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拉斯韦尔“五W”模式谈川剧的传播现状及路径

2019-05-27王斌

戏剧之家 2019年11期
关键词:川剧传播

王斌

【摘 要】深入了解传播模式和现状才能更好地探析有效的传播路径和策略。鉴于川剧作为川渝地区的文化印象和载体,作为一种负载了巴蜀社会生活和精神图腾的媒介,我们必须认识到川剧的“媒介特性”。本文试图从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来看川剧的传播现状,进而提出川剧进行有效传播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媒介特性;五W;川剧;传播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9)01-0018-01

深入了解传播模式和现状才能更好地探析有效的传播路径和策略。鉴于川剧作为川渝地区的文化印象和载体,作为一种负载了巴蜀社会生活和精神图腾的媒介,我们必须认识到川剧的“媒介特性”。本文试图从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来看川剧的传播现状,进而提出川剧进行有效传播的建议和对策。“五W”模式指的是传播研究应该从“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Through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①五个方面进行。

一、川剧传播的背景分析

了解川剧的传播背景可以从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川剧是巴渝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川渝地区的传统戏曲之一。川剧的“地域特色”在体现着地方特色和文化特征的同时,犹如一把双刃剑使其发展遇到了“地域限制”“时代限制”等瓶颈。同时,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的“现代化”和影视动漫等“大众文化”的迅速崛起,面对流行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冲击,川剧的发展和传承态势并非“一路顺利”、“突飞猛进”,出现了“发展缓慢、停滞不前”甚至“濒临危险”的尴尬局面。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除了国家陆续出台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事业的政策法规外,川渝两地也尽其所能地通过相应举措来促进川剧的传承。例如,重庆市政府于2016年2月25日印发了《关于支持重庆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一文,旨在“加大对传统戏曲的抢救、保护和扶持力度,大力推进重庆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②,从而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此外,近年来的政府工作会议等一直强调要大力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式发展。从政策制度和意识形态来看,川剧的传播环境有了一定的政策保障。

二、川剧传播的现状分析

从“传播者(who)”角度来说,川剧的主要传播者为表演者及传播川剧文化的单位、群体,具体可分为专业剧院/剧团/演员、教育研究机构、文化旅游服务业和影视艺术作品,例如重庆川剧院,四川省川剧研究院,重庆大学教育部“川剧传承与保护基地”,旅游古镇磁器口川剧茶社,川剧电影《金子》等等。其次,川剧也作为一种元素呈现在工艺作品或者服务行业中,例如川剧玩偶/玩具,餐饮服务中的川剧喷火表演等等。加强专业、非专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学习,实现传播主体在学、研、产等方面的联合互动和深度融合,从制度和资金上提高传播者的主观能动性等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传播者,必须明确自身的“主体性”地位,应有传播川剧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意识,并能够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和社会调研,结合理论和实际增强自身的传播魅力,进而提高传播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从“说什么(Says What)?”来说,川剧传播的对象是川剧。从上文分析不难发现,川剧在当今社会生活和文化浪潮中并不占优势,仅依靠政策性扶持来传播远远不够,也不能打动传播客体。因此,川剧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和审美来更好地提升川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特别重要的。川剧传播者应该根据新时代的社会风貌和群众的审美特性进行川剧的现代化创作,应该挖掘传播对象的精髓实质和文化内涵,通过“创新式转化”进行有效传播,应该结合时代和现实创作百姓喜闻乐见的经典佳作。

从“通过什么渠道(Through which Channel)?”来说,川剧的传播渠道主要有剧院专业的舞台演出、大学的川剧文化节、基层社区的文艺汇演和川剧有关的培训课程等线下渠道,也有电视、电影、广播等传统媒体,还有网络、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形式。川剧传播除了定期考察线上、线下结合的有效性和融合度,还可以利用具有知名度、影响力和引导力的公众人物作为“传播大使”来提高品牌效应。

从“对谁(To whom)?”来说,川剧传播范围主要集中在川渝之地,同时以文化交流的方式走向其他地方,传播对象为一些岁数大的戏迷或某一特定的群体(例如,针对社区的川剧汇演,针对部分学生的高校课程),整體呈现出“地域性”、“针对性”和“老龄化”特点。川剧如何走出川渝山水、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可以考虑在中小学生中普及川剧课和利用新媒体在整个社会中大范围推广的可行性。

从“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来说,川剧的传播效果的考察不应当将传播受众的数量和传播范围的大小等量化数据作为硬性诉求或“功利目标”,而应该利用大数据来调查和统计传播剧目对受众的精神影响以及受众的欣赏偏好等,调查受众群体对所接受剧目的满意度和认可度等,可以根据传播效果及时调整传播路线和策略等。

整体来说,川剧的传播要健全完善相应的传播机制和保障制度,加大传播者的资金扶持力度,提升传播者的权益地位、文化自觉和影响感染力,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创造出符合时代需求和受众心理的新颖作品,能够充分通过现代科技和审美需求来实现经典作品的“创新式”演绎,能够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或文化交流战略以实现“全国传播”乃至“全球传播”。

注释:

①邵培仁.传播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②http://www.cq.gov.cn/publicinfo/web/views/Show!detail.action?sid=4069827

猜你喜欢

川剧传播
川剧版画传四方
近现代川剧改良运动中的武戏改良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川剧《打神告庙》的祭祀语言——兼释“打牙祭”和“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