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因素及护理分析

2019-06-04马小珍赵青山胡仪燕梅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9期
关键词:菌群失调肝硬化有效率

马小珍 赵青山 胡仪燕 梅耐

肝硬化在临床上作为一类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具有多发性,其引发原因有多种,极易造成肝组织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的损伤,具有长期性、反复性。肝硬化可分为代偿期及失代偿期,失代偿期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其病情发生急剧,若不积极进行及时的治疗、护理,则出现较高的致死率[1]。本文对肝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评价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8月本院50例 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7例,年龄33.0~62.0岁,平均年龄(47.2±7.3)岁。观察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34.5~65.0岁,平均年龄(50.5±6.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肝硬化肠道菌群失调因素分析 造成肝硬化菌群失调病因较多,其中临床最常见为肠道菌群失调,其最主要症状为腹泻,每天排糊状、稀水样或水样便>3次、类便量>200 g,且水份超粪便总量85%即称之为腹泻。腹水常规如见渗出液,可再考虑为并发自发性腹膜炎[1,2]。

1.2.1 肝硬化肠道菌群失调的原因 在正常人体的肠道内可寄宿一定量的特定菌群,但不同部位的肠腔细菌种类及数量各不同。小肠内菌种的数量较少,而结肠部位菌种的数量较多。肝硬化患者因门脉高压致肠道淤阻、组织水肿及胃肠道蠕动减慢等,使肠黏膜清除功能降低,容易使细菌过度生长,肝功能损害致胆汁及胆碱分泌减少,机体防御能力低下。另加饮食不洁,使“有害菌群”过量侵入。在治病期间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致二重感染等,均促使和形成肠道菌群失调。

1.2.2 肝硬化肠道菌群失调可诱发肝性脑病的发生 目前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虽未明确,但有学者指出该致病机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肠道某些革兰阴性菌的产生及细菌的过度生长,尤其是小肠的杆菌和梭菌主要产氨菌,明显增加肠蠕动。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内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具体如下。

1.3.1 起居护理 患者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生活规律可减轻肝脏负担,改善肝功能,增强体质等,如上午卧床治疗,午睡≥1 h。下午及晚餐后在病房区散步30 min,但以不感疲乏、利于症状改善为度。晚睡用温水泡脚、按摩脚心以利于睡眠。睡前不喝咖啡、浓茶等刺激食物,晚8点入眠,尽量取平卧位,并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增加肝、肾血流量。

1.3.2 饮食护理 注意均衡营养。饮食原则以优质蛋白、低糖、低脂为主;忌酒、辣、油炸食品;并依据病情变化及时改善。在正常血氨水平下,每日给予适当的优质蛋白食品,如酸牛奶,对多数人易于消化吸收,因含乳酸杆菌活菌,其生物活性有利于保持肠道的正常微生态环境。生活卫生需清洁,如饭前、便后及时洗手;餐饮用具保持清洁。多食水果和蔬菜,促进大便通畅,同时也利于肠道环境恒定,稳定肠道菌群分布正常。

1.3.3 并发症护理

1.3.3.1 肝硬化腹水护理 需卧床休息,增加水钠排泄及利尿。控制摄入钠盐量,以防进一步加重水钠潴留导致肾损害。选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低脂饮食,少食多餐。记录使用利尿剂后尿量、电解质变化,每日测腹围1次,每周测体质量2次,预防电解质紊乱。

1.3.3.2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作为肝硬化严重阶段的常见并发症,采取平卧位,头偏一侧,维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迅速配合医生做好输血准备及各种抢救药品、器械。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后注意观察血压。

1.3.3.3 肝性脑病护理 肝性脑病作为最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和昏迷。需密切观察病情,尤其注意患者的性格变化,若本来内向、沉默寡言,突变活跃;或本来爱说爱笑,突变得不爱说话;或患者不停地整理床铺、衣物、物品等,均意味着是肝昏迷前期征兆。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根据治疗后的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3个等级。显效:肠道菌群失调症状完全改善;有效:肠道菌群失调症状稍有改善;无效:肠道菌群失调症状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根据《护理服务质量标准》对护理模式的满意程度分为3级,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中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护理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中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3例,护理总有效率为88.0%;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8.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肝硬化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两大症状,形成胃肠道血淤、组织水肿,最终导致腔内环境发生肠道菌群失调,需积极予以药物治疗以及配合静养休息、住院治疗,护理是该病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3]。肠道细菌的组成可分需氧菌和厌氧菌2类,主要是为了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若人体一旦患病,平衡将会失常,易导致菌群失调,肝硬化患者尤其易伴腹水症[4-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中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护理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中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3例,护理总有效率为88.0%;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8.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改善效果较佳,可更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在治疗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中实施综合护理方式,其不仅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在临床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菌群失调肝硬化有效率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很有效率
宫颈高危HPV持续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相关性研究进展
耐多药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52例分析
小儿肠道手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及护理分析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用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