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边春景此中来

2019-05-20吴海丽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蚕豆蒲公英春雨

吴海丽

春天,万物复苏,什么都是新的,什么都是美的。

按说,美能发辞。让学生写作春天,定能收获新鲜而生动的春天乐章。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写春天,虽然也写到桃红柳绿、青青小草、莺歌燕舞、绵绵春雨……但是文字总是缺少神采,缺少现场感,多是概念化的春天,甚至只是把朱自清的名篇《春》颠来倒去地仿写,缺少一颗心的真正融入。

据笔者观察,很多孩子之所以写不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春天,写不出属于自己的话语,和老师的命题太过“笼统”有关,和缺乏导引性的活动设计有关。一些题目,看起来似乎很优美且满是诗意,如《拥抱春天》《行走在春天的诗行里》《触摸春天》《探访春天》等,实则缺乏指向性。面对这样的题目,很多小学生无从下手,不少孩子只好选择把在文学作品里积累到的关于春天的好词好句串一串,以“闭门造车”的方式敷衍成文。长此以往,他们渐渐对写作失去热情和信心,所写习作因为缺乏真挚情感的融入,也难以激起读者的兴趣。

题目,是文章的灵魂和眼睛,是指挥孩子观察和构思的魔棒。好的作文命题,犹如大海上的航标灯,它既能引着孩子调动全部的热情,在观察写作的路上疾行狂奔,也能引着孩子根据命题探索未知、回味生活或躬身实践;反之,则会使孩子陷入“摸不着头脑”的焦虑,产生深深的挫败感。

那么,如何才能根据儿童的特点,拟出能有效促进其思维、审美和表达能力获得综合提升的习作题目呢?作家金波在谈论创作时,曾说:“先要热爱生活,然后才有表现生活的愿望和激情。所以,培养孩子喜欢写作,必先从培养他有丰富的感情做起。一个对生活冷漠的人,不会对写作产生乐趣。”作为专业的语文老师,首先得学会“情感下水”,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并善于把这种热爱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时时强化这种情感。

阳春三月,我和孩子们这样做——

原野上的寻找

春天的原野,没有万紫千红,但也生机一片。绿绿的麦浪,铺金的油菜,葱绿的韭菜,拔个儿的蚕豆……无一不在昭示着春天的到来。此时,若能跳出寻常所见,挣脱大众思维,尝试引领孩子到田边捕捉初春的第一声鸟鸣,寻觅角落里亮闪闪的蒲公英,探访隐匿在绿叶丛中的蚕豆花、豌豆花,再仔细找寻那神奇的“蚕豆耳朵”,孩子们就一定会成为那个最先触摸到春天脉搏、最先感知到春之旋律的幸运儿。如此充分经历,思维的触角一定会在广阔的自然里无限伸展;如此尽情感受,何愁写不出个性独具、风格鲜明而又诗意盎然的习作呢?

课堂上,我先指导孩子涵泳品味金波的《寻找幸运花瓣儿》,赏析金波的情思和文心。在此基础上再启发儿童利用周末和父母一起去田间寻找春天,引导他们及时记录自己的寻找过程。商量如何观察春天的时候,他们起先以为老师让他们去观察的不是桃花就是耀眼的油菜花,没想到让他们去寻觅的竟是散发着泥土芬芳的蚕豆花、蒲公英,甚至是听都没听过的“蚕豆耳朵”!

意外,不可思议,稀奇,好玩……这些情感成为他们观察和写作的助推器。孩子们很兴奋,观察还没开始,写作还没进行,就已经满是期待了。满怀着期待,满怀着探究的热情,他们积极地活动,体验深切而又丰富——

我走在田间小路上,寻找着蚕豆花。可是我在田野中找了许久,连蚕豆花的影子也沒找到,看见的只是耀眼的油菜花。我刚想离开这儿,突然,眼前一亮,在大片的油菜花边,发现了一丛不起眼的蚕豆花。

远远望去,那丛蚕豆花排列着整齐的队伍,好似一位位士兵。我跑向前,拨开叶子,只见一根又粗又长的茎露了出来,上紫下绿。奇特的是,蚕豆的茎有四个棱角。茎的顶端还长有许多花苞,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蚕豆花小小的,长着三片花瓣,一片是紫色的,大一点,上面印有千万条褐色丝线;还有两片是白的,小小的,雪白的花瓣上长有一个黑色的、西瓜籽一样的圆点儿。这一朵朵小花好似一只只蝴蝶,做出了欲飞的样子。(曲钰轩)

