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基础教育课程功能改革看教学理想与教学现实

2019-05-18刘畅

考试周刊 2019年41期
关键词:教育理论理想现实

摘 要:现代教育学理论多是为进行一个可行的未来教育而提出的,而教育理论与中国教育现实之间存在差距。教育学理论启发我从中去挖掘中国基础教育功能改革的必要性并分析改革后的教育现状,进而去探索缩小教学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方法。

关键词:教育理论;课程功能改革;理想;现实;方法

为了应对未来发展的变化,教育要进行改革,改变我们旧的思维方式,让我们能从容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就现实操作来说,教学现实与教学理想相比是有一定距离的。为适应全球教育发展需要,中国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着手改变中国教育现状,努力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教育要求。现今中国教育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但还存在着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本文我将用教育学理论与中国基础教育课程功能改革后的教学现实进行比较,为认清教学中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找到缩小差距的方法。

一、 教学理想——理论概述

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莫兰认为未来教育应该重新考虑与认识有关的不确定性。我将其理解为认识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现实是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但是要通过人的认识来确证,而认识又是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人常用认识来引导行动,所以行动也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现代教育中一定会包含具有不确定性的知识,在现代教育中的人无论在认识上,还是行动上都具有不确定性,这就给教育工作者出了个难题——如何去迎战不确定性。莫兰给我们的答案是“应该采取教授策略原则,使人们能够对付随机因素、意外事件和不确定性,根据在前进途中获取的信息修改前进的计划”。

芬克在《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一书中提到的第五种有意义的学习是关心,他认为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应该可以改变学生对某一事物的关注程度,培养起与某一门课或者某一学习经历相关的特定情感,他们产生了特定的兴趣和不同的价值观。“关心”可以产生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不只是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这些变化都意味着学生比过去更关注某一事物,或是以不同于以往的方式关注某一事物。当学生关注某事物时,就有了更多地了解它把他当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的动力。缺少学习动力,有意义的学习就不可能发生。

在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一书中阐述了自觉性实验教学原则。其典型特征是:“承认自觉性在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中的必要性;强调要理解教材和能够把知识运用于实践,指出了自觉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所包含的思维操作。”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注意学生对学习的态度,这一原则并没有局限于智力,还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当一个人能够处理他现存的情感、态度、情绪、价值观、目标时,治疗就可以结束了。”这句话是出自罗杰斯的《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和理论》一书,这本书阐述了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学生在教育中不仅仅是获得知识,还可以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在新环境中指导自己。

二、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功能改革的必要性

世界万物都处于不确定的变化之中,教育是要教授科学知识,而被我们写进教材的科学是被人的认识加以确定的知识。由于人的认识和科学本身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教育也会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教育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关心,在学习过程中有自觉性。

我国基础教育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只是简单地将课本中的被人们认识确定了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科学会发生冲突,这种不确定性会使受教育者感到迷惑,就要重新去认识这一科学知识,从而对人的发展产生一定阻力。学生没有自主意识,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困难,存在功利化、物质化的价值取向。

在《2001年基础课程改革纲要》中的具体目标中提出课程功能的转变: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通过教育者引导和教授学习策略,以学生为中心,让其成为主动、自主地去学习如何探索知识和构建知识体系,这样受教育者才能从容应对其发展过程中必将会遇到的随机因素、意外之事,并能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改革目标。

三、 操作层面上的教学现实

从教育者角度分析,努力实现课程功能转变,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首先,教育者在开展探究课堂的过程前,教育者的工作量与改革前相比要多很多;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难以了解每个受教育者的学习程度,不确定他们是否自己探究出了知识的核心并且难以控制课堂局面;最后,在过程结束后,教育者较难引导受教育者将学习成果应用于实践。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者理念与知识更新能力不足。

从受教育者角度分析,他们也会遇到困境:首先,不是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够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因为学习能力各有不同;其次,受教育者没有创新精神、发散性思维和独立见解,这就使自主探究教學收效甚小;最后,受教育者对此不感兴趣,有“学习只为得成绩”的错误思想,他们觉得怎么轻松得好成绩是最重要的。

四、 缩小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方法

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要加强对教育者的继续教育。只有教育者的能力提高了,能具有“迎战不确定性”的能力,这样他们才能教育出具有同样能力的人。教育者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枢纽,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者要最先跟上时代的步伐。我国应对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进行继续教育,让其能够提高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其自身应对时代新要求的能力。

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说,先天能力不能改变,但其创新精神、发散性思维和独立见解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而仅靠教育者的力量是不够的,家长也要承担起培养自己孩子各方面能力的责任。而现今社会的功利主义使受教育者盲目追求“好成绩”,社会也要纠正社会风气为实现基础课程功能改革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埃德加·莫兰著.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卡尔·R·罗杰著.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和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朱永新著.我的教育理想[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顾明远主编.挑战与应答:世纪之交的中国教育变革[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刘畅,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内蒙古包头市一机二中。

猜你喜欢

教育理论理想现实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