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目瑙纵歌节:41年的欢聚与传承

2019-06-10智苗

今日民族 2019年4期
关键词:排华同胞研究会

文·图 / 智苗

现场的参与者

担任瑙双的排勇

对于每一位景颇族同胞来说,目瑙纵歌节意义非凡。3月23日,我参加了2019年昆明景颇族目瑙纵歌节,在音乐、舞蹈、人群中,我获得了比阅读文献材料震撼得多的现场体验,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目瑙纵歌背后多元的文化价值,体会到生活在都市里的景颇族同胞对民族文化一如既往的坚守与传承。

41年的欢聚

云南省民族学会景颇族研究委员会(以下简称“景颇族研究会”)秘书长排华介绍,目瑙纵歌是景颇族盛大的传统节日,同时“目瑙纵歌”也是景颇族历史文化传承载体,涵盖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景颇族的历史文化研究有重要价值。2006年,“景颇族目瑙纵歌”就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昆明景颇族举办目瑙纵歌节的历史也已有几十年。早在1978年,一些在昆明工作的景颇族教师、机关干部就开始策划、组织在昆景颇族同胞举行目瑙纵歌节,共享节日欢乐。1979年,在五华山省政府礼堂举办了昆明地区第一次目瑙纵歌节活动。自此,虽举办的主体、场地、规模一直在变,但每年都会有一场昆明地区的目瑙纵歌节活动。

喜庆的会场

敬上一杯清酒

为瑙双瑙巴授供督儒

据了解,昆明地区最初的目瑙纵歌节是大家凑钱举办的。费用实在不够时,大家还曾跑到云南民族学院(今云南民族大学)的食堂,借学生的饭卡,在食堂聚餐。1995年,景颇族研究会成立后,接下了这根接力棒,成为每年活动的主要组织者。

长达41年的坚持,让这个活动成为在昆景颇族相聚的一个重要平台。据景颇族研究会统计,2019年3月23日这天,有600多人到现场参与了活动。排华表示,今年算是一次规模很小的活动,规模大时,能带动其他州县的景颇族同胞也来参与,包括游客在内最高时曾达到2万人的规模。

活动开始,由领导、长辈为四位瑙双瑙巴(领舞者)授供督儒(领舞者的头冠)。戴上供督儒的瑙双瑙巴,神色严肃、体态庄重,踩着哦然调,带队领舞入场。周围的参与者一一跟随,不一会儿,就形成了一支长长的、秩序井然的队列。

队列前方,只见瑙双瑙巴手持长刀和彩扇,围绕着绘有太阳和月亮的目瑙示栋,以左右交换的舞步,引导着人群在舞场中跳出不同的造型。各地目瑙纵歌的舞步大多相似,有几十种,其中以景颇族先民迁移路线为来源的蕨形纹、菱形纹最常见。

哦然调以四二拍为主,加上现场敲击的铜鼓声,形成很强的节奏感,带动着参与者全情投入。这边圈内圈外面对面,比起了舞;那边将手高举,边摇摆边高呼;未来得及进入舞队的人也在一旁跟着跳;有的参与者还承担着转播的重任,边跳边开视频连线朋友,为不在现场的朋友时实传递一份相聚的欢乐。

“讲究”的传承

欢乐的人群

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干部排勇是这次目瑙纵歌节中最年轻的瑙双,36岁的他前几年一直是“被培养者”——站在列队的第二排,跟着带队的瑙双学舞步、动作、仪态。“目瑙纵歌需要不断地培养新的瑙双瑙巴,前几年,我们一直在培养排勇。”在排华看来,这样一代一代培养新人,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传承、发展意涵。

排勇第一次担任瑙双,还略显紧张。与一般参与者不同,瑙双更重仪式感,无论是衣着、动作、表情,都更为正式、庄重。为了完成瑙双的领舞工作,在近半个月的筹备期间,排勇一直在反复学习、练习。23日上午,他还提前赶到现场,预先踩点、彩排。排华认为,一般来说,“新人”压力很大。“后面的每个人都很放松,但你要带几百、几千乃至上万人,还得讲究神态、动作,自然很有压力。”

作为瑙双瑙巴,特别忌讳把队伍带乱或者队伍掉链,如果出现队伍掉链的情况,会被认为这次目瑙纵歌节不吉祥,这更增大了“新人”排勇的压力。为了避免失误,景颇族研究会还特别在其后安排了一位助手——云南民族村景颇寨村长祁腊苗,作为“老手”的他会不时提醒排勇做出调整。当天下午两点开始的第一场目瑙纵歌持续了近一个小时,排勇脱去仪式服装时,已嘴唇发干、浑身是汗。

