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新课标探究(人教版)

2019-05-31刘强姜从琼

地理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人类环境素养

刘强 姜从琼

摘    要: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材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对人文地理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的一章。《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将该章列为整个地理教学的核心内容。文章结合新课标的课程性质、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水平等对该章课标进行全面解读,并对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必修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标探究

一、教材内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材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是高一学生在前面学习了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及交通等人文地理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区位分析能力,对目前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已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的内容,它是整个地理教学的核心部分。基于前面学习的不断深入与铺垫,本章内容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必然性,并将意识转化为自身的行动,从而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章内容逻辑体系建构如图1所示。

二、课标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与本章内容相关的表述有多处。

第一是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生活品味和精神境界,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第二是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第三是课程内容。本章课程内容是: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第四是学业质量水平。学业质量水平分为四级,每一级水平主要表现为学生整合不同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不同的复杂情景中运用各种重要概念、思维、方法、观念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征。水平1至水平4具有由低到高、逐渐递进的关系。

三、课标探究与教学建议

根据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怎样的实施策略,提出如下建议。

1.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本节教材从人地关系思想演变入手,分析各历史时期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这正是地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必然性。

该部分课标与地理核心素养的关系是:①通过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人地协调观。②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环境问题→地理实践力。③运用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区域认知+綜合思维。④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内涵、原则→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进行“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教学时,要注意突出可持续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对人地关系的不正确认识,导致了人与环境的尖锐对立。教学中,要深入分析教材图6.1~6.6的涵义,深入挖掘教材案例1和课堂“活动”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图文分析能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活动”从几个侧面说明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引发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根源。通过“活动”的完成,让学生学会从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看待环境问题的本质:环境问题就是发展问题,发展问题处理好了,环境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发展问题处理不好,环境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反而会越演越烈。在学习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问题时,教师可运用“头脑风暴法”激励学生举例,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进行“直面环境问题”教学时,首先要剖析人类与环境相关模式图,理清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阅读系列图文资料(教材图7~11),思考相关问题,并归纳存在的环境问题。让学生明确环境问题有城乡之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差,以及逐渐演变成全球性问题。环境问题是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的最好切入点,教学中,教师自己或鼓励学生声情并茂地演讲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即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人们虽然富裕了,但因环境恶化导致生活质量也下降了。正如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经济总量上升了200多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日新月异,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整体性转变。但是,辉煌成绩的背后却是惨痛的代价。喝到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已经成为一种奢求。所以,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生态环境建设指明了方向。

如何解决环境问题,如何促进人地协调发展,人类在走了不少弯路之后,终于寻找到一条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关系的道路,它使人地关系由矛盾走向协调,这条发展道路就是可持续发展道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深刻内涵。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教材图6.12)是本章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理解三大系统间的相互关系,强调系统中“人的管理调控”直接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十分重要,教师可采用讨论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这三个原则。如“滥伐森林、围湖造田、污染转移”等违背了哪些原则。对于教材中的“活动”,可组织学生讨论和辩论,鼓励学生学会思辨,加深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并能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觉遵守和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

2.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本节教材是全册书的最后一节,既是本书的总结和升华,又能为必修3的学习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这节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中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怎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该部分课标与地理核心素养的关系是:①运用资料,说出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并解释其缘由→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②知识内容需要学生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相关资料以及自身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能较好地锻炼学生的审题、解题和答题能力→综合思维。

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提出几个逐步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通过观看视频材料,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总结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庞大的人口压力、严重的资源短缺、深刻的环境危机),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答题能力。国务院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通过读教材图6.13及课本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方案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并指导学生结合我国国情,对这些战略框架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见解。

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出循环经济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重要途径,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循环经济的涵义(手段、核心、资源利用方式、原则、目的等)。然后指导学生列表比较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差异,以印证循环经济的可持续性。循环经济表现在:工业方面实行清洁生产,农业方面发展生态农业等。清洁生产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案例2和分析比较教材表6.1,要让学生明确清洁生产的重要内容有:①清洁生产是全过程的,从自然开采到加工;②清洁生产的概念是相对的,是与现存的技术和产品相比较而言的。对产业的发展而言,清潔生产本身也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③开发对环境危害较少、无害的绿色产品和服务业属于清洁生产。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启发学生对清洁生产的过程分析、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还可启发学生搜集清洁生产的案例分析、讨论,或为某个企业设计清洁生产模式,画出流程图,或组织学生参观、访谈、研学,培养地理实践力。生态农业是循环经济在农业方面的又一重要途径。教师可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材案例3,使学生了解生态农业的实质:地尽其利,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资源和消除环境污染,达到节约、高效的目的。通过阅读教材图6.15,教师可指导学生整理生产流程,对每一个生产流程进行评价、质疑,提出建议。公众参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得成功的关键,为此教材安排了“活动”,以图文形式给学生指出了参与可持续发展实践的途径和措施,鼓励学生在生活中采取有益于环境、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公众参与”问题是个开放性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和实际情况尽可能多方面考虑,并及时给予评价,巩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行为。教师还要明确指出:健康、有益的适度消费,才符合可持续发展。

3.本章“问题研究”

本章末“绿色食品知多少”问题研究,通过调查问卷以及对调查问卷结果分析,使学生了解绿色食品和绿色消费的概念,引导学生初步建立对环境友好的绿色消费观。在社会实践方面,可以参照此调查问卷对本地进行一次抽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展开分析和讨论,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人类环境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人类第一杀手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环境清洁工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谁变成了人类?
漫观环境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