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芍六君子汤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转氨酶轻度升高的效果观察

2019-06-04陈莉熔区增冠陈秀编邓国雄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9期
关键词:转氨酶白芍乙型肝炎

陈莉熔 区增冠 陈秀编 邓国雄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肝功能疾病,在发病后会存在转氨酶反复升高、肝功能异常的现象,从而导致病情进展相对较快。在近几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其关键在于转氨酶水平的控制。可以说,转氨酶活力的测定已经成为反映肝功能敏感指标之一,且准确性较高。一般来说,转氨酶轻度升高是指转氨酶水平小于2倍正常值;转氨酶中度升高是指转氨酶水平介于2~3倍正常值。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转氨酶轻度升高时,必须要对其转氨酶水平进行控制。临床上多以苦参素胶囊进行治疗。而在近几年工作中,以苦参素胶囊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不甚理想。对此,本院采用了柴芍六君子汤联合苦参素胶囊用药方案,并在上述理念之上加入了穴位贴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10月收治的24例慢性乙型肝炎转氨酶轻度升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临床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且转氨酶水平高于正常值、低于正常值的2倍[1];②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以盲选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12例。其中,对照组男7例,女5例;年龄27~41岁,平均年龄(37.29±5.28)岁。观察组男6例,女6例;年龄25~45岁,平均年龄(37.12±5.2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苦参素胶囊(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763)口服治疗,0.2 g/次,3次/d。连续用药3个月。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给予柴芍六君子汤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

1.2.2.1 柴芍六君子汤方剂 柴胡、白术、郁金、鸡内金各10 g,白芍、党参、丹参、茯苓、炒麦芽、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各15 g,甘草6 g。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进行药物加减。如果患者存在湿热可加虎杖 10 g;存在热邪可加夏枯草10 g;存在血瘀可将白芍改为赤芍15 g。

1.2.2.2 穴位贴敷 选用中药外敷方,方剂为柴胡、陈皮、川芎、香附、白芍、甘草、丹参等药物,将其处理成细末状,以温水加蜂蜜调成膏状,以1.5 cm×1.5 cm舒适妥进行外敷,穴位为足三里、祁门、日月穴,2 h/次。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显效:转氨酶水平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者的转氨酶下降>50%或者接近正常值,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转氨酶水平无变化[2]。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对两组患者的ALT水平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n(%)]

2.2 两组患者ALT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ALT水平为(34.29±23.12)U/L,低于对照组的(53.87±20.34)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ALT水平比较 (±s,U/L)

表2 两组患者的ALT水平比较 (±s,U/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ALT观察组 12 34.29±23.12a对照组 12 53.87±20.34 t 2.2026 P<0.05

3 讨论

从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上来看,患者会存在湿热疫毒之邪,且蕴结时间较长,肝脾肾三脏均受到一定损伤,气血亏虚,脏腑功能相对受限,病情虚实难以确定。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的肝病严重化,很容易导致肝气郁滞,脾脏虚弱,机体对转氨酶的控制力相对降低,从而使得转氨酶存在升高现象[3]。在临床治疗中,以苦参素胶囊进行治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转氨酶水平,但是无法达到根治的目的,就使得转氨酶会存在反复升高的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积极性[4]。

在近几年的中医研究中认为,对慢性乙型肝炎转氨酶轻度升高患者运用柴芍六君子汤的效果较好。其方剂由柴胡、白芍、陈皮、半夏、人参、茯苓、白术、钩藤几味药物组成。随着中医的发展,柴芍六君子汤当前已经逐渐发展为柴胡、白芍、党参、白术、茯苓、丹参、郁金、炒麦芽、鸡内金、薏苡仁、白花蛇舌草、甘草等药材组成。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可以适当地进行用药加减,如湿热可加虎杖;偏热可加夏枯草;患者存在血瘀现象,可将白芍改为赤芍等。从现代药理的角度上来说,该药方能够有效促进胃部排空、扶植正常菌群的生长;同时,方中的药物均具有一定的强肝健脾功效[5]。在用药的过程中,再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选择对应的穴位进行贴敷治疗,其中柴胡散加丹参,具有理气疏肝的作用,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机体血液循环的改善,缓解不适感[6,7]。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ALT水平为(34.29±23.12)U/L,低于对照组的(53.87±20.34)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柴芍六君子汤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转氨酶轻度升高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转氨酶水平,使之恢复健康,值得推广和运用。

[收稿日期:2018-11-05]

猜你喜欢

转氨酶白芍乙型肝炎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白芍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白芍总苷调控Sirt1/Foxo1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全面化心理行为干预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围生期中的应用观察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