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比较

2019-06-10杜秀梅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子宫肌瘤治疗

杜秀梅

[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出本院2014年1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106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不同术式将其分为:腹腔镜组(26例),腹腔镜组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开腹组(80例),开腹组应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极度疼痛、重度疼痛、中度疼痛的构成比均小于对照组,且轻度疼痛、无疼痛感的构成比均大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2%)高于开腹组(83.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8%)低于开腹组(1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优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明显改善手术相关指标,具有疼痛轻微、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

[中图分类号]R7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9)02-96-04

子宫肌瘤又称为纤维肿瘤、子宫纤维瘤,是危害女性肿瘤疾病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也是女性妇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1]。多以30~50岁的妇女为主的一种常见良性肿瘤,通常无需治疗,在出现白带多、月经不调、坠痛感、肿瘤压迫膀胱直肠等情况时,则应积极治疗[2]。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是目前临床治疗的主要措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hysteromyomectomy,LM)为临床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疗效显著,相比于传统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raditionallaparotomyhysteromyomectomy,TAM)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势[3]。为了进一步比较子宫肌瘤在腹腔镜下剔除术与开腹剔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故展开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17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106例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本院2014年1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106例子宫肌瘤患者。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有效;(2)均经超声、盆腔CT检查等确诊,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妇产科学》的相关诊断标准[4];(3)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宫颈恶性病变;(2)治疗前3个月内应用药物、激素治疗;(3)严重器官功能不全者;(4)全身免疫性疾病患者;(5)精神疾病患者。按照不同术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26例)与开腹组(80例)。腹腔镜组年龄22~42岁,平均(27.2±1.3)岁;最大肌瘤直径2~11cm,平均(5.5±0.3)cm;肌瘤数目1~7个,平均(2.0±0.3)个;单发21例,多发5例;浆膜下肌瘤患者13例,肌壁间肌瘤患者12例,黏膜下肌瘤患者1例。开腹组年龄22~43岁,平均(27.4±1.5)岁;最大肌瘤直径2~11cm,平均(5.8±0.2)cm;肌瘤数目1~7个,平均(2.0±0.4)个;单发32例,多发48例;浆膜下肌瘤患者20例,黏膜下肌瘤患者3例,肌壁间肌瘤患者47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資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被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的4~7d进行手术,术前进行B超检查,明确子宫肌瘤部位、数目、大小等情况。

腹腔镜组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具体操作步骤为:先行子宫动脉临时阻断术,在子宫峡部下缘用电钩打开阔韧带后叶,游离子宫动脉,用10号丝线打活结暂时将子宫动脉血流阻断,近子宫旁双极电凝。之后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患者体位为平卧位,排空膀胱并导尿,于脐轮上1cm处作1cm切口,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压力控制在14mmHg,在肚脐上缘置镜,在脐部左下5cm、反麦氏点处建立操作孔,置入器械,放置尿管,患者取头低足高位;注入缩宫素20U,单极电钩梭形打开肌瘤包膜,钳夹肌瘤并向外牵引,钝性分离,电动粉碎器旋切肌瘤,条状取出,剥离基底部;双极电凝止血,强生可吸收线缝合。抽去子宫动脉结扎线。

开腹组应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具体操作步骤为:持续椎管内麻醉,患者体位取仰卧位,经下腹部作6~8cm的横向切口,常规游离肌肉与组织,有效显露子宫,于肌瘤处作横向切口,常规剔除肌瘤,清理盆腔,缝合关腹,常规止血。

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米索前列醇及缩宫素,以促进子宫收缩,部分放置硅胶引流管,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盆腔有无活动性出血,常规应用抗生素以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相互比较,包括术中出血量多少、手术时间长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快慢、住院天数;(2)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相互比较,采用描述式评分法进行评估,疼痛等级分为极度疼痛、重度疼痛、中度疼痛、轻度疼痛、无疼痛感[5];(3)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互比较,判断标准为,1显效:月经量显著减少,症状消失,子宫肌瘤变小≥50%;2有效:月经量减少,症状改善,子宫肌瘤变小但<50%;3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未达上述标准[6]。总有效率计算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4)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相互比较,包括大出血、尿潴留、切口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運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腹腔镜组患者比开腹组患者的手术所用时间短、出血量少、肛门排气时间快以及住院时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比较

