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区农户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以小王涧国有生态林场为例

2019-05-23丁桥周巩雅峰任建勇

中国林业经济 2019年3期
关键词:收入水平健康状况林区

丁桥周,罗 龙,巩雅峰,任建勇

(西安市小王涧国有生态林场,西安710400)

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活力的前提,是林区农户的可持续增长收入。林区居民的贫困不仅会打消其保护森林的积极性,更有甚者会迫于生存的需要而滥砍滥伐,从而严重破坏森林资源。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林区农户的收入构成,分析影响林区农户收入增长的因素,找出提高林区农户收入的途径和解决方法。

1 林区农户收入现状

农户收入主要指依靠家庭中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和非农业生产活动而获得的收入,其收入按性质可分为四类: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从调查整体情况看,工资性收入占比82%,转移性收入占比13%。家庭经营收入占比5%,可以看出工资性收入是小王涧林场农户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而传统的经营性收入来源占比最低。林区本身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森林资源,但由于“天保工程”实施,禁止森林乱砍乱伐,农户传统收入来源切断,而林下经济和家庭林场等新型经营方式还未开展,因此农户只能依靠外出务工获取收入[1]。

在占比最大的工资性收入中,外出从业带来的收入达到82%,本乡劳动及固定工资只有9%。这是由于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以及林区资源无法利用,本地务工发展受地区条件限制,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外出从业所带来的收入成为林区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

2 林区农户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1 模型构建。

收入变量一般符合正态分布,对样本数据中收入变量的正态性符合这一特征,因此建立计量方程如下:

该模型中,被解释变量Y表示农户家庭年收入。解释变量 Num、Edu、Fn、Hel、Are、Job、Cre分别表示家庭人口规模、户主受教育年数、家庭健康状况、耕地面积、借贷规模。

2.2 数据来源和变量选取

数据来源于本次调查所得数据,样本按照随机原则抽取,即对小王涧林场辖区内乡(镇)选取7个村,在每个村选取户农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问卷226份,去除无效问卷,共获得200份调查问卷,问卷有效率88.49%。

根据模型所示,本文选取农户家庭年收入作为指标。由于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引致退耕农户原有耕地面积和经营农林牧业的劳动时间减少,进而释放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外出务工收入已经成为林区农户收入新的增长点[2]。因此选取家庭人口规模来反应林区农户是否有足够的劳动力外出务工,进而对收入进行解释;此外户主受教育年限、健康状况、耕地面积反映了农户家庭资源禀赋的特征,林区农户从业经历、信贷规模会影响农户人力资源素质,进而影响收入水平[3](见表1)。

表1 自变量的名称及定义

2.3 实证结果分析

模型总体的R2为90.9%,拟合优度较好。D-W的值大于1,表明自变量之间没有相关性。回归结果见表2,具体分析如下。

表2 回归结果

家庭人口规模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为负。家庭规模越大,意味着人口抚养比越高,家庭人均收入越低。其中,每增加一个家庭成员,家庭人均收入降低。因此,坚持并适度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既适合控制农户家庭规模,又保证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将有利于农户收入水平提升。

健康状况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为正。尽管农村医疗保险体系可以报销大部分看病费用,但当农户身体出现不适或突发疾病时,患病者在一段时间内劳动能力丧失,其家庭成员因看护导致劳动时间的损失[4]。因此农户健康状况越好,家庭收入受影响越小。

户主受教育年限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显著,这意味着户主受教育水平越高,外出务工的机会就越多,进而所从事的工作收入水平越高。

耕地面积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不显著。通常农户的收入水平与耕地面积正相关,但样本农户为林场农户,由于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对森林资源的保护,耕地收入只占农户收入来源的很小一部分,耕地的产出主要为自给自足[5]。在调研中发现,对于没有劳动能力且不能外出打工的农户群体,可以通过耕地获得补贴,是耕地补贴的受益者。

金融借贷规模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显著为正。当实际借贷行为发生后,农户可以进一步优化现有家庭资源配置效率,不仅在短期内能够提高农户家庭整体的生活消费水平,而且还可以将借款用于家庭经营的投资,以此来获得更大的创收,进而实现长期家庭效用的最大化。因此,农村居民的资金借贷规模与其收入的增长基本上是同趋势变动的。

3 结论及政策建议

就整体收入水平看,虽然政府一直在实施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但林区农户的整体收入水平还是低于城镇居民,就收入的来源和结构看,林场居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资性收入,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劳动力在不断外流。就影响林场农户收入增长的因素来看,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和借贷规模均与农户的收入成正相关,而家庭人口规模与农户的收入呈负相关,耕地面积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不显著。

基于研究结果,要提高林区农户的收入状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第一,在保证家庭劳动力数量足够的前提下,要控制农户家庭规模在临界点上,使其保持在农户收入最大化的水平上。

第二,重视林区农户健康状况对于收入水平的影响,强化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乡政府要积极从城镇引进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并且定期组织农户进行健康体检,对于贫困户可出台相应的政策来减少看病费用,提高农户的健康水平。

第三,注重对林区农户的基础教育,积极组织农户并参与教育培训,制定总体培训计划并按部就班的执行,完善和落实农村的义务教育政策。对于贫困农户可开展公益型、援助性的培训教学,使没有资本进行学习的农民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解决贫困农民上学难的问题。最后,可以定期开展技术技能交流会,邀请外出打工的农户就在外学习的技能及经验做一个分享,使农民能够多渠道地接受培训、提高技能,由此减少想要从事非农就业的农户的学习成本。

第四,重视贷款对于农户收入的影响,一方面,由于从事非农就业的劳动生产率较高,带来的收入也较高,因此要注重对于非农产业的信贷投资,在保证贷款风险等级安全的前提下,适度的降低信贷获得的条件,使得更多农户收益进而提高收入水平。另一方面,通过调查得知,林场农户的林业收入在家庭经营收入中占比较少,没有充分利用林场条件创造增收,要倡导农户积极发展有关林业产业,对于那些市场前景较好,能带动农户收入又不破坏环境的特色林业项目,乡政府应该给予足够的投入力度,金融机构也应该相应的信贷支持。实现真正农户从林业发展中获得收益。

猜你喜欢

收入水平健康状况林区
学思践悟 | 隋洪波代表:作好“林区三问”新答卷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分布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及比例的影响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收入水平、学历层次对餐饮方式的影响
昌宁林区有了首条水泥防火通道
法学院哪家最强
全面发展与提高消费力
张学勤:我为林区建设“鼓与呼”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