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探索

2019-05-24潘玉芳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13期
关键词:黑粉病黑穗病斑病

潘玉芳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随着农业技术的推广及品种的更新,玉米病虫害得到一定的遏制,但玉米病虫害防治仍是玉米稳产高产的重中之重。玉米主要病害有丝黑穗病、大斑病、小斑病、黑粉病等,主要虫害有玉米螟、地老虎等。

1玉米主要病害的防治

1.1.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症状明显,从玉米第4-5叶期开始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白条纹,最终整个果穗变成一团黑褐色粉末,造成玉米减产,甚至绝收。

发病规律: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产区重要的系统性侵染病害,发病率2%-8%,严重地块可达60%-70%。病原菌散落在土中、或混入粪肥中、或沾附于种子表面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其中以土壤带菌为主。越冬后在适宜的温、湿度下萌发,产生菌丝通过芽鞘侵入幼苗,随植株生长,最后进入雄花和果穗,形成孢子堆。本病菌为一年一次侵染,玉米播种后至五叶期,土壤的温、湿度是影响病菌是否入侵的关键因素,7叶期后病菌不再侵染,主要为害玉米的果穗和雄花,一旦发病整个果穗变成病穗,后期苞叶裂开,散落黑粉,通常全株颗粒无收。

防治方法: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以种子处理为主。一是选用抗病性好的杂交种,并做好种子消毒及包衣;二是及时拔除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或焚烧消灭菌源;三是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控制土壤温、湿度,阻断病菌萌发条件;四是选用15%粉锈宁或1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0.5%拌种。

1.2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扩展。大斑病病斑呈长梭形,长5-10cm左右,严重的长达10-30cm,甚至几个病斑连一起;小斑病病斑一般小于1cm,扩大后呈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赤褐色晕纹。

发病规律:玉米大、斑病是真菌性病害,病原菌在病残体上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形态越冬,为翌年初侵染源,经过10-15d在病斑上产生新的病菌孢子,借风力传播再次侵染。玉米大、小斑病发病程度与玉米品种、温湿度、种植制度、土壤肥力等有关。温度在20-28℃,相对湿度在90%以上易发生,连作种植,密度过大,氮肥不足病害易发生,从拔节到出穗期间,气温适宜,又遇连续阴雨天,病害发展迅速易大流行。

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的杂交种,二是做好深翻整地,实行轮作倒茬制度,避免连作,并合理密植,增加肥料投入。三是及时铲趟,降低田间湿度。四是药剂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于晴天的下午时分,隔7-10天喷1次药,连续4次为一个防治周期。或用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喷雾。

1.3玉米黑粉病

黑粉病又称黑穗病、瘤黑粉病,俗称灰包、乌霉,是我国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发生极为普遍,一般年份发生较轻,对玉米产量影响不大,但暴发年份能造成50%以上的减产,甚至绝收。玉米黑粉病是局部侵染性病害。从幼苗到成株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茎、叶、雄雌穗、和根的都能感病。病组织肿大形成大小形状不同的瘤。肿瘤表面初期呈白色,后逐渐变为灰白色至褐色,内部变黑,肿瘤成熟后,外膜破裂,散出黑褐色粉末。

发病规律:玉米瘤黑粉病病菌在土壤或病株上越冬,是翌年初侵染源。春季遇26-30℃的适宜温度和湿度下萌发产生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玉米叶、茎、雌雄穗等分生组织,形成病瘤,待成熟后散出黑粉,再次侵染,直到玉米老熟才结束。种植密度过大、偏施氮肥、高温多雨等条件下病害发生较重。

防治办法:玉米黑粉病的防治以减少菌源、种植抗病品种为主。一是选用当地适宜的抗病杂交种。二是及时消灭菌源,将病残体连根整移除田外深埋或焚烧,收获后的秸秆及时清除田间,如果还田需高温堆制彻底腐熟才可。三是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搭配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避免偏施氮肥。四是及时防治玉米螟等虫害,尽量减少昆虫及机械损伤。五是药剂防治,播种前用用含20%的粉锈宁拌种,苗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地表喷雾;抽雄前用15%三唑酮750—1000倍液喷雾或抽穗前10天左右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喷雾,可减轻病害。

2玉米主要虫害的防治

2.1玉米螟

玉米螟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虫。危害严重的年份,可使玉米减产20%以上。其幼虫属钻蛀类害虫,当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进入雄花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蛀入主茎和果穗内,能使玉米主茎折断,致使植株籽粒空瘪不饱满,甚至无粒,植株青枯早衰,减产降质。

防治标准:玉米螟虫穗率达10%或花丝有虫50头/百穗时防治。

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并进行种子杀菌、包衣处理,二是灭杀虫源,收获后将玉米秸秆作为燃料或粉碎堆沤腐熟后还田不仅能杀灭大量越冬幼虫,而且能培肥地力。三是生物防治,每公顷设5—10个放蜂点,放天敌赤眼蜂进行防治。四是药物防治,在心叶中期用白僵菌粉剂撒播,或玉米心叶末期即大喇叭口期用2%呋喃丹颗粒剂或1%辛硫磷颗粒剂对玉米进行灌心,或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0.25-0.4kg撒入心叶内,防治效果较好。

2.2地老虎

地老虎又叫地蚕、土蚕、切根虫、截虫,是危害最重的多食性地下害虫之一,一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主要以幼虫危害幼苗,幼虫将幼苗近地面的茎部咬断,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如果秋季多雨,土壤湿润,杂草滋生,食源充足,适合地老虎末代繁殖越冬,则翌年会大发生。

防治方法:一、诱杀:用糖醋液或黑光灯诱杀越冬代成虫,也可采用鲜草或菜叶每667平方米20~30千克,在菜田内撒成小堆诱集捕捉。二、整地除草:结合秋整地,铲除田间、地头杂草,不仅可以杀灭虫卵、幼虫和蛹,还可以减少害虫食源。三、种子处理:采用玉米专用种衣剂包衣。四、化学药物防治:在幼虫3龄前用2.5%敌百虫粉剂2kg/亩加10kg细土制成毒土,顺垄撒在幼苗根际附近,或用50%辛硫磷乳油0.5kg加适量水喷拌细土150kg制成毒土,撒施25kg/亩。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若虫龄较大时,可用50%二嗪農乳油1200倍液灌根。

(作者单位:157699黑龙江省林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猜你喜欢

黑粉病黑穗病斑病
茶轮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菌筛选
甘蔗重要亲本田间自然抗黑穗病测定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伊犁地区制种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北疆制种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烟草靶斑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侵染特性研究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小斑病发生的影响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