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药浴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9-06-04刘建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9期
关键词:药浴黄疸胆红素

刘建清

新生儿黄疸会对患儿的机体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近年来临床上治疗处理新生儿黄疸的方法较多,但获得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现已有多个研究指出中药药浴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效果显著。为了更好地治疗新生儿黄疸,本次研究旨在对新生儿黄疸临床护理中采用中药药浴的临床效果作进一步探讨,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6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1]中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年龄2~18 d、平均年龄(8.03±3.33)d,具有蓝光照射指征;排除未足月、肝功能异常、合并其他并发症和极低体重患儿。将所有患儿采用单盲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中,男20例,女14例;体重2.5~3.8 kg、平均体重(3.21±0.23)kg。观察组患儿中,男21例,女13例;体重2.6~4.0 kg、平均体重(3.24±0.26)kg。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中未涉及违背医学伦理的内容,通过专人给患儿家属讲解研究内容并征得其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患儿接受蓝光单面照射治疗,予以患儿各项基础护理干预,遵医嘱给患儿进行退黄处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药浴护理干预。中药药浴处方为:栀子8 g、鸡内金8 g、大黄 8 g、枳壳8 g、党参8 g、茵陈蒿10 g、野菊花10 g、桑叶 10 g、木瓜10 g,将诸药用水煎煮后取汁倒进专用盆中,再加入适当的温开水给患儿药浴,注意水量要能够浸泡患儿全身,水温控制在38~40℃,室内温度控制在28℃,湿度控制在55%~60%;给患儿喂奶1 h后进行药浴,脐部要贴上婴儿游泳专用的防水贴,注意在给患儿药浴时用毛巾为其擦拭皮肤,且要注重患儿的各方面变化,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则要及时告知医生,再协助医师给患儿进行对症处理;浸泡后要采用75%酒精给患儿消毒脐部,帮患儿快速穿好衣物;药浴时间约15 min,1次/d,持续药浴5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及护理后第1、3、5 天 的血胆红素水平;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胎便转黄、首次排便及黄疸消退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前及护理第1、3、5 天的血胆红素水平比较(±s,μmol/L)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前及护理第1、3、5 天的血胆红素水平比较(±s,μmol/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段比较,bP<0.05;与本组护理第1天比较,aP<0.05;与本组护理第3天比较,dP<0.05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第1天 护理第3天 护理第5天观察组 34 326.08±23.14 265.23±24.51ab 203.41±20.64abc 124.91±20.43abcd对照组 34 327.12±23.09 289.35±23.63a257.02±21.76ac157.30±21.46acd t 0.1855 4.1310 10.4228 6.3742 P 0.5172 0.0035 0.0008 0.0019

表2 两组患儿胎便转黄、首次排便及黄疸消退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患儿胎便转黄、首次排便及黄疸消退时间比较(±s,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胎便转黄时间 首次排便时间 黄疸消退时间观察组 34 34.09±2.31a 6.34±1.02a 6.23±1.19a对照组 34 47.11±2.05 11.56±1.85 8.96±1.04 t 24.5815 14.4079 10.0724 P 0.0000 0.0000 0.0009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前及护理第1、3、5 天的血胆红素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儿的血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第1、3、5 天,两组患儿的血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儿的血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护理第3、5天的血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护理第1天,护理第5天的血胆红素水平低于护理第3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胎便转黄、首次排便及黄疸消退时间比较 观 察组患儿胎便转黄、首次排便及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属于一种常见症状,该情况的出现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发育并未成熟,导致体内生成大量的胆红素,加上新生儿的机体不能有效地摄取与排泄胆红素,由此而产生黄疸症状[2]。张雪君等[3]的研究中指出,黄疸患儿的皮肤、黏膜、巩膜、全身其他组织呈黄染状,会对患儿的发育造成较大影响。故而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手段尤为关键。

中医论证将新生儿黄疸归为“胎黄”的范畴,认为患该症的新生儿是因为母体孕育中感受湿热而蕴积在体内,继而传给胎儿而发病,又由于新生儿的各大脏器发育较为稚嫩,且脾运状况欠佳,导致机体中的胆液不能有效排出而诱发于表[4]。中医治疗新生儿黄疸时,强调清热、利湿、解毒护肝及发散祛风等机理,本次采用中药药浴的34例患儿病情在3 d内得到显著改善,5 d内其体内平均血胆红素水平为(124.91±20.43)μmol/L,且患儿的胎便转黄、首次排便、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缩短。详析其机理为:药浴中采用的栀子、鸡内金及大黄等中草药能够起到清热利湿、退黄的效果,栀子清肝利胆、解毒的作用显著,鸡内金能够起到明显的消食健脾效果,大黄的通便清热作用显著,继而能够有效将患儿体内积聚的胆红素排出;而枳壳能够起到消散留结、行气的作用;加上茵陈蒿、野菊花、桑叶等中草药能够起到消散湿气、清热解毒等效果;党参的营养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儿的免疫力;木瓜的养肝护胃作用显著[5]。采用中药药浴能够将药物分子渗透进患儿的皮肤里,进入血液循环后便发挥药效,加上药浴时的药液是温热的,能够加快患儿体内的血液循环,中药成分也能够被患儿快速吸收,经此起到外治内疗的作用,使患儿的病情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治疗[6-8]。

综上所述,中药药浴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临床推广价值高。

猜你喜欢

药浴黄疸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羊夏季药浴的正确方法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藏医药浴 治疗风湿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