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司他丁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效果观察及 对其心肌酶谱的影响

2019-06-04杨友星杨伟杰陈锐刘小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9期
关键词:乌司心肌炎病毒性

杨友星 杨伟杰 陈锐 刘小珍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入心肌导致的心肌细胞变性以及坏死引发的心脏弥漫性或局限性炎症,主要病理改变为心肌间质存在炎性细胞浸润、纤维渗出[1]。治疗重点在于改善心肌细胞代谢。为探寻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本文选取60例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乌司他丁在该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心肌酶谱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28组)。研究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8.5±7.7)岁。对照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38.7±7.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患者与《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2]中诊断标准相符,经生化检查确诊,排除合并其他心脏疾病、资料不完整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卧床、抗病毒处 理、镇痛解痉、补液、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维持酸碱与电解质的平衡,需要时进行腹腔穿刺引流。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乌司他丁注射液(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506)10万U静脉滴注,3次/d。两组均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指标(AST、CK、LDH、CK-MB)、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心肌酶谱指标经赖氏比色法测定。临床效果根据《现代心血管病学》[3]评价,痊愈:患者哮喘、心律不齐等症状消失,经X线片检查显示心胸比例与心影形态正常;显效:患者哮喘、心律不齐等症状基本消失,经X线片检查显示心胸比例与心影形态显著好转;有效:患者哮喘、心律不齐等症状有所好转,经X线片检查显示心胸比例与心影形态好转;无效:患者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AST、CK、LDH、CK-M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ST、CK、LDH、CK-MB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63%高于对照组的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指标比较(±s,U/L)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指标比较(±s,U/L)

注:与治疗前,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AST CK LDH CK-MB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2 90.53±10.47 60.24±8.41ab47.29±8.54 30.27±7.01ab165.73±30.91 119.03±21.73ab45.20±5.19 23.76±4.90ab对照组 28 90.67±11.56 75.34±7.87a47.32±8.41 37.92±6.24a168.01±29.41 142.77±22.90a45.37±5.06 30.74±5.98a t 0.049 7.148 0.014 4.437 0.292 4.117 0.128 4.968 P 0.961 0.000 0.989 0.000 0.772 0.000 0.898 0.000

表 2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n,n(%)]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感染性心肌病变的常见种类,通常是流感病毒、腺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病毒对心肌细胞感染具有粘附作用,然后进入心肌细胞中,病毒持续性复制,产生内吞作用,触发有关基因调控的细胞凋亡[4]。当前临床上关于该病的治疗除了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和普拉康纳利直接抑制病毒复制从而减少心肌的损伤外,针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特异性治疗是主要方向。

LDH与AST在机体中广泛分布,CK分布在骨骼肌、心肌以及脑等组织中,CK-MB仅分布在心肌细胞胞浆中,属于心肌特异性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免疫应答过程对心肌细胞具有毒性作用,造成心肌酶谱指标的明显上升,且在炎症的持续影响下,CK-MB将持续性升高,是判断心肌损伤程度与预后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 组AST、CK、LDH、CK-M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ST、CK、LDH、CK-MB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均可降低患者心肌酶水平,但后者作用更显著。乌司他丁为天然炎症反应调节物质,可降低单核巨噬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的活性,将炎性反应给机体组织与器官造成的损伤降至最低;提升溶酶体膜的稳定性,减少溶酶体酶释放量,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炎症介质,是当前炎症反应类疾病治疗的有效药物[5-8]。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用乌司他丁可促进整体疗效的提升。另外,乌司他丁提取自健康成年男性的尿液,自身不具有免疫原性,安全性很高,不会导致明显的不良反应,本次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中应用乌司他丁可降低心肌酶水平,改善疗效,且不会导致不良反应增多。

猜你喜欢

乌司心肌炎病毒性
乌司他丁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乌司他丁对脂多糖诱导小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4例输注乌司奴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病人的护理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乌司奴单抗治疗斑块型银屑病专家指导建议
警惕感冒引发的心肌炎
治病毒性感冒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