北方四合院的合院布局和南方长江流域的干栏式建筑相融合、逐渐形成的徽州天井式院落风格。这类民居的特征是,平面由“三开间,内天井”的基本单元构成,空间布局对称,中间厅堂,两侧厢房,楼梯在厅堂前或在左右两侧;入口处形成一内天井,做采光通风之用。在此基础上纵横组合,形成二进、三进、四合的住宅。整个院落连接外部,引入阳光的只有天井处,四周以高墙相围,而整个院落的构造是以天井来连接门厅和大厅。大厅一般是族内长者处理事务之处,而阳光直射在天井内,四周光线较暗,光线一般为顶光或者背光效果。这一光源环境体现了当时程朱理学文化的等级威严和神秘感。

(二)安徽古建筑视觉元素的传播方式

1.安徽古建筑视觉元素视觉化方式传播

建筑进行的传播活动与大众传播活动很类似。将建筑以视觉化方式呈现,辅之以文字介绍的传播活动就是建筑的视觉传播。让人们了解建筑有很多种方法:可以直接以文字的方式宣传,可以通过口语交流讨论建筑蕴含的信息,还可以以视频、图片等形式记录建筑。在一定程度上,视觉传播的内容包括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的所有信息和事物,所以建筑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视觉传播:

(1)受众观察真实存在的实体建筑得到信息。人们可以通过完成装修的建筑的空间大小、功能分区、内部装饰等了解建筑所隐藏的信息内容,包括使用者的审美水平、家庭条件、风格偏好等,还能够表现出当地建筑审美的发展历程和建筑文化。受众只有借助眼睛,以“看”的方式去理解建筑本身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当然,这是包括在视觉传播的范畴之内的。另外,建筑是以三维方式呈现的,相较于图像、影像的平面化,欣赏者是更偏爱立体化的视觉效果的。宏村,被称为“画里乡村”,保留有大量明清时期的民居,而在互联网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每个人都能在网上找到许多相关的图片、介绍等,信息以照片、文字、影像等方式呈现会与地域大环境脱节。相比而言,实地观察带来了视觉享受,信息量也更大一些,受众能更真实地体会徽州建筑的文化。用户的眼界会因为实地观察而拓宽,去实地观察获得的信息会更具体也更多,视觉感受也更直接。

(2)建筑视觉传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以图片和视频传播信息,受众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得到视觉信息。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过去许多信息不能被大范围复制传播,而现在因为技术的进步发展已经能够做到了,大众共赏代替了个人对建筑的欣赏。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十分便捷,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分享自己拍摄的照片或者视频,有些图书、杂志等也在减少文字的比例,采用更为直观的图片,人们能够从各种渠道得到建筑的视觉信息。受众可以在网络上任意检索视觉化信息,同时也在耳濡目染中受着信息的影响。近些年来的“传统文化热”使得徽州建筑的知名度逐步提升,大批艺术专业的师生来徽州地区采风,摄影爱好者也流连忘返,还有许多电影、电视剧组来徽州取景。除此之外,还有像《故乡·徽州》《丰乐徽州》《梦里徽州》《大黄山》这样的纪录片、徽州旅游宣传片等,都给向往徽州的人提供了多样的了解徽州建筑特色的方式,将徽州建筑的形、神、美呈现到大众面前。大部分游客会在出发去目的地之前了解一下目的地的情况,做好旅游攻略,让旅行过程更美好,而借助网络搜集相关信息是最简单快捷的方式。到真实的旅游景点游玩时,游客会借助相机、手机等设备进行拍照,将该地区的建筑定格在一张相纸上,游客还可在网上分享这些视觉图片,给后来想了解该地区的人带来方便。由于经费、时间等原因,还有很多人难以去实地考察,只能通过已有的视觉资料满足自己的兴趣和需求。但有一个问题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拟态环境中存在的大量的视觉化的信息可能会隐藏建筑的原本面貌,视觉传播是不能够完全传递建筑本身所蕴含的信息的,还可能发生真实的建筑信息被混淆,视觉传播呈现的建筑信息被当作建筑本体所传递的真正信息等情况。所以,建筑要发挥自己作为传播媒介的作用,不能让传播的信息偏离事实或造成歧义,要让传递的信息符合建筑本身所传递的信息内涵。

2.安徽古建筑视觉元素虚拟化方式传播

建筑实物中的视觉元素传播与将建筑视觉元素转化为虚拟符号进行的传播方式相比,对于大众来说可能更加直观和真实,建筑信息的传递也更加具有影响力,当人们真正走到皖南建筑前亲眼见识到徽州木雕的精美才能感受明清时期徽商财力的显赫。这是建筑实物传播的优势。

当然建筑的视觉传播也有一定的不足,用户对徽州建筑的视觉感受由于受用户自身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以及受教育程度的局限,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用户理解的角度、程度甚至方式都不会一样,对从徽州建筑上所得到的信息也會有不一样的看法和见解。长期居住在徽州古村落中的居民对徽州建筑群的理解,可能建筑上富丽的纹饰只是他们目之所及的见识,而他们真正感受到的应该是长期居住所带来的舒适愉悦的情感体验;而科学研究者则会对建筑本身的材质、信息、历史及艺术价值进行梳理和研究,并把它们归纳和保存。思考和参与的角度不同,所能感受到的建筑的信息就不一样,所以建筑本身视觉信息的传播会存在一定局限性。

传播方式的改变也是直接影响建筑视觉传播效果的必然趋势,建筑视觉元素可作为数字符号进行传播。这是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自身的优势。传统方式下用户一般是通过亲身旅游或阅读相关研究的渠道去了解建筑信息,但相关建筑研究的方向多,用户并不能很快得到自己需求的内容,同时实地旅游也很难从建筑本身获取内在的信息。所以,将建筑视觉元素虚拟符号化后再进行数字化传播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数字化传播的方式更加丰富,传播面也更加广泛,用户能更快、更便捷地得到自己所需求的建筑信息。

参考文献

[1]赵建国.实体传播与传播分类探讨[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4)

[2]周正楠.传播学对建筑设计的启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3]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刘沛林.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7.

[5]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6]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340.

[7]东南大学建筑系,歙县文物管理所徽州古建筑丛书:晓起[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66.

猜你喜欢

视觉元素
视觉传达设计中综合材料的运用研究
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游戏场景设计中的影响
形式美学视角下视觉元素在城市环境艺术中的体现
试析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论电视新闻节目中视觉元素的形态及作用
品牌包装设计的视觉要素建构探析
探析“苏式”景观设计师养成
现代展示场景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