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吸痰方法对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影响效果分析

2019-05-16俞敏娟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14期
关键词:密闭式血氧性肺炎

俞敏娟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 江阴 214400)

呼吸衰竭许多患者需要机械通气。然而,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呼吸衰竭患者可能会遇到诸如气管切开术等问题,并且存在诸如反射性咳嗽和心律不齐等问题,甚至可威胁生命安全。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不同吸痰方式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密闭式吸痰处理方式不会引起患者更明显的心律失常,并减少气道不良事件发生[1]。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2月-2018年2月90例呼吸衰竭患者分成不同组。分析了不同吸痰方法对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影响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2月-2018年2月90例呼吸衰竭患者分成不同组。观察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65岁-80岁,平均73.71±1.13岁。对照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70岁-75岁,平均73.54±1.11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开放式吸痰处理方式治疗,在吸痰之前要先对负压压力调整,控制负压300~400mmHg,分离气管插管、呼吸机,在此基础上采取吸痰管(一次性的)插入,时间控制在15s,一边吸痰一边旋转,和呼吸机连接。

观察组则给予密闭式吸痰处理方式治疗。将密闭式吸痰管准备好,先处理密闭式吸痰管三通,根据痰液的粘稠度来调节呼吸机湿化痰的档位,从而调节湿度。吸痰过程控制负压120-150mmHg,注意插管速度和深度控制,避免直接插底,减少呛咳等的发生。吸痰结束后,完全退出吸痰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呼吸衰竭治疗效果;吸痰的间隔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氧饱和度、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显效:血氧饱和度达到正常水平,症状显著改善;有效:血氧饱和度升高,但未达到正常范围,症状有所缓解;无效:症状、血氧饱和度等情况均无改善。呼吸衰竭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2]。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9.0统计,计量资料给予的检验方式是t检验,计数资料则实施x2检验,P<0.05显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两组呼吸衰竭治疗效果相比较

观察组呼吸衰竭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两组呼吸衰竭治疗效果相比较[例数(%)]

2.2 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氧饱和度、生活质量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 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s)

组别 例数 时期 血氧饱和度(%) 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 45 治疗前 96.13±1.96 61.21±1.28治疗后 98.56±2.21 96.19±3.35对照组 45 治疗前 96.14±1.58 61.24±1.24治疗后 97.72±2.53 87.20±3.13

2.3 两组吸痰的间隔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相比较

观察组吸痰的间隔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吸痰的间隔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相比较(±s)

表3 两组吸痰的间隔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相比较(±s)

住院时间(d)对照组 45 1.42±0.23 10.42±2.25 16.23±1.51观察组 45 2.11±0.42 8.11±1.41 13.13±0.24 t 8.218 8.253 9.554 P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吸痰的间隔时间(h)机械通气时间(d)

2.4 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相比较

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如表4.

表4 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相比较[例数(%)]

3 讨 论

现代医学监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呼吸衰竭病人获救。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插管后会导致咳嗽和痰液量减少,需及时给予吸痰处理。目前临床已经证实传统的开放式吸痰不能有效地吸痰患者的所有痰液,且容易给患者带来不适感,导致并发症发生并最终影响治疗效果[3-4]。而封闭式吸痰处理产生了显着的结果。闭合吸痰可以确保整个吸痰过程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它不会影响吮吸患者过程中的氧气供应,并确保患者血氧饱和度正常。与开放式吸痰相比,需要从呼吸机进行治疗[5-7]。显然,途中氧气的中断将直接导致患者缺氧。一旦血氧饱和度迅速变化,患者就会感到身体不适。供氧后,患者可恢复正常。同时,护理人员在封闭吸痰期间不需要用手触摸吸管。因此,可降低感染风险。另外,患者在吸痰过程中不会受到由不可接受的吸痰引起的痰溅,并且最终减少交叉感染,可减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感染症状的发生[8-10]。

本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开放式吸痰处理方式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密闭式吸痰处理方式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呼吸衰竭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痰的间隔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氧饱和度、生活质量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密闭式吸痰处理方式治疗呼吸衰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血氧饱和度、生活质量,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密闭式血氧性肺炎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基于无线技术的医用血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密闭式吸痰法与开放式吸痰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应用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观察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胸科手术中脑血氧含量下降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人感染H7N9禽流感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密闭式矿热电炉生产锌粉节能优化设计
米诺环素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