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头沟爨底下村地理研学活动设计

2019-05-31王曦

地理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关帝庙等高线断层

王曦

摘    要:地理研学活动是将地理教学环节灵活运用于实践的重要途径。在北京市门头沟斋堂爨底下村,有诸多地质、地貌景观及其他教学资源,这为师生开展地理研学实践活动、助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文章通过精心设计考察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系统研学考察爨底下村的地貌与地质景观,锻炼学生观察、实验和调查的行动能力,培育地理实践力。

关键词:地理研学活动;爨底下村;等高线;火成岩;断层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地理研学考察活动对于地理学习者而言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1]。高中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依托地理实践来开展,如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动手实验、户外调查、研学旅行等活动[2]。通过地理研学活动,学习者不仅可以将自然、人文地理知识运用于具体区域进行分析,同时逐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培育学习地理的兴趣,塑造一些社会认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特别是培养了社会公民所应具备的“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2017年5月,北京市古城中学地理组组织带领数学、物理、化学、历史、语文、通用技术等多学科教师、学生进行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爨底下村研学考察活动,从中获取了大量的地质、地理以及多学科的珍贵资料,师生在研学中收益良多。

一、爨底下村地理研学考察前期准备

1.教学目标分析

①通过分析前期调查所获取的图文资料,学生研学实践后分析、归纳爨底下村地貌形成过程的机理。在形成过程的分析中逐渐建立地质年代和区域“时空尺度”的理念和动态,全面认知诸如地质、地貌等自然要素的思维品质,逐步建立并形成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②通过爨底下村地理学科的研学考察,将地理研学考察与室内实验、模拟相结合,进一步理解地貌形成与内、外力作用的关系,使学生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增强自己的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2.前期准备内容

在进行研学考察前,教师和学生均要有充分的准备,才能达到研学考察的教学目标,逐步落实并培育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具体准备内容如下。

(1)地理研学体系设计。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教师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研学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2)地理研学考察点设计。在对爨底下村研学考察时,师生研究并形成了一些成熟的地理研学考察点。教师根据地理学科实踐活动的教学目标,制定了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绘制了爨底下村研学考察路线示意图,如表1和图2所示。

本文选择2、3、5三个典型的涉及高中地理内容的研学考察点,分别是爨底下村地形考察分析、爨头附近的断裂构造和关帝庙附近火成岩与围岩沉积岩的接触关系。

二、爨底下村地理研学考察实施过程

1.考察点2:爨底下村等高线地形图辨识与探究

设计意图:识别并标注地理坐标,明确地图三要素,从地形图上辨识相关区域的地形部位是中学地理学生学习所必备的关键能力。获取一张爨底下村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如何让该图的地理要素和实际的景观图地理要素对应?在研学考察时,师生之间可以利用逻辑式的问题链和回答问题的形式展现出来。

问题链:

(1)图3的比例尺是         。爨底下村中心距离娘娘庙的实地距离是        ,请写出计算过程。

(2)请说明图中① ~ ⑥相对应的地形部位,并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说明理由。

(3)请从① ~ ⑥中选取一项,说明图4是站在哪个视角上拍摄的?说明理由。

(4)站在关帝庙附近,拍摄了图5,请将地形部位A、B、C与① ~ ⑥对应,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1∶20 000   略   (2)①陡坡   若干条等高线平行且较为密集,为陡坡;②窄谷   等高线整体凸向高海拔的区域,且较为密集,为窄谷;③同①为陡坡   略有不同的是该区域更陡,理由是等高线比①区域密度更大;④山脊   数条等高线整体凸向低海拔的区域,且较为密集,也说明四周比较陡峭,中心突出,为山脊;⑤山谷   数条等高线整体向高海拔的区域凸出,为山谷;⑥宽山脊   同④,略有不同的是等高线相对稀疏,密度较小。为地势起伏稍小,顶部较平的宽山脊   (3)从③的视角拍摄的图5   理由:爨底下村呈现“元宝”“扇形”形态分布格局,从等高线地形图的爨底下村形态分析,在③处望爨底下村,爨底下村正好呈以龙头祖山为对称轴的扇形分布,因此是③;爨底下村背靠山脊—山谷—宽山脊处,正好对应等高线地形图的④ ~ ⑥,因此结合第一条结论,应该在③处拍摄的;爨底下村对面为金蟾山,为一坡度很陡的陡坡,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及以上理由,确定在③拍摄的图4   (4)依次为③ ② ①   理由:站在关帝庙上望爨底下村,应为爨底下“扇形”村落的右扇面,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分析,拍摄的地形部位应为两个陡坡夹一窄谷,结合图5应该为③ ② ①;为了佐证上述,可望见娘娘庙(关帝庙的对面)修建在一处宽山脊处,该山对应金蟾山,应为③ ② ①;结合等高线地形图的所学内容,①③应为陡坡。

