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浅析

2019-06-01廖蓉娄敏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24期
关键词:教学能力综合素质高校教师

廖蓉 娄敏

摘  要 通过对湖南农业大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并对影响和制约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增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对促进高校教师健康成长,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能力;综合素质

1 前言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仅是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且贯穿于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在当前,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对促进高校教师健康成长,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为了科学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准确了解当前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本研究小组于2018年9—12月对湖南农业大学教师队伍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书面问卷调查。问卷面向教师随机发放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69份,回收率为93.8%。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教师总体思想道德素质较好,思想现状呈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教师普遍关注社会发展和国家大事,对国家、社会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形势保持乐观的态度,工作热情高涨,学习态度端正,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素质的意识不断增强。但此次调查问卷中显露的问题仍然值得注意,诸如学校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够健全,学校教师数量与实际需求不符,学校对师资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待遇偏低等。同时,教师个体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如缺乏职业培训、业务钻研精神不强、存在职业倦怠现象等。

思想政治素质  在相关的政治态度、政治立场和个人信仰等方面的问卷中,大多数教师对当前国情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有乐观的态度。

调查数据显示,认为我国政治制度较好的有347人、不够完善的有117人、不适合我国国情的有五人,分别占74%、24.9%、1.1%,可见大多数教师爱国热情较高,对我国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认可的,对当前时事、热点问题的关注度较高,对我国的未来发展也充满信心。

认为教师普遍思想道德修养很好的有37人、较好的有295人、一般的有131人、较差的有五人、很差的有一人,所占比例分别为7.9%、62.9%、27.9%、1.1%、0.2%。前两项所占比例为70.8%,可见学校教师思想道德修养普遍处于良好状态。

熱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有244人,认为工作稳定的有108人,觉得时间自由的有70人,作为谋生手段的有47人,所占比例分别为52%、23%、15%、10%,可见多数教师热爱本职工作。48%的教师认为当教师是为了工作稳定、谋生,觉得时间自由的思想认识也反映了当前的实际情况,只是对党的教育事业的认识程度和觉悟稍低,这一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对于目前教师最为关心的待遇问题,认为学校教师普遍待遇很好的有两人、较好的有23人、一般的有154人、较差的有173人、很差的有117人,所占比例分别为0.4%、4.9%、32.8%、36.9%、25%。其中后两者所占比例之和为61.9%,

可见学校教师待遇普遍较低。

认为教师对待学术不端行为持有坚决否定态度的有342人、可以理解的有42人、与我无关的有33人、迫于无奈的有52人,所占比例分别是72.9%、9%、7%、11.1%,可见大多数教师是反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但还有小部分教师对待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是不正确的,这一现象应引起重视。

认为教师教学压力来自职称评聘竞争激烈的有159人、教学任务重的有159人、岗位考核要求高的有71人、学生教学评价的有42人,认为无压力的有38人,所占比例分别为33.9%、33.9%、15.1%、9%、8.1%,可见职称评聘竞争激烈和教学任务重是教师压力的主要生成点,无压力的教师非常少。

职业素质  笔者从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个体发展等方面对教师的整体素质进行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认为教师总体业务素质很好的有24人、较好的有249人、一般的有180人、较差的有15人、很差的有一人,所占比例分别为5.1%、53.1%、38.4%、3.2%、0.2%,可见教师总体业务素质良好。

认为教师普遍业务钻研精神很强的有18人、较强的有206人、一般的有215人、较弱的有28人、很弱的有两人,所占比例分别为3.8%、43.9%、45.8%、6.0%、0.4%,可见教师普遍业务钻研精神不强。

近五年参加过校外教师培训一次的有136人,参加过两次的有94人,参加过三次的有19人,参加过四次的有18人,没有参加过的有202人,所占比例分别为29.0%、20.0%、

4.1%、3.8%、43.1%。近五年参加培训的教师共有26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7%;平均每年约5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1.3%。可见本校1000多名教师平均每年只有10%的教师能参加培训,这不符合教师成长的要求,培训也缺乏系统性。

认为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持有的工作态度应该是严肃认真的有136人、尽力而为的有192人、应付了事的有38人、重研轻教的有103人,分别占29%、40.9%、8.1%、22%。笔者认为持有“严肃认真”和“尽力而为”两种态度的教师应属于学校的优秀教师;持有“重研轻教”态度的教师其教学工作态度是应该认可的,只是没有摆正科研与教学在工作中的位置,不能简单地划分好与不好;持有“应付了事”态度的教师则属于不合格、不负责的教师,可见绝大多数教师的工作态度是端正的。

认为没有教学倦怠感的有94人,少有教学倦怠感的有249人,常有教学倦怠感的有126人,所占比例分别为20%、53.1%、26.9%。数据显示,少有和常有教学倦怠感的教师占到80%,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多数教师在心理上和思想上存在一些问题,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工作也存在一定缺陷或不足,应引起重视。

认为教师在教学研究性模式中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有131人,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有38人,同等重要的有300人,所占比例分别为27.9%、8.1%、64%。数据显示,大部分教师认为教学和科研能力是同等重要的。

