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状态的心理护理体会

2019-06-04刘馨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9期
关键词:帕金森病负性护理人员

刘馨妍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发生于老年群体的神经系统病变综合征,临床分型有原发性帕金森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遗传变性病性帕金森综合征[1]。帕金森病并不会缩短患者的寿命,但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而且大部分患者都存在抑郁状态,治疗依从性较低。为了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其心理状态,需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此次试验在老年帕金森病患者中实施了心理护理,加强了对患者抑郁状态的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帕金森病伴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最小54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67.92±6.20)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7年,平均病程(3.57±1.15)年。观察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最小55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68.14±6.11)岁;病程最短9个月,最长7年,平均病程(3.82±1.0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经头颅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测确诊,结果显示脑萎缩、腔隙性脑梗死;②符合英国脑库帕金森病诊断标准[2],且HAMD评分≥12分;③患者知晓试验内容后,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脑卒中、脑损伤等其他脑部疾病者;②智力异常、沟通障碍者[3]。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聆听患者主诉,按需实施多种基础护理措施,包括健康宣教、饮食干预、用药指导等,加强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监测,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即刻报告主治医生,迅速采取对策。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1.3.1 心理状态评估 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应该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结合病历对患者的身体状态进行评估,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学历层次、经济状况、家庭情况,结合患者的神态、语言、行为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制定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

1.3.2 营造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 保证房间的干净整洁,定期消毒打扫,在窗台、桌子上布设绿植,多开窗通风,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0~24℃,湿度控制在55%~60%,提醒过往人员勿大声喧哗,营造舒适安静的休养环境。

1.3.3 负性情绪疏导 加强与患者的交流,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体现出对患者的关怀,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充分信任护理人员,主动述说不良情绪,然后再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实施对症负性情绪疏导策略,认真倾听患者的忧虑和烦恼,合理劝慰和引导患者,让患者重燃对生活的热情,并予以健康宣教,介绍医院及主治医生在相关帕金森病治疗方面的权威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此时可辅以音乐治疗,帮助患者放松情绪,消除负性情绪。

1.3.4 心理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应该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家庭有无经济上的困难,有无陪护人员时间与精力不足的困难,理解、劝慰并帮助家属,获得家属的信任与配合,从而确保家属能够积极参与到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来,联合护理人员予以患者心理支持,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及社会的温暖、关怀。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采用HAMD评价患者护理后的心理健康状态,其中包括认知障碍、睡眠障碍、躯体化、迟滞、绝望感,HAMD<7分表示无抑郁,评分与心理障碍程度成正比[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认知障碍、睡眠障碍、躯体化、迟滞、绝望感评分及总分分别为(1.24±0.98)、(2.63±0.75)、(3.82±1.85)、(3.02±1.27)、(2.80±1.24)、(13.54±3.47)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2±1.54)、(3.96±0.87)、(7.85±2.30)、(5.61±1.24)、(7.03±2.60)、(29.20±4.1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老年帕金森病的发生以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为始,随着病程的进展,纹状体DA含量会逐步降低,出现肌肉强直、静止性震颤、直立不稳、运动迟缓等症状[5-7]。而且,患者大多伴随抑郁状态,需加强心理护理,入院时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营造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为负性情绪疏导及心理支持的实施创造条件,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消除其负性情绪[8-10]。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认知障碍、睡眠障碍、躯体化、迟滞、绝望感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HAMD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HAMD评分对比(±s,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组别 例数 认知障碍 睡眠障碍 躯体化 迟滞 绝望感 总分观察组 40 1.24±0.98a 2.63±0.75a 3.82±1.85a 3.02±1.27a 2.80±1.24a 13.54±3.47a对照组 40 4.72±1.54 3.96±0.87 7.85±2.30 5.61±1.24 7.03±2.60 29.20±4.15 t 12.058 7.323 8.635 9.229 9.287 18.309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的实施能够促进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状态的改善,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进一步改善其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纳与应用。

猜你喜欢

帕金森病负性护理人员
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改善生活方式,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