2.考察点3:关帝庙地貌形成原因探究

设计意图:在爨底下村的关帝庙附近(图6),可以观察到关帝庙的地势较为高耸,可以俯瞰爨底下村。那么,它为什么高耸?这要借助地质学的知识来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地质影响地貌,地貌影响人类活动的思维链,有助于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认知关帝庙地貌的成因,培育综合思维。

活动设计流程:

(1)学生观察关帝庙附近的岩石及爨底下村周围的围岩,比较岩性,填写表2。

(2)推测关帝庙的闪长玢岩(火成岩的一类)是否含有化石?说明理由。

(3)学生绘制关帝庙附近岩层示意图(图7)。

(4)分析关帝庙附近比周围地区地势高耸的地质原因。

参考答案:(1)见表2所示   (2)岩石主要分为三大类: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沉积岩主要是先从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在沉积岩形成的过程中,生物遗体和遗迹被沉积物覆盖保留在岩层中可形成化石。因而,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而其他各类岩石一般没有上述现象,不含化石。由于构成关帝庙的岩石为闪长玢岩(火成岩),因而不含有化石   (3)见图7所示   (4)关帝庙是中生代侏罗纪的闪长玢岩,是火成岩,围岩是沉积岩,火成岩岩性较硬,紫红色泥灰岩岩性较软。因此,此处地势较高的形成原因为“差异风化”,最终造成关帝庙地势高耸,正是因为高耸,关帝庙建在此区域,便于俯瞰四周。

3.考察点5:爨头断层形成原因探究

设计意图:在爨底下村,诸如岩浆侵入、沉积旋回、整合接触、背斜、单斜、断层等地质现象和地质构造层出不穷,可谓是培养“地理实践力”这一核心素养的最佳研学考察场所之一。利用爨头典型的断层景观,可以锻炼学生观察、实验和调查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培育地理实践力。

活动设计流程:

资料:该处岩石据地质专家考证,图8左侧是元古代青白口纪杂色泥灰岩,成岩较早且岩性软;右侧是古生代寒武纪豹纹灰岩,成岩较晚且岩性较硬。

(1)根据图8所示,該处的地质构造是         ,试说明判断依据。

(2)根据图8、图9,如何判断该处断层是正断层还是逆断层?试说明判断依据。

(3)根据已有图文资料,说明并画出该处断层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1)断层   判断依据:两侧岩层不连续;断裂处有明显的岩石破碎的遗迹;断裂处有明显的岩石牵引的痕迹   (2)正断层   判断依据:左侧为下盘,右侧为上盘;左侧杂色泥灰岩岩性较软,断层线附近左侧岩石出现向下牵引的现象,据此分析判断左侧下盘上升,右侧上盘下降,再根据图9,可判断该处为正断层   (3)左右侧岩石均为沉积岩,左侧岩石成岩较早,右侧岩石成岩较晚,所以左侧岩石先沉积,右侧岩石后沉积;在燕山运动的背景下,左侧岩石断裂抬升幅度较大,形成该处断层,断层形成过程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

三、爨底下村地理研学考察学习评价

研学旅行课的评价既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要考虑在实践过程中的体验性与积极性,因此,比较适合过程性评价与实践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学业评价是一种新型评价,评价要和研学考察过程相结合。

评价方案:根据研学考察学生的表现,师生共同填写评价表,如表3所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战略目标中提出:“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以门头沟爨底下村为例,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在关帝庙附近判读并识别相关地貌部位,通过相关岩石的接触关系分析关帝庙的选址问题,在爨头附近分析相关的褶皱和断层构造,最终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感受人地关系的和谐之美。通过研学实践考察,提升师生的“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真正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杨光,等.游京郊学地理:北京部分远郊区县地理野外考察活动推荐[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王玉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J].地理教育,2018(7):15-17.

猜你喜欢

关帝庙等高线断层
如何跨越假分数的思维断层
临汾关帝庙沿革考证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地形图的阅读
论井田断层的连接
关帝庙
小议地层倾角大于或小于断层倾角时的断层特征
“五招”破解等高线难点
直立断层平动和旋转运动引起的重力变化
周口关帝庙中的佛道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