《寻找蒲公英》《寻找蚕豆花》《蚕豆耳朵在哪里》……这些不起眼的文题,看起来微观而细碎,但却留下孩子生命里最独特的经历:富有情趣的王晨瑶和她的妈妈骑着自行车一路寻找蒲公英,当她把找着的蒲公英花插在自行车上时,她觉得自己一下子就拥有了一辆花车!刘蔚琦头一天转遍了小区,结果连蒲公英的影子都没有看到,不气馁的他第二天又跟爸爸骑车到了郊区的农田。朱可为小朋友则在爷爷的指导下,认识了蒲公英花的药用价值……凡此种种,每个孩子的寻找过程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无论是一帆风顺,还是一波三折,“寻找”都成为他们笔下的独特经历。“写下即是永恒”,这些因为观察体验而写下的故事,如星星一般闪耀出诗性的光辉,焕发出生命的光彩。缪思齐写道:美丽的蚕豆花是蚕豆的眼睛,它在向远方眺望;而奇怪的蚕耳朵是蚕豆的接收器,它在倾听着百鸟婉转的鸣啼和春天到来的消息。这样的文字灵气、真切而又动人。

给孩子的观察指明方向,教会孩子如何在庸常中寻找突破和创新,是极其有意义的。学会凝眸观察,一旦成为生命的常态,成为一种潜意识里的习惯,它就会成为人与自然万物相往来的密道。儿童在一次又一次的观察中,慢慢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美的发现中,他们的诗性得以激发,诗情得以滋养,他们会忍不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化作笔下汩汩流淌的文字。这些满含着生活情趣的文字,又会激荡着他们的内心,使他们惊喜地发现:观察和写作,原来这样简单而有意思——

蚕豆有耳朵吗?我可是第一次听说。我仔细地寻找着,一株株找过去,就是没有发现蚕豆耳朵的踪影。我去了另一片蚕豆地,终于在一株蚕豆的顶端发现了一片奇特的叶子。它长着细细的茎,随风摇曳。我小心翼翼地摘下它,放到手心里,认真地观察着。它的外形像小狗的耳朵,又像小喇叭。我把它凑到嘴边,轻轻一吹,真希望它能发出美妙的声音。我在想:蚕豆长耳朵是干什么用的呢?是听春雨的滴答声吗?是听清晨小鸟的鸣叫吗?还是听小朋友的琅琅读书声呢?(陈亦冯)

来自天空的味道

长久以来,很多老师在指导孩子描摹春雨的时候,总是无法跳出“看”和“听”的思维模式,总是绕着“形”“色”打转转,却唯独忘了春雨是可以用来切身感受的。到雨里玩一玩,是许多孩童最期许、最开心的事情。敢想,敢玩,是老师最该有的游戏精神。会带孩子玩的老师,才能催生出孩子喷薄欲出的诗情。

于是,在春雨沙沙落下的时候,我带领孩子撑着小花伞排着长长的队伍,走遍校园。我们一起闭着眼睛站在雨中,静静聆听雨水落在伞上、地上、不锈钢栏杆上的声音;我们三五成群,寻找最心仪的那个水洼,踩一踩,跳一跳,任水花四溅;我们围站到树下,久久凝视叶尖的那滴雨珠,看它如何在风中晃一晃,如何轻轻地滴落;我们蹲在红叶石楠边,看着雨水如何将刚爆出的嫩芽洗刷得更嫩更艳;我们一起喊着口令,把手中的雨伞飞快地转成绚丽的花儿;我们还来到莲花池边,扔掉雨伞,一起仰起小脸张开嘴,任凭雨滴划过脸颊,任凭雨丝拂过脖颈,任凭雨滴从舌尖上甜甜地划过……雨,不仅仅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还是可以尝出味道来的。

这些活动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他们在雨里肆意奔跑、跳跃,尽情地张着嘴巴等着雨水的降临。在他们的眼里,老师是疯狂的、会玩的,雨是有滋味有生命的——

我们打着小花伞,走进水淋淋的校园。看,香樟树的叶子上挂满了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雨。这些雨滴抱在一起,一骨碌,落到了地上,不一会儿就消失了。在雨水的冲刷下,香樟树的枝干变得油黑油黑的,叶子也显得更加碧绿。我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咚咚咚,雨珠儿们仿佛把雨伞当成了一面面蹦蹦床,在上面蹦来蹦去,翻滚几下又跳到了地上……

在张钰晨的眼里,春雨是调皮的、干净的;而在善于联想的小朋友眼里,春雨是魔术师,是音乐家,是画家。乔灵姝说:淅淅沥沥的春雨落在大地上,像有一位仙人不小心翻倒了一个大大的酒杯,酒杯里的水哗哗哗、哗哗哗地流到了人间,和地面撞出悦耳的声音。王子涵说:叮叮咚咚、淅淅沥沥……雨滴们发出了许多不同的声音,好像整个世界就是一间音乐厅,雨儿忙着把音乐厅敲响。

