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雅正之乐,怡然自乐
——谈谈“雅乐”紫砂壶的简约艺术之美

2019-06-05俞立娟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整件石瓢雅乐

俞立娟

(江苏 宜兴214200)

因为有人类的存在,才在自然的灵性之美之外又多得一份智慧之美。人类不仅创造出诸多的艺术形式更使各种艺术形式在发展之中沟通融合,共同提升。诸如我们讲究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讲究绘画的节奏美;讲究音乐的意境美等。这些都体现出中华传统艺术的开阔性。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陶制艺术品中的扛鼎之作,它虽然身姿小巧可爱,但却能融汇书法、诗文、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甚至能借鉴其他工艺品造型,从而使其自身无论是在造型上还是在深层次内涵上都极为丰富。

然而紫砂壶终究是来自于自然的,简约美一直很多手工艺人追求的主题。因此本文将通过分析“雅乐”的造型特质来感受紫砂壶艺术的“简”在何处,“美”有几分。

泥料是紫砂壶的“一美”,因为它不仅决定着整件作品的主色调,也能体现出手工艺人的制壶手艺和对于泥料特性的理解与运用。在紫砂泥之中,红泥或朱泥是比较漂亮的两种,烧制出的紫砂壶红润细腻,因为铁含量的丰富更适合后期泡养。此件紫砂壶即呈紫红色,表面柔和,略带粉调,有如今人们常说的奶油质地,壶面光洁平整,可见手工艺人技艺之高超。壶盖处则“娇艳”三分,比壶身更红,有磨砂质感,极为古朴。

壶身呈梯形,曲面弧度饱满,线条张力强。壶嘴线条爽朗流畅,线条笔直,干净利落,与之相对应的是圆环状的壶把手,质地温和,所形成的圆环极为优美。壶盖与壶口贴合紧实,壶钮造型古朴,整件壶小巧精致,极有“雅”的风范。

此壶造型来源于传统的石瓢壶,又进行了一定的程度的改良。石瓢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式,为清代制壶名家陈曼生所制,是“曼生十八式之一”。石瓢壶这种造型最早见于苏东坡所写的《试院煎茶》一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因此石瓢壶自诞生起就有浓厚的文化韵味。石瓢壶的特点是上小下大,重心平稳,整件壶呈金字塔式,造型美观。石瓢壶的重点在于力,只有协调好各点各线的位置,才能达到均衡,最终突出紫砂壶的力度与气韵。

此件紫砂壶从造型结构上符合石瓢壶的工艺标准,手工艺人在自己的理解之上又进行了创新,将壶身变得更加圆润饱满,并通过对壶盖的特殊处理来对整件紫砂壶进行润色,使得壶的平面明暗交替,增强立体感。壶不以装饰取胜,以工艺的精雕细琢为特色,才能体现出“雅乐”风范。

此件紫砂壶可以说与音乐、文化是相通的,讲究节奏、韵律与雅致。一个国家的文化必定有雅有俗之分,雅与俗并不是“势不两立”的,正是在二者的相互转化之中才是中华文明丰富起来、发展起来。此件紫砂壶中规中矩和极为精致的造型体现出“雅”的风格,而手工艺人的小灵感又体现出“乐”,犹如一段乐曲之中的小变奏,使整个乐章都活跃跳动起来,这便是此件紫砂壶之中的“雅乐”。

雅乐”紫砂壶体现出自然、创造、音乐、美术等的多种融合,手工艺人有着灵活的艺术思维,更对紫砂壶艺术有着自己的理解,正是在这种条件下,手工艺人才能创造出这件“雅乐”。外形是简而不陋,美而不妖,壶的每一处都饱含着手工艺人的智慧之光,都饱含着手工艺人的心血,但我相信,在制作这件紫砂壶时,手工艺人虽感疲惫,但必定是怡然自乐,乐在其中。

通过分析这件“雅乐”紫砂壶艺术品,我们对其从泥料、造型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发掘其中的典雅细腻和文化之乐。我们还通过此壶了解了石瓢壶这一传统造型,从中感悟到百余年前苏轼与陈曼生的创作灵感。此件紫砂壶以简约彰显自己的个性,将紫砂壶艺术的简约之美凸显的淋漓尽致,让我们真正在此壶中体会到中国古典的“雅乐”之美。

猜你喜欢

整件石瓢雅乐
“菱花石瓢壶”的艺术魅力
朝鲜李朝时期宫廷雅乐的传承与发展
日本雅乐的传承与流变兼论中国雅乐的价值重构
唐雅乐大曲存辞考略
“石瓢壶”探艺
雅乐的来龙去脉
买衣赠布为什么
内衣晾晒架
钻耀建筑
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