第一轮目瑙纵歌结束后,现场还举行了向长辈献花慰问和接送礼篮仪式。为三位70岁以上的景颇族长辈送鲜花,听他们的故事,致敬他们为景颇族文化传承所做的努力,祝福他们健康快乐。

排华提到,在传统目瑙纵歌节,长辈们会坐在木戴达(正房堂屋)讲述历史、共话当下、吟唱目瑙斋瓦(景颇族诗歌体裁的文学巨著),节日接待组会将装有美酒佳肴的礼篮,恭敬地献给长辈。在昆明,就因地制宜,将美食改为鲜花。“一个是感谢他们过去所付出的辛劳,一个是祝福他们今后幸福安康。也想通过这样的仪式,传承我们景颇族敬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如果说授供督儒仪式、献花致敬长辈仪式和举行目瑙纵歌是一种传承,当天在现场,还有很多人是在耳濡目染中学习、接触了景颇族的民族文化。现场有不少家庭是老中青三代人共同参与,我观察到有的年轻人问老一辈目瑙示栋上为什么有太阳和月亮;有的年轻人在旁边模仿着瑙双瑙巴的动作;有的年轻人从观众变成舞者,在行进队伍中学习舞步。我还看到一位一岁八个月的景颇族女孩,她身着黑色圆领的景颇族上装,梳两个小羊角辫,小脸发红,被父母抱着,目不转睛地观看着目瑙纵歌。

多民族的交融

当天目瑙纵歌节的参与者,除了景颇族同胞,还有苗族、普米族、汉族等民族的客人。他们穿过大门两边的迎宾队伍,品了从竹筒里倒出的景颇水酒,在红色的签名簿留下了祝福的话语。

场内候场的云南艺术学院的表演者中,有一位来自保山的汉族女孩,虽然保山也有景颇族,但这是她第一次参加目瑙纵歌,她对如何穿着景颇族服饰还不熟悉。她的舞伴,一位景颇族小伙,边帮她整理服饰,边给她介绍,“这种服饰是景颇族节日时穿的盛装,黑红两色是景颇族服饰上常见的颜色……”

全场还有一个身着黄色上衣的娇小身影,她是来自昆明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的大二学生胡玉婷。她来现场还带着学习、观察景颇族服饰的目的。“我已经拍了很多全身的照片,还需要一些细节照。”胡玉婷观察发现,景颇族的服饰分类很多,色彩和造型都比较大胆,纹饰和细节方面处理都很美。

第一场目瑙纵歌结束后,胡玉婷找到一位穿景颇族服饰的女孩,两人站到一边谈论起来。这位景颇族女孩来自云南艺术学院,她对景颇族服饰很了解。在谈话中,她向胡玉婷分别介绍景颇族景颇、载瓦、勒期等支系的服饰特点,解答了胡玉婷对景颇族服饰的疑问。

排华介绍,历年的目瑙纵歌节,在昆生活、学习、工作或者路过昆明的各界景颇族同胞和亲属都会欢聚一堂,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举行过节仪式和齐跳目瑙纵歌等活动,让景颇族同胞感受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温暖,增强自信心、凝聚力和向心力。

同时,也会邀请云南民族学会25个少数民族兄弟学会参加。以前需要正式下帖,现在只需要在云南省民族学会微信工作群里发出邀请,“提前告知,一般各民族研究会都会派代表前来参加送祝福。”

排华特别提到了德宏商会,他介绍,德宏商会内部景颇族的成员很少,但每年德宏商会都会支持景颇族研究会举办目瑙纵歌节。排华认为不光是目瑙纵歌,如今各民族的节日都成了展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窗口。“不再是单一各民族的节日,成了各民族同欢、同庆的一个平台。”

景颇族研究会秘书长排华致辞

胡玉婷拍摄的这件既时尚又有民族元素的景颇服饰

向景颇族女孩请教服饰特点

猜你喜欢

排华同胞研究会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波兰睡眠研究会
警惕借疫情“排华”
两岸同胞福建漳浦欢度“三月三”
日本的红楼梦研究会访问记
建章立制提升研究水平
上海人大工作研究会书画摄影作品选登
方庆云书法作品赏析
蒙古国社会“排华”没那么夸张
理想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