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儿童体重指数和儿童变应性鼻炎的关系研究*

2019-06-03李慧英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发病率

李慧英

(广东江门五邑中医院,广东 江门 529000)

变应性鼻炎(AR)为鼻科常见病,全球发病率有逐步升高趋势。WHO已经把过敏性疾病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目前很多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肥胖与多种疾病有密切关联。为了解我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与体制指数(BMI)的关系,我们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采用问卷形式对本地区450名儿童的家长针对变应性鼻炎进行调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本地区一所幼儿园、一所小学所有5~6岁、6~7岁、7~8岁三个年龄段在校儿童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采用问卷形式进行,所有问卷有儿童父母或监护人完成。按1∶1比例随机选取了调查儿童450名,每个年龄段均150名调查对象,男女比例1∶1;平均年龄(6.7±1.1)岁,根据体重、身高计算体质指数BMI值[1](kg·m-2),根据结果将其分为3组[2]:BMI超标(BMI>28)151名(男80,女71)、BMI正常(BMI 18~23)205名(男117,女88)、BMI低下(BMI<18)94名(男54,女40)。

1.2方法

1.2.1调查问卷制定方法我们查阅相关文献、参照2008年ARIA变应性鼻炎指南、中华医学会耳鼻喉分会1997年制定的变应性鼻炎症状分级积分标准[3],设计儿童变应性鼻炎简易问卷。

1.2.2问卷内容及方法简易问卷包括以下两大内容:①基础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月为单位)、身高、体重;②核心内容:儿童有否曾经三等甲级医院诊断为变应性鼻炎;③对患儿变应性鼻炎症状进行分级积分:1分:1次连续打3~9个喷嚏、每日抿鼻涕次数≤4次、偶有鼻塞、间断鼻痒;2分:1次连续打10~14个喷嚏、每日抿鼻涕次数4~9次、鼻塞时间较长,但非持续性、鼻部蚁行样,可忍受;3分:1次连续打15个喷嚏、每日抿鼻涕次数≥10次、几乎整体张口呼吸、难忍的鼻部痕痒。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我们于第一次调查后2周再次对调查对象进行同样的第二次调查,对差别较大的问卷筛除调查范围内。本研究所有调查问卷调查前均对参与调查的儿童教育老师进行指导培训,调查承认变应性鼻炎患儿的就诊经过,对疑诊、误诊可能的患儿筛除调查范围内,所有调查内容均由老师现行告知受访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征得同意方可进行。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定性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描述,3组间数据发病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并对3组间有意义的进行分割卡方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y法校正;3组间数据疾病得分采用舍弃商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分析比较组间差异,采用LSD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所有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儿童基本情况经过对调查前随机筛选,我们对调查对象的性别比例及年龄段采用预设1∶1的方法,方便研究统计。见表1。

表1 调查儿童基本情况表/例

2.2BMI情况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3个不同BMI组别儿童AR发病率的比较发现,BMI超标组患儿变应性鼻炎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且BMI正常组和低下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不同BMI组变应性鼻炎发病率的比较

注:“*”提示与BMI超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与BMI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BMI情况与变应性鼻炎症状积分的关系3个不同BMI组别儿童AR症状积分比较发现,BMI超标组患儿变应性鼻炎症状积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且BMI正常组和低下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BMI情况与变应性鼻炎症状积分比较

注:“*”提示与BMI超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与BMI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喉常见病,在普通人群的发病率达到10%~25%[3],随着环境污染等不良因素,发病率逐年攀升,其主要症状为鼻痒、打喷嚏、鼻分泌亢进、鼻粘膜肿胀等为主要特点。我们临床将变应性鼻炎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对该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哮喘、鼻窦炎、鼻息肉、咽喉炎等相关疾病。发育期的儿童由于鼻腔相对狭小、腺样体肥大等原因,故一般发病症状比成人较为严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儿童人群中肥胖情况比例不断加重,而肥胖带来问题也不断显露,目前已大量的研究表明,肥胖是很多急、慢性疾病的高危因素。通过本研究,我们也发现肥胖患儿其变应性鼻炎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体质患者,说明肥胖是变应性鼻炎的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儿童肥胖与变应性鼻炎之间关系关联可能机制有:①机械效应:由于肥胖儿童脂肪积聚较正常儿童为严重,上呼吸道、胸廓呼吸顺应性下降,多半伴有舌根后堕、咽腔狭窄(OSAHS)等情况,这类患儿在肺功能、肺总量理论上是有一定程度下降的。另外,肥胖患者已经证实呼吸道平滑肌气道反应性增高[4],由于长期呼吸道不畅导致局部气道、粘膜高敏反应引起相关症状[5]。②细胞因子效应:在肥胖的人当中,发现了脂肪因子的改变,并可以影响肺功能的状况,因此认为肥胖和变应性鼻炎可能有重要的联系,脂肪细胞因子是指由脂肪组织合成、分泌的蛋白质,包括和能量代谢有关的细胞因子、化学介质、激素等,如瘦素(1eptin)、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等。其中国外Tilg H等[6]发现肥胖人群当中,体内血清瘦蛋白(leptin)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血清瘦蛋白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是调节摄食活动和能量消耗的重要因子,属Ⅰ型细胞因子,除了调节能量代谢的作用外,还有调节肺发育、免疫调控等作用。目前可以证实瘦素参与了炎症反应[7-8],其可以通过刺激巨噬细胞、淋巴细胞释放IL-6、TNF-α,并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并抑制TH2类细胞因子生成,增加TH1因子生成,使得TH1/TH2细胞比例失衡。另一方面,肥胖患儿中脂肪细胞因子(adiponectin)明显增加,其主要抗炎作用大大减弱[6]。两者综合作用,增加了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几率。

当然,本调查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是一个时间横断面的调查,患儿变应性鼻炎发病时间是在调查之前,而问卷由学生父母填写,因此它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定的回忆偏差。其次,疾病发病时候接触暴露因素、发病时间、发病的结局等情况无法明确,故而不能提供确切的因果关系证据。但根据本研究数据可以证明肥胖与变应性鼻炎发病率、症状程度是有密切关联的,因此,对于肥胖的患儿应予比一般正常体重患儿更高度的重视及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进一步研究肥胖与变应性疾病的病因基础研究是我们下一步的计划。

猜你喜欢

变应性鼻炎发病率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远离『鼻炎闹』 静享黄菊之秋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中医赶走恼人鼻炎
葱汁治鼻炎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