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本次问卷调查还涉及一部分教师对学校现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看法和意见。在对教师群体最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了解相关知识的问题调查上,希望学到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法规政策的有290人,想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的有70人,对国内外形势分析感兴趣的有33人,立德树人的有42人,其他有34人,所占比例分别为61.8%、14.9%、7%、9%、7.3%,可见教师大多关心与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在知识诉求上却存在多样性。

在对学校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参与度问题调查上,抱着完成任务心态的有258人,感兴趣的有113人,反感的有98人,所占比例分别为55%、24.1%、20.9%,可见教师疲于应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想要收到实效困难重重。

在对教师个人比较喜欢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上,选择“座谈”或“实地参观等社会考察”的有408人,选择“专题报告会”和“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的有47人,选择“专业课程讲授”的有14人,所占比例分别为87%、10%、3%,可见教师希望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在对学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水平的评价中,认为有成效、有影响的有220人,认为没效果、没转变的有249人,所占比例分别为46.9%、53.1%,可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较小。

3 影响和制约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成因分析

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张耀灿、郑永延等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主要指方法的可操作性,在实践中的可行性,产生良好结果的可靠性。”[1]由此可见,提高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面对新形势,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也存在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正视和解决,由此也反映出高校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还不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问题。

主观方面

1)自身心理素质。高校部分教师的实践能力、心理素质有待加强。当代教师的政治态度、政治立场和个人信仰整体上是坚定的,他们拥护党的领导,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主观愿望;但个体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实践能力有所欠缺,心理承受能力有所降低,使得部分教师的素质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需要提升,专业化水平需要提高,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工作环境因素。高校教师面对来自工作、家庭和社会的多重压力,较高的自我期望和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环境之间的差距使他们逐渐失去心理平衡,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研究现实生活现象、解决具体问题方面的相对滞后性,使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增强。一些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个人利益和需求相矛盾,不能解决他们事业发展的动力问题,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使思想政治教育被矮化、虚化,难以成为教师积极配合、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并开展自我教育的主观诉求[2]。

客观方面

1)社会环境因素。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功利主义思潮兴盛,人们的各种意识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部分教师在利己主义和个人思想的影响和驱动下,放松了自己对社会和学校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工作体系与运行机制的不健全,高校教师知识水平的高层次以及自身思想特征等因素,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各级部门难以形成开展工作的合力。

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高校现行的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对当今的教师而言早已失去吸引力,自然谈不上说服力。若教师无正确引导,难免轻信而受其左右,这给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带来新的挑战。

2)工作制度因素。“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关注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要服务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要为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3]在教师职业发展道路上,除了本人的积极努力外,社会和高校都應以人为本,对高校教师采取柔性管理的原则,在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育人的主动性,为他们营造宽严相济的工作环境、稳定的生活环境、自由的成长环境,让他们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4 增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健全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  增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根本,是要成立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教师工作部,采取人事、教务、宣传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国家相继制定出台一系列对高校教师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道德约束规范和失德惩处机制,各大高校要紧随国家教育改革方针政策,明确改革目标,提高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断增强责任意识,积极参与相关教育工作。高校只有理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制并各司其职,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细、做深,才可能有效解决教师中存在的价值取向偏移、思想政治素质培养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

加强教师思想教育引导  增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关键,是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

1)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高校必须将理想信念教育放在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首位,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统领教师的思想,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组织教师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开展党的教育实践活动及形势政策教育,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出台,宣传我国各项事业的新进展新成就,帮助教师群体准确了解国情、正确把握形势[4]。

2)要注重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础工程,持续开展下去,教育引导教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铸之于魂、践之于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个人修为。

推进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增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目标,是要推进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1)要强化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高校应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激发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严守教育教学纪律和学术规范,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杜绝有损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5]。

2)要完善师德考核机制。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师德考核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创新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  增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抓手,是要创新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多管齐下,充分发挥相关组织的联动作用。

1)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融合。鼓励教师将专业特长、职业发展与扶贫支教、挂职锻炼、社会服务等相结合,深入社会大课堂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使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2)校园文化熏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润物细无声,获得共鸣,收获精神满足和激励。

3)注重榜样力量。高校应通过树立先进典型,营造崇尚先进的舆论氛围,使教师自觉提升个人修养,实现人格升华。

强化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功能  增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目的,是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1)要强化平等意识。改变过去灌输、居高临下式训人等教育方法,真正做到从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关心教师出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能与教师平等相待、坦诚相见,深入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

2)要强化责任意识。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才能在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

3)要强化“贴近”意识。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长期实践和探索的过程,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关键是要讲究实际,善于办实事,力争做好“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只有拉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教师,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亲和力、感染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延,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5.

[2]刘斌.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探微[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001-1007.

[3]朱秋飞.论基于需要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6(11):27-29.

[4]卢黎歌.高校德育新探[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09-112.

[5]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傳部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13〕12号)[D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0/201305/152333.html.

猜你喜欢

教学能力综合素质高校教师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