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欺骗着孩子,也蒙蔽了我们

2019-05-20聂闻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者惩罚种子

聂闻

不少作文培训机构,在招生或突出自己特色时,常常直接就拿“快乐作文”作为招牌来用,或者以“快乐作文”作为噱头来大肆宣扬。在我们的习作课上,为了坚定孩子写好作文的信心,教者也总喜欢说一句:“其实,写作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来做这件快乐的这件事情吧!”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所有从事作文教学的人,都想用“快乐”作为一把密钥打开作文这扇沉重的大门;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快乐”,对于作文的重要性。

但是,所有人也明白,越是强调的,往往是事物在这方面最欠缺的或不具备的,是需要人强力执行的。事物本来就有的属性,是不需要着力来强调或给予暗示的。如:糖是甜的。这是不需要人强调的。而对于药,情况就不同了。所以,当人们将“快乐”作文的一部分卖力地兜售时,其反面的意义也就显现出来了——“写作是快乐的”,这是一句骗人的鬼话。因为,我们可以想想,无论是我们面对要上的一节作文课,还是自己要写的一篇文,我们能有多少欣欣然的心情?说这样话语的时候,就是为了鼓励孩子,我們说得又是多么的言不由衷?

在日常教学中,写一篇作文,不会是奖励,而往往是一种“惩罚”。惩罚的体验与味道,人们都是知道的,总的一点,不会是享受与快乐,除非是个人达到一种境界的,才会将这种惩罚当成快乐与享受。因此,说作文是快乐的,具有欺骗性。孩子年龄虽小,但他们也是极其聪明而具有灵性的,这一点骗不了他们。相反,作为教者,长期在这种观念的浸染下,即使在执行过程中感受不到快乐,却也不再怀疑这种说法的正确性。写作,本身是一种艰苦而复杂的脑力劳动,是一个精神创造的过程,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要体验到这种创造带来的快乐,享受这个过程,需要有相当的修为。小孩子可以享受其创造带来的一时快乐,却较少能体验、享受长久的快乐。除非,能让这种快乐、成就感一直有延续。否则,感受到的,只能是因写、因表达带来的痛苦。

“艰苦而复杂”,就在说明写这件事太难了;对于一件非常难做的事情,如果没有兴趣作为支撑和诱引,要想让孩子对这件事喜欢,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想让一个人对一件事有兴趣,至少需满足两个方面的条件:第一,这件事要有意思,在有意思的前提下,人就会全神贯注参与这项活动,就会极大地调动人的情智,情与智的发展,才是作文的根本,也是作文要培养的能力之一。要让人觉得这件事有意思,又必须给予其足够的自由及安全感。第二,做这件事的过程中,能体验到成就感。成就一方面来自活动之后的成果,另一方面来自过程中的被认可与被赏识。如果没有这些,人做这件事的时候,就会失去动力,不愿着手,甚至不肯去尝试。一件不愿意尝试,不肯去做的事,却让人拥有这方面的能力,那无异于天方夜谭,缘木求鱼。

在我们的现实教学中,因为作文太难,我们的要求太高、太多,教学进度又太快,在孩子还没有这方面的能力时,却在强调着、要求着孩子们。孩子能力达不到目标时,一次两次,可能还怀抱希望,五次、十次之后,对作文就再不会有任何兴趣。

作文本身是难的,作文的过程是少有快乐的,直接告诉孩子们:作文太难了,就是老师都没能学好!这显然不是可取之道。那该怎么办?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来看待的:对于学习作文的孩子们来说,要小步慢走,不要急于求成,化解知识点,让学生真正拥有这方面的能力之后,再往前走,降低要求、降低门槛,不要要求学生写出来的都是美文、靓语,能用文字表达想法,就是最大的成功。表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实现一种自由表达的时候,谁又能知道孩子会创造一个怎样的文字世界?我们只要做好撒播种子的工作,做好浇水、施肥、松土,提供生长所需的阳光、水分与养分就好。谁也不知道,我们种下的种子中,哪些会开花,哪些会结果,它们会长成什么样子。这些都是不可控制与预测的。或许,我们原本认定的、看好的,最后成果并不是那么的让人如意,而那些并不寄托希望的,却因诸多复杂的因素,机缘巧合、个体的努力,只因我们提供了作为种子成长的必要的条件,最终收获了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果实。

猜你喜欢

教者惩罚种子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桃种子
Jokes笑话
可怜的种子
真正的惩罚等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