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秦皇岛市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模式研究

2019-06-07刘萍张青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

刘萍 张青

摘  要: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河北省一直充当着资源输送方的角色,特别是人力资源,北京的快速发展对周边地区人才产生强大的虹吸效应,津冀特别是河北省内三四线城市的高端人才不断外流,从而导致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中小民营企业,更是人才缺乏的重灾区。本文将通过对秦皇岛市中小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的人力资源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入手,拟在留才机制建设上、政策引导上、制度平台搭建上、产业整合及人力资源创新性培训等方面进行了相关因素的提取和分析,在解决秦皇岛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找到新的思路。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科技创新与发展

2015年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一条内涵式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优势开发的模式,从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发展纲要的指导下,直至2017年底,基本实现了在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功能疏解、重点领域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目标,但是三地的市场壁垒仍然存在,在产业整合和城市群构建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悬殊等问题,特别是人力资源的发展和分布,河北省作为三地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的水平相对较低,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

人力资源供给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其实质则是人才的驱动,人力资源是推进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早在2011年,为了更好的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出台了《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宣言》,对促进三地人才流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北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天津地区在人才引进方面出台的各类举措,加之京津大都市产业调整、公共服务、教育资源、就业环境等方面优势,对诸如秦皇岛这样三四线城市的人才形成了一定的吸引作用,高精尖人才大量流入京津一带,进一步加剧了河北省内人力资源的流失,从而造成了经济发展差距的逐渐扩大,这将成为协同发展中的不平衡点,阻碍一体化的发展进程。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更是人力资源缺乏的重灾区。

一、秦皇岛市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供给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民营经济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了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秦皇岛市民营企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秦皇岛市现有民营企业1.36万家,除323家规模以上企业外,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这些民营经济体对全市总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70%,是建设经济强市的生力军。近年来,受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影响,民营企业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越来越多,面临着的挑战越来越大,特别是人力资源供给问题,严重的制约着企业的创新发展。

从宏观上看,首先在人力资源的数量上,秦皇岛现有的人才存量较少,不能满足经济产业的发展要求;人力资源的开发相对落后,很多新兴产业,涉及汽车配套、化工产品、精密电子、新能源、云数据高端制造等多个行业,不能及时有效的获取足够数量的人力资源,产业积淀相对薄弱,不能做到人力资本的优先积累,导致产业承接过程中,人力资源供给乏力,营商环境配套薄弱等。在人力资源的质量上,由于经济、文化等体制上的因素,秦皇岛市在高层次、高技能的科研型人才、经营管理型人才比较匮乏,没有较完善的人才培养及留才机制,未能以战略的眼光,在建立产业对接平台的基础上开展人才“专库专才”的建设工作。因此,无法支撑新兴科技企业、高端制造业、智慧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另外,在一体化协同发展进程上,秦皇岛市依托京津、服务京津的意识较强,融入京津、利用京津的意识较差,对区域人才合作“互惠共赢”的目标缺乏信心,对区域内人才开发合作缺乏动力和积极性。

从微观上看,中小民营企业缺乏人力资源战略方向,在用人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用人不养人,不能建立长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方面过于保守,投资力度不够。

二、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中秦皇岛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路径探究

(一) 建立以人才为核心服务地方经济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秦皇岛是属于国内的三四线城市,背靠燕山山脉,南临渤海海湾,地方经济涵盖了制造业、旅游业、精密电子以及智慧康养等新兴产业,相对于大城市来说,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小;但是秦皇岛素有“北京后花园“之称,是连接东北与京津的重要枢纽,地方经济特色较为突出,产业活力旺盛。因此,要建立以人才为核心服务地方经济的人力资源战略,并以新型产业为龙头布局和培养人力资源,吸引区域以外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注重培养结构合理的高质量本地人才,支撑新兴产业的建设和发展,规划协调产业人力资源的配套机制。

(二) 以“人才兴冀”带动“人才兴秦”,从政府层面提供政策性人力资源发展体系

2017年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将“人才兴冀工程”作为推进转型发展、走好发展新路的重要支撑并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秦皇岛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发挥人才作用,不断加强人才与实践对接,以打造人才福地、创业宝地、服务高地、政策洼地为目标,紧紧围绕推进“四市战略”和“四大两特”产业,围绕国际旅游城市及国际自由贸易港产业体系需求,大力实施了“人才兴秦工程”,鼓励和引导全市港城英才,为建设沿海强市、美丽港城和国际化城市贡献聪明才智。因此,从政府层面,要不断引导就业和保留高端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出台系列引进优秀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的机制,探索柔性人才引进渠道,建立人力资源发展保证体系。

(三) 建立政府主导下的校企联合机制,打造生力军,服务地方经济

秦皇岛市拥有燕山大学、东北大学分校等科研综合性大学,同时拥有河北环境干部学院、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经贸职业学院等11所大中专学校,每年培养出大量优秀的毕业生和各类人才。最近几年,优秀毕业生外流现象比较严重,这就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秦皇岛市民营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校企联合,探索留才机制,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和奖教金,学校利用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形成政府、学校、企业良好的互动和合作氛围,大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三、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中秦皇岛市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战略规划

目前, 秦皇岛的人力资源战略还要服从京津冀一体化及产业转移的大趋势,在保障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同时,要依据秦皇岛本地整体产业发展状况,制定人力资源发展策略,提升创新驱动力,引导中小企业进行内生性人力资源培养机制。同时,充分利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契机,与京津两地打造良好的资源共享机制,抑制不足,补齐短板,搭建有效的公共信息平台和人才服务平台,利用人才信息数据库,动态把握人才流动趋向,积极推动各类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鼓励开展区域科研合作开发,建立三地人力资源合作机制

秦皇岛市中小民营企业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相对比较活跃的经济成分,这些经济成分如果能充分对接市场,发挥产业引导优势,大力引进和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一定能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在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中找到发展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焦瑞.秦皇岛新兴产业人力资源战略研究—以京津冀经济圈产业对接为背景[J].经营与管理,2014(7)

[2]张媛.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秦皇岛创新人才引进背景分析[J].河北企业,2017(2)

[3]孟祥林.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大秦皇岛”城市发展对策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2014(4)

[4]朱凯峰.“虹吸效应”对河北省人力資源开发的影响与对策[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4(5)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发展
国家重大战略设计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河北省本科院校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路径探析
唐山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