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腹外疝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2019-06-04曾淑涓王雪冰欧爱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9期
关键词:住院实验组康复

曾淑涓 王雪冰 欧爱玲

对腹外疝患者常采取传统外科护理模式,但缺乏预见性与护理主动性,与现代护理理念不符,效果不佳[1]。本研究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27例腹外疝患者,在护理中运用快速康复理念,取得了满意效果,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本院2017年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2例腹外疝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27例)与对照组(25例)。实验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31~66岁,平均年龄(48.5±6.2)岁;病程1~8个月,平均病程(4.5±2.5)个月;平均体质量(54.21±7.21)kg。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34~67岁,平均年龄(50.5±5.8)岁; 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3.5±2.1)个月;平均体质量(53.10±6.22)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外科常规护理干预,即遵医用药、健康指导及病房巡视、出院指导等。实验组采用快速康复理念的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 术前护理 手术前与医师共同到病房巡视患者,讲解手术方法、过程并告知手术相关事项,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对于紧张、焦虑患者耐心开导与鼓励,多讲解手术成功案例,减轻心理压力;手术当日,于术前6 h禁食禁水,做好肠道清洁;在术前2 h做好手术各项准备工作。

1.2.2 术中护理 调节好手术室温度、湿度,帮助调整标准体位,对患者生命体征密切监测,做好术中身体保暖,在非手术区域盖一条薄被,及时擦拭皮肤上的血渍、分泌物等,协助医师做好相关工作。

1.2.3 术后护理 术后仍继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做好镇痛护理,了解患者疼痛部位、程度,通过转移注意力、给予镇痛药物等方式缓解疼痛,将患者痛苦减轻。继续给予心理疏导,多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患者感受,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更有利于术后身体恢复。患者病情稳定且身体恢复较好,指导及早下床活动四肢,并配合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静脉血栓。同时,依据患者病情尽早将导管拔除,为早期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在快速康复理念下,鼓励患者及早进食,通常建议在术后12 h内进流食,以及早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期间如果没有恶心、呕吐、腹泻等反应,可在术后24 h内恢复正常饮食,并密切关注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观察与比较;采用SAS及SDS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焦虑及抑郁情况。SAS分界值为50分,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70分[2]。SDS分界值为53分,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3分[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 实验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6.20±1.21)h,住院时间为(3.25±1.20)d; 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0.50±0.10)h,住院时间为(8.25±1.35)d。实验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SAS及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且实验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及SD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及SD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实验组 27 55.24±2.10 41.25±4.26ab58.25±5.25 44.14±4.14ab对照组 25 54.35±3.25 50.16±2.20a57.22±4.46 53.10±3.15a t 1.182 9.361 0.759 8.729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作为外科新型护理模式,快速康复理念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之上[4],实施预见性、全面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术中风险及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使疾病快速康 复[5,6]。在腹外疝围手术期护理中运用快速康复理念,包括术前的心理安抚、健康指导,使患者身心达到最佳手术状态,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协助医师顺利完成手术,减少术中风险,术后积极镇痛,减轻患者痛苦,依据病情尽早拔管并下床活动并尽早恢复饮食,从而帮助增强患者抵抗力、预防各类并发症出现[7,8]。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运用快速康复理念,实验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6.20±1.21)h,而对照组为(20.50±0.10)h,因为是依据患者病情而尽早指导患者下床活动,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模式,显然病情恢复更慢,从而下床时间比实验组更晚;在住院时间上实验组为(3.25±1.20)d,而对照组为(8.25±1.35)d,说明了实验组尽早下床活动、尽早恢复饮食,身体恢复更快,从而缩短了住院时间,而对照组则因下床活动时间及恢复饮食时间较晚,身体恢复更慢,从而住院时间更长。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且实验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通过术前、术后的心理疏导,实验组患者始终保持更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了身体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在腹外疝患者护理中运用快速康复理念,有效缩短了住院时间、促进了疾病早日康复,减轻了不良情绪,值得采用。

猜你喜欢

住院实验组康复
妈妈住院了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