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极度疼痛、重度疼痛、中度疼痛的构成比均小于对照组,且轻度疼痛、无疼痛感的构成比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腹腔镜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2%)高于开腹组(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腹腔镜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8%)低于开腹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典型的女性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其发病率较高,达到了30%[7]。该疾病是由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及增生的子宫平滑肌组织形成的良性肿瘤[8]。子宫肌瘤的早期多无明显症状,肌瘤小时,不易被患者引起注意,一旦症状表现明显时,常会出现继发贫血、经期延长、月经量变多等不良情况,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在子宫肌瘤治疗上,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均可达到一定的疗效,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患者很难接受子宫全切这种传统术式,因为可导致患者失去子宫,无法生育。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因为对机体的损伤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导致患者恢复慢,住院时间长,因此其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临床治疗中,随着腹腔镜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应用,临床医师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优势也被明显的体现出来。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够将患者的病灶进行彻底清除,对机体损伤较轻微,因此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子宫具有丰富的血供,子宫动脉、卵巢动脉、阴道动脉的供血形成了丰富的血管网,而子宫肌瘤的血供主要源自子宫动脉。局部注射缩宫素或垂体后叶素预防出血,亦可以配合子宫下段套扎术和行子宫动脉临时阻断术或者永久阻断术来减少术中出血,止血效果较佳是子宫动脉永久阻断术,该止血方法可能对患者的生育功能存在影响[9]。子宫动脉临时阻断术方法是:用10号丝线将双侧子宫动脉打活结临时阻断血流,术中丝线易获取,打活结以及松解简单易行术后抽去结扎线,子宫血供即可恢复。子宫动脉阻断后,子宫的侧支循环可以很快重新建立,大大减少了手术对子宫血运的影响,因此术后子宫血运恢复快,不会对将来生育构成影响。一但术中出现腔镜下难以制止的较大量的出血,立即中转行开腹手术,不能一味追求腔镜手术的优点而存侥幸心理。我院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前采用子宫动脉临时阻断术将大部分子宫血供阻断,不仅确保了手术视野清晰,大大降低了术中出血量,也达到了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减轻疼痛的临床效果。该术式还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术后不易复发,效果理想。子宫肌瘤直径较大,且为多发性,选择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更具有优势[10]。但开腹术式有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缺点,因此临床应用容易受到限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不仅能够减小手术对患者身体带来的创伤,还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1]。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最大限度稳定患者内环境、术野清晰、损伤较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以及并发症更少的优点[12-13]。该手术方法十分适合注重术后疗效和美观性的女性患者[14]。经临床观察组与对照组研究表明,观察组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下剔除治疗子宫肌瘤术对机体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与以往研究报道一致[15-16]。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肌瘤复发率均明显少于开腹组,且腹腔镜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小于开腹组,总有效率高于开腹组,由此提示,腹腔镜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开腹组患者,即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高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17]。

由上可知,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优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明显改善手术相关指标,具有疼痛轻微、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韩华,孙湘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2017,12(A1):339-341.

[2]喻晓琴.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的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3,5(22):30.

[3] Sun XC,Xi-Qian LI.Comparison of effective rates of transvaginal hysteromyomectomy and laparoscopic hysteromyomectomy in treatment of hysteromyoma[J].

Maternal &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2017,32(18): 4570-4572.

[4]梁月珍,杜珍,陈志美.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比较[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23(2):209-211.

[5]朱晓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22):47-48.

[6]杨晓丽,海莲.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7(22):100-101.

[7] Dubin AK,Wei J,Sullivan S,et al.Minilaparotomy versus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after Cessation of Power Morcellation:Rate of Wound Complications.[J].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Gynecology,2017,24(6):341-343.

[8]王瑞敏,候懿,等.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2014,43(7):852-854.

[9]丁金萍,将素玲,王金彩.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及其对术后妊娠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7,38(1):4-5.

[10]王海波.263例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效果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1):1853-1855.

[11]李霞.腹腔鏡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探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5(25):131-133.

[12]田玉翠,代荫梅.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和复发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8):594-598.

[13]裴桂华.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40(2):186-188.

[14]蒋珊珊,胡京辉,沈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术前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大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2017,23(5):1-4.

[15]林建国,何恒君.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近期临床疗效及组织损伤程度观察[J].河北医学,2014,20(8):1256-1258.

[16]沈东成,徐秋霞,杜洁,等.子宫肌瘤中西医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2015,5(33):1110-1112.

[17]支翠芳.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手术的疗效研究[J].安徽医药,2014,18(8):1538-1540.

猜你喜欢

子宫肌瘤治疗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观察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对比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