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策略探析
——以广州大学为例

2019-05-20何丽花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广州大学双一流一流

何丽花

(广州大学 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一、“双一流”建设为地方大学带来的机遇

根据2017年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名单总体方案》以及教育部等三部委《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所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可知,世界一流大学共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95所。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大学首先要着力于一流学科的建设,因为一流学科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基础,只有更多更好的一流学科才能建成一流大学。与一流大学相比,地方大学在财政投入、政策支持等方面远远落后,但地方大学还是同样发挥着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的职能,同时也承担者更多的为地方服务的职能。地方大学可以抓住“双一流”建设的机遇,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以提升大学的整体发展水平。

二、地方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现状

(一)地方大学的界定

地方大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地方大学是指除中央部(委)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之外的所有公立大学。地方大学可分三类:第一类是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为主提供经费举办的所谓省属(管)大学;第二类是以地市级地方政府(包括副省级市如广州市、深圳市等)为主提供经费举办的综合性或多科性市属大学(城市大学或区域大学)和高等职业学院;第三类是以县级地方政府为主提供经费举办的高等职业学院。”[1]本研究将地方大学的范围限定为第二类,即:由地级市政府(省市共建)的公立地方大学。

(二)地方大学一流学科现状

对教育部公布的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属性分析统计情况,如图1所示:教育部是指大学的属性以及主管部门是中央、教育部;地方所属是指广义的地方大学(即省级及以下人民政府主管);省部共建是指大学由教育部和地方人民政府共同管理。其中,地方所属的大学共有36所,所占比重36%左右,这其中主要还是以省属重点高校以及“211工程”高校为主。通过网络查询得知,与本研究对象类似的省市共建的地方大学只有宁波大学一所,其一流学科是力学。

三、一流学科的内涵与标准

(一)学科的内涵

图1 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属性分析统计情况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学科”这一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如伯顿·克拉克认为:“学科包含知识和组织两种形态方面的涵义:一是作为一门门知识的‘学科’;二是围绕这些‘学科’而建立起来的组织。”刘献君认为:“学科是人类在认识和研究活动中针对认识对象,而将自己的知识划分出来的几何,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等。周光礼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学科”内涵与外延的分析归纳得出:“学科就是指人们在认识客体的过程中形成的一套系统有序的知识体系。当这套知识体系被完整地继承、传授并创新发展以后,学科就表现为一种学术制度、学术组织教学科目,或表现为一种活动形态。”[2]可见,学科包含着制度、组织等丰富的内涵。

(二)一流学科的内在标准

周光礼在《什么是世界一流学科》一文中全面归纳了世界一流学科的四个标准:即一流的学术队伍、一流的科研成果、一流的学生质量和一流的学术声誉。特别对于地方大学来说,一流的学科还应该具有一流的服务能力。

1.一流的学术队伍

一流的大学一定有一流的学科,那么一流的学科建设一定要有一流的学术团队来支撑。也可以说,一流的学术团队是建设一流学科的基础。一流的学术团队包括顶尖的学科带头人,以及一批团队协作能力强的一流的人才队伍。不仅可以带动周围其他人员的学术发展,也可以促进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而且这些科研人员的科学研究以及发表的著作在社会、学界也有很大的生产力和影响力。一流的学术团队在一流学科建设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一流的科研成果

一流的科研成果是指一流的学术队伍在学术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从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的依据来看,一流学术成果的多寡以及影响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科的排名、学科的声誉,进一步影响一流学科的建设;再从德国教育家洪堡提出的“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分析,一流的科研成果也影响到教学的发展,影响教学的质量。同时,一流的科研成果能够转化为技术或产品,要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服务。

3.一流的学生质量

学生是大学所培养的对象,一流的学生质量不仅是对生源质量的要求,也是对培养质量的要求,即一流的学生要有一流的质量,一流的学科也要有一流的质量。我国对于一流学生的选拔方式是传统的“高考”制度,通过统一的招生考试制度来衡量生源的水平。一流的学科发展水平高、实力强,自然对学生的要求也高,培养的人才也是一流的质量。质量不仅是“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从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一点。

4.一流的学术声誉

一流的学术声誉是指整个学校的学术氛围、学术环境。学界普遍认为,学术声誉主要包括学术生态、学科制度、学术规范、学术质量等方面。从另一方面讲,学术声誉也是对一流的学术队伍、一流的科研成果、一流的学生质量的体现。一流的学术团队、科研成果、学生质量是一流学科的“硬实力”,一流的学术声誉就相当于一流学科的“软实力”,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5.一流的服务能力

一流的服务能力主要是指大学服务社会的能力,服务社会是高等教育的主要职能之一,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其中主要是由于《莫雷尔法案》的颁布和“威斯康星思想”的提出,其实质就是使大学培养的人才直接为地方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地方大学的经费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的拨款,所以地方大学也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职责,其服务能力的高低不仅严重影响学校的整体发展,也对地方的现代化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世界一流学科的内涵与标准是建设一流学科的先决条件,地方大学在“双一流”的背景下,要想建设一流学科,首先要清楚什么是一流学科,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为建设一流学科制定正确的方针策略。

四、地方大学如何创建一流学科

为了更加详细地探究地方大学创建一流学科的策略,本文选取广州大学为具体例证加以探讨和研究。广州大学是以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广州”命名的综合性大学,有着近90年的办学历史,是由广东省和广州市共同建设的地方大学。它有着天然的地理位置优势——广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毗邻港澳,是国际化的大都市,也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有“南中国”之称。广州大学秉承“博学笃行,与时俱进”的校训,着力于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打造具有学科、城市区域和国际化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就地方大学如何推动一流学科建设来说 ,笔者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

