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陪伴孩子挥舞自己的人生宝剑

2019-05-18张淑娟

考试周刊 2019年41期
关键词:支持鼓励

摘 要:对于下一代的成长,批评、指责只会增加他们的自卑,压抑他们的力量,用肯定和鼓励创造支持性的环境陪伴孩子成长。

关键词:肯定;鼓励;支持

在微信群里看到一篇文章《地铁不让座被踹胸:你不是善良,你就是怂》

一中年大叔给老人让座后,质问旁边那个男孩子:你为什么不让座,我比你都大。不仅如此,他还指责这个男孩:立刻放下你的二郎腿,不然我就踹你。话没说完,中年大叔一脚踢向男孩的胸部。

这个举动引发众怒。见状,中年大叔道歉,男孩只是摇头说没事……

文章开头还加了一句话:戴上你的佩剑,亮起你的獠牙

读了文章,心痛。我们希望看到,当这位青年面对指责的时候,他可以坚定地说:“您让座是您的事情,我不让座是我的事情,您没有权利对我指手画脚。”“您已经侵犯了我的权利,您是当面向我道歉,还是接受法律的制裁?”但是,男青年为什么只说了句“没什么”呢?

这不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一种互动模式,一种教育的结果吗?“大叔”高高在上,颇有教育者的“威严和架势”,观众呢,虽然制止了“大叔”进一步的行动,继而也举起了自己的手指:“你就是怂”……孩子永远处于被批评、指责的教育状态。

这样的教育状态下,我们的孩子还能“戴上佩剑”“亮起獠牙”吗?有没有人反思他“挥起宝剑,亮起獠牙”的气势哪里去了?

有人说:“每一个灵魂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完美无缺的,都是丰润无比的,不多一点也不少一点。然而生活太复杂了,不同的养育者,不同的养育环境,不同的生活经历,使得灵魂——有一部分被压抑了;有一部分被扭曲了;还有一部分被忽略了……”这位男青年的生命能量是不是已经被压抑了?我们是不是需要思考下一代的灵魂还是完美无缺,丰润无比吗?我们对孩子做了什么?以后我们需要怎样做?

作为一名心理辅导老师,我有机会面对家庭,深入家庭教育,读到孩子的心灵。

一、 孩子,发生了什么让你觉得“活着真没有意思”

一天上午,一家三口临时来到了辅导室,我看着面前忧伤的女孩儿,“发生了什么事情,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张老师这里?”

孩子沉默着,一颗一颗的眼泪落下来……

妈妈说:“快回答张老师,是怎么回事?”我示意她别出声。

过了一会儿,女孩儿弱弱地说:“老师,我觉得活得没有意思。”我似乎能感觉到孩子内心的无力、无助与无望。

我轻声地问:“有这种感觉多长时间了?”

孩子沉默了一会儿说:“好长时间了,一年了吧。”

“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孩子在讲述的过程中,时而有停顿,爸爸插话:“这个孩子不自信。”妈妈插话:“她自己的衣服不能自己洗;写作业拖拉,经常写到11点;吃饭时看手机,爸爸也纵容;最后一个吃完饭,催她快吃也不听;喜欢打扮了,说自己长得不好看……”妈妈皱着双眉,一脸的纠结。

我面向妈妈说:“你先停下来,你说一说你这个女儿有什么优点?”

她停下来,想了一会儿说:“我觉得她没有优点。”

“我昨天晚上还问我妈妈,我有什么优点?我妈妈说不出来。”女孩儿边轻轻抽噎边说。

我说:“交流的这段时间我发现孩子有这样的优点,她作业写到11点,但能写完,有始有终,对学习有责任心,有担当;有坚持,有意志力。她能把自己收拾得好看,追求美,展现自己的美好。吃饭细嚼慢咽,让自己有消化的时间,健康啊。今天孩子能主动向老师道歉,自己去解决事情,有勇气有智慧。”我话锋一转问妈妈:“你今天做了什么事让你觉得比较开心?……昨天呢?你觉得你喜欢自己的哪些特点?”

妈妈沉默了。我说:“一位做事过程中感受不到快乐的妈妈她能快乐地伴随孩子吗?一位看不到自己优点的妈妈能看到孩子的优点吗?”

我看着孩子说:“孩子,你有很多优点,你是个很好的孩子,只是你妈妈没有发现优点的眼睛和心灵。这是妈妈需要成长的点,她的郁闷、不满与你没有关系。”我在给孩子肯定,让孩子对自己升起信心。孩子走出辅导室的时候,脸上有了从容和平静。

二、 孩子,发生了什么你的身体在颤抖呢

有一位初二的男生小石在第四次个体辅导的时候,我邀请爸爸一同来。我们一起聊上一次辅导结束后留的作业:每天运动后的感覺。

在讲述的过程中,我发现,小石虽然跟爸爸坐在L型沙发同侧,但是身体却侧向一边,说话时根本不看爸爸。我说:“你觉察到没有,在这段时间的讲述中,你基本上没有与爸爸有眼神的交流……”

爸爸说:“他害怕我。”

“他小时候不愿意叫人,我经常批评他。”爸爸继续说。

小石开始回忆小时候的事,“有一次,一位叔叔请客,爸爸让我叫叔叔,我没有叫。吃饭时,我请求爸爸:爸爸,您帮我把鱼刺挑一挑吧。爸爸说:这点儿小事都做不好?没有吃完饭,就带我走了,走到楼梯,就打了我……”

“还能想起有因为不叫人挨打的时候吗?”我问。

“想不起来了。”小石回答

“只要遇到这样不叫人的事可能就会挨批评甚至挨揍。”我补充并看向爸爸。

爸爸点头称是。

我面向小石:“现在,你跟爸爸说:

“我不叫人,并不代表‘没有礼貌……

我不叫人是那个当下我最正确的选择……

我是正确的……

叫不叫人在某种程度上是我的事情,与您没有关系,更与您的面子没有关系……”

我引导小石跟爸爸对话。说着,说着,小超突然自己大声说:

“我是正确的!我小石是独一无二的!”结果喊完了以后,小石突然说:“老师,我的右腿没有力量了,我站不住了……”小石“抖”的症状又表现出来了。

我看向爸爸:“你想说什么?你允许孩子这样跟你讲话吗?”

爸爸调整了一下说:“儿子,我允许你这样跟我讲话,我希望听到你的心里话。”

接着提出要求说:“老师,我可以抱一抱他吗?”

“可以啊。”

父子拥抱,孩子的腿开始站得有力量……

平复了情绪的小石说:“老师,我觉得这样跟爸爸说话不恭敬。”

“你可以用你的方式跟你爸爸表达歉意,比如说对不起,鞠躬或者是其他的方式。”

小石选择了深深地鞠躬。

爸爸也反思自己:“老师,有很多时候是我做错了。是我不对,反而责怪孩子。我没有想到对孩子产生了这样的影响。”

“这些道歉的话语你可以跟孩子说吗?看着儿子的眼睛,跟他说吧。”我建议爸爸。

“对不起,儿子,有很多时候,是爸爸错了,你是对的。”

走出辅导教室的时候,小石的腰板挺直了,微笑了,响当当地跟我说“老师,再见!”

感谢小石的爸爸及时地转变,让小石又开始挥舞自己的人生宝剑。

作者简介:张淑娟,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支持鼓励
从市场需求前景出发支持生猪养殖
语文课堂的鼓励艺术
沙画活动中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金融支持辽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鼓励”浪费
英国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支持模式研究
印媒称中国“支持”印度斡旋马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