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构建策略探究

2019-05-18张纯

考试周刊 2019年41期
关键词:学本课堂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摘 要:传统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面临形式单一、课堂教学氛围不高等困境,本文基于学本教育理念,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其结合的课堂构建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本课堂;教学策略

学本课堂教学是学习型的课堂教学,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与教师都能够学会学习、学会教学,是课堂参与者能力的提升。无论是出于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还是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学本式课堂教学都有一定的必要。

一、 课前问题的导入

教师的课前任务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开发问题,设计课堂教学方案等等。在课前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问题式的结构化设计,其中的主要任务是开发问题,首先以问题为主线,设计理念上要充分体现知识的问题化,问题的层次化、思维化等等,其次,明确问题的分类,根据不同历史要素可以分为概念问题、原理问题和拓展习题型问题等等。在实际备课过程中,教师第一步要深入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反复发掘;第二步,针对教学内容,对问题进行分类,并划分层次;第三步,结合历史课标、教学内容以及实际学情,进行整体分析,生成个性化的历史教学目标,并提炼出教学重难点;第四步,搜集其他教学资料,进行问题的完善。例如,在《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可以导入一则引言:1840年,英国发动了一场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闭關自守的大门,惊醒了清朝皇帝的天国梦。那么这场战争是如何爆发的?它又是怎样地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华民族的命运?为什么又说它是近代史的开端?引言中包含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需要教师考虑学生还未学习世界史,因此对英国在19世纪的发展情况并不了解,可以将此问题细化为“19世纪中期的中英两国国情分别是怎样的?”由此引出战争的爆发原因,实现问题的层次化。

二、 课中的智慧导学策略

导学法是教师所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这项技能在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升其综合能力。在学生为主体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来进行引导,转变传统教学思维,实现智慧式的引导教学。教学思维上的转型,指由过去的告知式教学变为引导式教学,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会有效学习。这要求学生要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氛围下,重视学生的情感、智力和思维的实际发展情况,多进行师生共同围绕问题进行探究的活动,呈现开放、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在完善结构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课型来确定教学形式。例如,在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这一课中,教师首先要确定的是,本课是一堂问题综合解决课,接着就可以根据程式化的流程进行教学:创设情境、呈现目标,预习评价、生成问题,合作探究,问题训练,归纳概括、深化意义。再如,在《北宋的政治》这一课后,探究内容为“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措施及其利弊”,教师仍旧可以参照上述流程进行。历史课堂教学应具有灵活性,教师应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创新和追求历史课堂教学的更高境界。

三、 课后的回归评价指导策略

历史课堂教学的课后复习环节也尤为重要。在学本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课后的复习和对单元知识的回归,其都有以解决问题为主线的特点;也可以基于课前的结构问题进行预习,根据师生的课内对话来建构以知识为基础的评价式复习;也可以是主动分享式的复习。

具体过程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在每个历史单元的学习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归到单元起点进行知识梳理;第二步,定期检查学生回归复习成果,帮助学生养成按时按点的良好复习习惯;第三步,回归拓展,确保学生回归复习的有效性。例如,在进行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复习时,教师根据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原因: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搜刮人民加剧,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可以将两课的复习同时进行。教师可以采用回归拓展的方式进行复习教学,首先明确课标要求,引导学生明确复习方向,其次根据预设问题模块的设计目的来帮助学生构建本单元的知识线索,在逐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脉络。如“19世纪初的清朝盛极而衰、危机四伏的原因是什么?”“英国为什么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通过解决这三个问题,学生对于鸦片战争爆发时的社会背景得到了深刻的了解,并在进一步了解清朝统治下的社会状况时,感受《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基于此,自然地转向太平天国运动,并对其爆发原因和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对农民战争形成正确认知。这一系列都围绕“鸦片战争”这一主题所展开,在探索知识脉络的过程中,丰富和完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学本课堂通过转变了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兴趣的同时,也使得教师的专业素养得以提高。学本课堂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系统性的积极探索,设计和完善每一节历史课,使师生都能够得到共同发展,也正是历史学本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俞金春.关于初中历史课堂学生参与度的几点思考[J].中学课程资源,2018(10):7-8+58.

[2]张春叶,王海龙.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转化与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8):40-41.

作者简介:张纯,贵州省盘州市,贵州省盘州市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学本课堂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农村初中英语“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教学相长新内涵视阈下的学本课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