(一)引进一流的师资队伍

一流的师资队伍是建设一流学科的基础保障和动力支持。没有一流的师资,就没有一流的大学和一流的学科;没有高素质的教师,也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一流的师资队伍不仅指大学整体的师资团队建设,也包括教师自身的素质与水平。这是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一个因素。目前,高校为了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学校的整体声誉,大力引进海内外优秀教师、学者。同时,随着信息化不断的发展,获取和传授知识的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也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自身的提升也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方面,不仅要给予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也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以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水平。

在2018年5月2日,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也谈到:“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大批各方面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3]所以,打造一流的师资团队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广州大学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坚持“以稳定人才为基础,以培养和引进人才为重点,以用好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工作思路,积极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同时,面向全球公开招聘领军人才、学科学术带头人以及引进海外“青年千人计划”等。在教师自身发展方面,学校出国访学的教师数量逐年增长。通过内涵发展,正在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队伍稳定、数量充足、业绩显著的一流教师队伍。如今,这些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已成为一流学科建设的后备军,广州大学这所地方大学也正在向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迈进。

(二)注重特色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特色学科是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而形成的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秀的学科,是大学特色的标志。”[4]它有自身的历史传统和创造创新能力。并不是所有一流大学的学科都是一流学科,但一流大学都有自己的特色学科。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的特色学科建设的个性特征:有“秉承传统”的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推陈出新”的麻省理工学院;“共荣共生”的普林斯顿大学;“兼容并包”的伯克利大学。[5]这些世界一流大学在建设学科的过程中都充分考虑到传统和现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广州大学的学科门类较全。涵盖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其中包括土木与建筑学科群、数学与信息科学学科群、区域水环境安全与水生态保护学科等三个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同时,学校提出“5+2”大学科研究平台(即智能制造工程、移动数据科学与工程、精准基因编辑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工程、华南地理环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岭南文化与艺术、现代金融和现代管理。),[6]如图2所示。广州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地方大学,学校的定位与发展高度聚焦地方的发展。

图2 广州大学“5+2”大学科研究平台

(三)重视培育学科文化

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文化。一流的学科也要有一流的学科文化。地方大学要建设一流学科,首先要重视学科组织文化的重要作用。从学科组织文化的角度讲,每一门学科在发展过程中,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学科之间要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协同发展;其次是学科组织制度的建设方面,学科组织制度通过其内在的约束力,使原本松散的学术团体凝聚为一个团结有力的学科团队,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培育积极向上的学科精神,为建设一流学科凝聚实力。

就其整体的学科组织文化而言,广州大学坐落于广州,广州文化隶属于岭南文化,地方的文化氛围对地方大学发展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岭南文化博大精深,拥有特有的文化特质,其开放的风气、进取的精神不仅影响着整个广东省的发展,也深刻影响着大学的发展。广州大学秉承“博学笃行,与时俱进”的校训是学校整体文化的体现,也深刻地反映在学科组织文化建设和学科组织制度建设的各个方面。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建设世界一流学科,首先要具备国际视野,主要是在学科设置与人才培养方式要与国际接轨,才能培养出世界一流人才;其次要着力增强学校在国际上的学术声誉,这样才能承担一流的科学研究任务,才可能在国际上和社会上得到认可。因此,必须重视对外国际交流与合作,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

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广州大学先后与3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教育与科技合作关系,开展了近50个联合培养项目和交换生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海外学习机会。同时,每年招收海外学生来广州大学学习。目前,学校正在与乌克兰科技大学商讨装备、材料、航空等领域合作,准备开设“一带一路”国际书院,推进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建设。在学科专业的交流与合作方面,学校实行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学生的方案,这对广州大学的学科专业国际化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港澳台交流合作方面,学校高度重视与港澳台高校的交流与合作,特别重视港澳台地区招生,以及教师和学生交流工作。广州大学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双向国际交流,不仅培养了一批一流的学生,同时也引进了一些海外的学生和优秀的师资。这就为广州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五)强调服务地方和社会

当高等教育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能就越来越重要。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特别对于地方大学来说,一流的服务能力也是地方大学建设一流学科的重要策略。

广州大学的学科专业发展落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科技、生态的整体发展,学校分别承担港珠澳大桥嵌入“广大智慧”、担纲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师、 为珠三角水环境安全把脉献计等社会职责。“在建设港珠澳大桥方面,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周福霖的团队在桥墩顶部,巧妙地嵌入了‘广大智慧’①,为港珠澳大桥提供安全保障;在‘地下空间’设计方面,学校参与了‘城市高密集区大规模地下空间建造关键技术及其集成示范’国家级课题研究,建立了以点状新建与改扩建、线状穿越、面上集成示范为主线的核心技术成果体系,为城市发展贡献良策;在珠三角水环境建设方面, 因为珠三角区域的水域安全和生态健康发展,直接影响整个区域的产业升级转型、新型城市化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广州大学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整合校内现有学科资源与人才队伍,加速水环境生态领域的科研成果研发与转化,服务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创新驱动战略。”[7]可见,学校为广州这座城市发展服务,也为国家整体战略发展服务。

“双一流”建设对地方大学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尤其是对于未入选的地方大学来说,更要变挑战为动力。要抓住“双一流”建设的机遇,依靠自身发展优势,合理定位,为地方大学更好的发展而奋斗,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而努力,为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而拼搏。

注释:

① “广大智慧”:即周福霖带着团队经过详细计算分析,将隔震层设置在桥墩顶部。该团队将每个桥墩顶分开两个挑梁,挑梁上安装着不同类型的隔震装置,包括橡胶隔震支座、盆式摩擦滑板隔震支座等。一旦地震发生,这些隔震层设置可减少三分之二的地震力。

猜你喜欢

广州大学双一流一流
关注一流学科
潘卓彤作品
史云昊作品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6 年( 第15 卷) 总目次
中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