到雨中玩一玩,就更开心了:飞跑到小水洼前,伸出一只脚点了点水洼,另一只脚也迫不及待地跟着跳了进去。小水洼哭了,哭得真起劲,脸都皱了。咦?池塘里怎么有一圈一圈的波纹?噢,一定是雨滴娃娃在画画,它画的圆可真美!我收起小伞,仰起小脸,让雨滴在我的脸上快乐地玩耍,哇!痒痒的,好像毛毛虫在脸上缓缓地爬。

把春天永远珍藏

春天,就像一个巨大的万花筒,你只要稍稍转动一下这个筒,就可以收获别样的惊喜。

又是一个周末来临,怎么给孩子一个好的、新的命题,使他们对春的观察热情持久而又乐在其中呢?当我的目光扫过树下的落英,我顿时有了一个好主意:

精选一个漂亮的玻璃瓶,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树下的落英吧!等瓶子装满的时候,对着阳光瞧一瞧,闻一闻,再把你捡拾落花过程中的发现与感受记录下来,你就能收获到一个别样的春天!

于是,他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拾一路想,观察实践活动丰富而生动,《捡拾花瓣》《收集春天》《花瓣里的春天》等佳作就此诞生。二年级的孩子们成了文思敏捷的小诗人——

远处,绿油油的草丛中,星星点点的迎春花随风轻轻摇曳,就像天上洒落的星星,格外耀眼。我弯下腰,捡起一朵迎春花放进玻璃瓶里,仿佛一只流萤点亮了整个“花瓶”。

我沿着小道一路欣赏一路捡。完全盛开的山茶花显得格外娇艳,一只小蜜蜂落在花心里,侧着耳朵,好像在听山茶花里优美的音乐。我怕打扰到小蜜蜂,悄悄地捡起两片花瓣匆匆离开。一阵微风吹来,风把树上的垂丝海棠拂落。我快步向前,用手接住它,把它放进我的花瓶里。忽然,几只麻雀飞来,在地上啄食花瓣,那一定很甜美吧!

毛茸茸的结香,听着香,闻着更香,我的“花瓶”里怎能少得了它呢?细碎的紫荆花瓣落了一地,我来到树下,仿佛徜徉在这梦境一般的红霞里……不知不觉就捡了满满一瓶的花瓣,看着五彩缤纷的花瓣,我激动不已。我想把这些花瓣串联起来,做成美丽的花环,送给我敬爱的老师和我亲爱的妈妈。

捡拾落花,看似无聊,甚至有东施效颦模仿林黛玉葬花之嫌,可是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一切都是新奇的经历,只要是从未体验过的,我们都可以带着他们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心情去寻找与尝试。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枝头的绚烂才迷人。以前他们或许留意过落花,但却未像这次这样感触如此之深;又或许,他们以前压根儿就从未留意过落花,这次经历却使他们对落花有了新的认知与发现。

儿童在亲历“陌生化”的活动中舒展灵性。多感官的参与,多维度的体察,使他们辨识出春天的味道与色彩,思维也因此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更美——

我把花瓣装进了瓶子,用鼻子闻了闻,一种苹果味,一种葡萄味,还有一种鸭梨味。阳光下,金色的花瓣像星星,白色的花瓣像雪,红色的花瓣更加漂亮,像个红通通的小太阳!我喜欢这个装花的瓶子,因为里面装着一整个春天!(王殷姿)

满树的花一定在枝头呆腻了,想闻一闻泥土的味道。所以当风路过的时候,花瓣们一个一个伏在风身上,又一个一个地跳下去,像一个个跳伞高手。我看见一只小猫咪在追赶飞来飞去的玫红色花瓣。我猜想这只全身黑白的貓咪,一定有一个重要的约会,它需要把这红色花瓣捉去作领结。(朱可为)

学会观察,在真切的观察中获得独特的体验,才可能写出具有现场感的习作。一个爱观察、善指导的老师,会在恒久的有意训练中,帮助儿童练就一双慧眼:当大家都习惯于盯着红花的时候,你可以引导孩子学会凝视不惹人注意的绿叶;当大家都被绚烂的色彩迷住的时候,你不妨点拨孩子,让他们将目光停驻于蹁跹的蝴蝶和蜜蜂;当大家都被绵绵春雨裹足在室内时,你可以建议孩子撑着伞漫步雨中,聆听大自然最美的乐章……用慧眼与童心,带领孩子从庸常的生活里脱身,就会发现别样的个性。这个春天,我们就这样在创意实践中,享受无边春景。

猜你喜欢

蚕豆蒲公英春雨
蒲公英
蚕豆花
春雨
找蚕豆“耳朵”
春雨
住在蚕豆里的故乡
蒲公英
可以吃的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