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必要性研究

2019-05-27王栎曦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3期
关键词:党内监督必要性中国共产党

摘 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内监督。党内监督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也是权力正确运行的必要保证,更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加强党内监督既有自身的历史经验,又有苏联共产党的历史教训。因此,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多角度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必要性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必要性

监督是权力运行的重要保障。加强党内监督,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创建健康的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和实施的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强有力领导下,党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党内监督在实践和制度建设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党内监督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与现实,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必要性,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党内监督的哲学逻辑

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任何学科都是在哲学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党内监督是政治学的衍生,追溯其必要性的哲学基础就在于内因与外因、实践与认识的哲学原理。

(一)内因与外因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但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事物都要与周围的一切发生着关系,这些外部环境中的种种对事物发展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事物发展的外部原因。中国共产党要跳出历史上改朝换代的历史周期律的必经之路,早在建国之前毛泽东与黄炎培先生的谈话中就已有了构想——人民监督。这是一条经过前苏联共产党的失败教训与中国共产党70多年的成功经验实践得出的正确的道路,执政党只有敢于接受监督才能时刻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只有始终站在人民立场才能避免陷入滥用权力的泥潭。

中国共产党的监督是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的结合,党内监督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关键一环,在党的监督系统中党内监督是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党外监督依靠的是外部力量,如人大、政协、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等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党内监督的动力是中国共产党自身——200多个党组织和8900万党员个体,依靠的是自身的警醒与改进。打铁必须自身硬。党内监督是党外监督的必要补充,只有自身认识到监督的重要性,监督才会有根据,“鸡蛋从内打破是生命,从外打破是食物”,只有依靠党内监督的力量才能保证党组织始终保持活力与生命力。

(二)实践与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对实践的理论提炼和升华。党内监督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优良传统,在九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新时代坚持与加强党内监督提供了方向与路径指引。认识是对实践的总结,九十多年实践的理论总结现已成为规章制度,为全党全军所遵循。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长时间以来对党内监督实践的总结和提炼,相较于2004年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文本更理论化、科学化、成熟化,这为新形势下强化党内监督提供了根本遵循。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条例》的修订就是在过去一段时间实践经验的成果。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属性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无数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革命实践中通过不断认识、不断实践、不断概括、不断总结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务必需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论述

建立健全无产阶级政党内部的监督机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重要内容,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课题。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主义同盟章程》中就提出了关于党内监督的一些思想,如党的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党内监督的最高形式,具有最高的党内监督权;实施选举制度,通过选举和罢免达到监督的效果;强化党内纪律,党员必须服从党的一切决议,保守党的一切机密,等等。列宁曾明确提出对党员的政治活动进行普遍的监督思想。1920年,俄共 (布) 第九次代表大会建立了中央监察委员会,到苏共十二大上又成立了工农检查院和中央监察委员会的联合机关,两家合署办公来加强党内监督,这在俄共历史上开创了一种新的党内监督模式。列宁认为执政后的党,她所领导的事业是前所未有的,不可能不犯错误,必须加强自身监督,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列宁在晚年时期对执政党建设理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早年病逝,苏共的执政基础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为后来埋下了恶果,导致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中國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践行着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原则。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内监督,通过不断正反两方向的探索实践,改进和强化了党的自我监督。

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明确要求践行党内监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党纲规定:“工人、农民、士兵和学生等地方组织的人数很多时,可以派他们到其他地区去工作,但是一定要受当地执行委员会最严格的监督。”“地方执行委员会的财政、活动和政策,必须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 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对党员和党组织进行监督,要求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时刻都要接受最严格的监督,下级必须接受上级组织的监督,各级党组织要服从中央委员会,接受中央委员会的监督。1927年中共五大选举产生了党内监督的专门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赋予监察委员参加中央和省委会议及发言权等权力。监察委员会的建立为净化党组织疑难杂症提供了良好的开端,开创了党内监督专门机构的先河,在党内监督的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着“西柏坡”精神。但是执政的共产党在经济建设、政权建设等方面没有足够的经验,在一些环节和方面的马虎导致党内监督不力,出现了严重的贪污腐败现象,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由于多重历史因素的影响,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党内政治生活开始变异了,党内监督的制度被遗弃,对上不敢说真话,对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同级的监督更是形同虚设。“文革”十年党内监督几乎空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拨乱反正恢复了正常的党内生活,党内监督的优良传统逐渐恢复完善。通过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发展,党内监督更加成熟化、制度化、科学化。特别是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监督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党内监督的制度体系,提高了党内监督的科学化水平。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内监督,九十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汲取经验教训,发展党内民主,认真践行党内监督。

