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课程体系建设

2019-06-07刘长林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徒制课程体系

刘长林

摘  要: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基于工作任务的实践过程中,如何开发出一套相对完整而又适应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标准呢?结合我校电商专业实际情况,谈谈课程体系建设。

关键词:学徒制;课程体系;教学标准

一、现代学徒制下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现状

我校的电商专业是经省厅批准的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围绕我校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工程建设的需要,又建立了以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会计和物流为辅助的财经商贸类专业群,在此前提下,对原有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冲击与颠覆,课程开发与实施主体、课程理念、课程内容结构与实施、课程评价都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课程体系变革是现代学徒制顺利运行的根本与重要突破口,对课程建设进行重构,是适应“双主体”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当务之急。

二、现代学徒制下我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标准的确定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是建立在经济新常态基础上,以服务经济供给侧结构改革为目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紧密结合,校企分工实施的培养体系。与传统的教学标准有了一些改变:

两者相同点主要体现在:专业名称及代码、招生对象、学制与学历、职业范围、人才规格、课程结构、教学基本条件、教学实施建议等方面;不同点主要体现在:现代学徒制下的培养目标更加具体、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主要来自企业、课程设置及要求由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变为专业技术技能课和学徒岗位能力课、教学时间安排有一定的选择性,另外还增加了培养方式。

两者比对发现,学徒制下的课程内容与传统的有了明显的调整,在校企调研的基础上,引企入校,形成了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

在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中,我校主要负责理论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制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室和校内实训室实现“学中做”。主要以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任教师为主实施,以企业兼职教师为辅;企业主要负责生产性实习项目和综合职业素养训练,制定企业人才培养方案,在真实生产环境中实现“做中学”。企业课程全部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主要以具有丰富经验和创新精神的企业师傅为主实施,学校教师为辅。

校企两份人才培养方案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协同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具体的现代学徒制课程包括:1、学校课程主要是文化课(语数英计算机等)、专业理论课和非生产性项目(本专业及跨专业的基本技能),2、企业课程主要是本职业近期限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典型工作任务(5-8个)。

三、现代学徒制下我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制定

(一)我校电子商务专业重构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已有课程开发成果,充分利用已有教学资源,优化校企双方共同实施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开放式培养模式。将原来的理实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转化为校企分别实施、相互协同的两个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没有了顶岗实习,实践课程在企业实施。

由于培养主体的重大改变,人才培养方案也要发生重大变化。订单培养方案是统一的,主要在学校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结构没有发生改变;现代学徒制需要由两个主体实施,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具体表现如下:

1.方案文本:由一份统一的方案变为两份相互协同的方案,分别在企业和学校实施;

2.培养目标:由原来较为笼统的方向性目标转变为符合岗位要求的具体目标,由单纯的就业目标变为系统性的发展目标;

3.课程内容:专业教学由原来的模拟项目为主变为真实的生产项目为主,培养过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

4.评价方式:注重学徒过程评价,以产品质量和实际技术水平作为出徒的基本依据。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订单培养是一种“全托”模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在学校进行;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半托”模式,主要将理论教学委托学校进行。

(二)我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标准制定的流程

第一步:总体方案设计。深入了解和分析电子商务专业及所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范围包含:该行业的发展前景、双方的实际人员情况、企业内部生产情况及管理水平、学校教学状况、校企合作培养的稳定性等方面,目的在于明确双方的任务目标和选择出最优的开发方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选择校企合作开发为主,外购课程为辅的开发方式,计划利用两年期完成所有课程的建设。

第二步,职业指导。与学习者进行充分的交流并安排他们接受短期或终身职业的指导,可帮助他们更好的明确职业目标、了解职业工作模式,避免出现对工作的消极情绪或反复“跳槽”。

第三步,依据职业目标确定培养目标、选择实践教学项目和学科教学内容。实践教学项目依据近期就业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科教学内容不仅满足近期工作岗位的需要,还满足终身职业发展的需要。

第四步,根据职业特点和由易到难的顺序,合理确定生产性实践教学项目的节奏,即每周学习时数和项目间隔时数,明确设备和场地要求,形成企业培养方案。

第五步,按照“夹层”方式逐一安排学科课程和基本技能训练项目、模拟生产项目,形成学校人才培养方案。

第六步,通过逻辑推演两个培养方案运行过程,进行适当调整,明確衔接重点和难点。

(三)企业项目课程的编制

编制项目课程主要解决内容模块和排列的问题。学徒学习内容的选择主要依据工作岗位的需要,学习方法主要是“做中学”。譬如,在淘宝学习时设置网店装修、上产品等情境。在具体编制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开发主体的选择。一是企业工程技术设计专家;二是企业技术技能实践专家;三是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

2)课程内容的选择。一是就业初期的工作内容;二是职业发展工作内容;三是技术创新工作内容。主要考虑企业技术技能人员目前和未来的工作内容以及不确定内容。

总之,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学校一厢情愿能做的,必须是在校企“真联姻”下经过长期的磨合才能建设好的。

猜你喜欢

学徒制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现代学徒制在数控加工技术中的运用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学徒制”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英国大学课程体系特色借鉴
法国高校课程体系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