三、权力正确运行的必要保证

监督是权力正常运行的根本保证,黨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是近代以来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题。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力趋于腐败,绝对的权力趋于绝对的腐败。”腐败是公权力的滥用,是全世界政党和人民的公敌,但即便是全世界最清廉的政府,也无法杜绝腐败现象的滋生。只有对权力的使用者形成严密的监督网络才能防止权力的滥用,减少腐败的发生。权力的行使和运用往往是在一种相对集中的状态下运行的,因此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就成为国家政权建设和政党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监督是权力运行的保障。党内监督是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必要前提,是管党治党的先行条件。与党外监督相比,党内监督依靠的是自身的觉醒与改进,中国共产党是大陆唯一执政党,掌握着最高领导力量。“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是党作为领导核心和长期执政的必然选择,以党内监督为突破口,从党内自身做起,从严治党管党,构建全方位的监督网络,保证党在长期执政下的风清气正的党内环境。因此,从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情势、环境来看,党内监督是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掌握并正确运用公权力的有力武器。

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强化党内监督,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正是基于这样的政治逻辑,中国共产党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始终保持其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站在人民立场。

执政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了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国家综合国力大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精神文明大大增强,社会面貌大大改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越来越凸显。但正是随着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人民物质生活的充裕,社会思想的解放,西方文化的融入,中国共产党自身内部组织和思想也发生了许多变化。过去的艰苦朴素的作风被一些干部淡忘,党的领导弱化了,党内法规制度失效了等等不良现象涌现,一段时期以来,有的地方和部门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等现象显露。从个别党政干部出现违法违纪案件和巡视发现的问题来看,党内监督还存在着一些漏洞。

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大考验”、 “四大风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党内监督上取得了新的成果。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开展聚焦反对“四风”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掀起了新的反腐倡廉高潮,促进了党内监督更加透明化、科学化、制度化。总之,在全面从严治党条件下,只有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监督才能带动其他监督、完善监督体系,才能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保障。

五、苏联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

历史是一面镜子。苏共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行者,在一段时期几乎是所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导师,但是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出现在苏共自身。“九十年代以来,一些执政几十年的政党先后下台,有的已经衰亡。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党的内部出了问题”。从列宁领导执政到戈尔巴乔夫下台,苏共七十年执政历史的终结就是缺乏对党的监督造成的,上到中央层面,下到基层党组织,没有人愿意也没有人敢于向党组织提出批评。一个掌握着绝对权力的组织没有监督与制约,民主监督体制坍塌,过度膨胀导致自身最终走向消亡。党内民主是党内监督的前提,党内监督实质上是党内民主监督,如果党内没有相应的民主制度和民主的氛围就不可能有切实的党内监督。苏联正是因为自身内部出了问题才走向了消亡。斯大林及之后的苏共领导人未能坚持列宁的党内民主监督思想,在大多数学者看来,这才是导致苏共解体的主要原因。“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指定接班制、控制选举制、消灭异己制等政治体制的弊病是导致苏联失败的病源病根。”这些体制使苏共的党内外民主遭到了破坏,个人集权、专断盛行,导致后来的改革也只是杯水车薪。所以,要依靠党自身的力量去改革和完善党内民主监督机制,解决党内矛盾。

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唯一政党,必须要有高度的历史自觉,汲取苏共亡党亡国的教训,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第二版,第301页.

[2] 强化党内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重要保障——四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N].人民日报,2016年11月1日第001版.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4] 列宁全集,第39卷[M].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7页.

[5]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54.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0页.

作者简介:王栎曦,女,汉族,四川巴中人,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017级硕士研究生,共青团员,硕士,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研究。

猜你喜欢

党内监督必要性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西柏坡时期党的工作纪律建设及其当代启示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