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急性白血病并发留置针穿刺点皮肤损伤的护理

2019-05-16余正芝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14期
关键词:阿糖胞苷白血病皮损

王 婷,吴 俊,余正芝,周 蓉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急性白血病是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增生的疾病,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病变,特点是大量异常的白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进行性、失控性、弥漫性异常增生,进入血液并浸润、破坏其他器官和组织,抑制正常造血功能,使正常造血细胞减少。 临床上以贫血、出血、感染发热和不同程度肝、脾、淋巴结肿大,周围血中白细胞有质和量的变化。白血病确诊后必须尽早化疗,从而彻底杀灭白血病细胞,减轻临床症状,达到临床缓解的目的。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阿糖胞苷,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米托蒽醌,甲氨蝶呤,激素,依托泊苷等。急性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通常会进入骨髓抑制期,在此期间容易并发严重的感染和出血,威胁病人的生命,因此,注重这段时间的护理尤为重要,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2018年4月,我们科收治一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双上肢局部皮肤损伤,经过我科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47岁,因全身乏力1月余,在外院骨髓穿刺及活检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予以申请血小板输注,预防出血,抗感染,碱化尿液,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特来我院。查体:神清,精神可,饮食睡眠欠佳,生命体征平稳,全身皮肤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示:白细胞14.4*109/L,红细胞1.93*1012/L,血红蛋白63g/L,血小板15*109/L。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医师予以IA方案(去甲氧柔红霉素12mg/m2 d1-3,阿糖胞苷100-200mg/m2 d1-d7)化疗。化疗结束后5天左手鱼际附近可见一褐色疱疹,右手小臂可见约3*4cm褐色疱疹,局部破溃,无明显渗液,一天后两处破损面积均增大,有红肿,患者诉有疼痛感,(曾经都有留置针置管史,置管后几天),考虑有以下可能:①患者血小板低下,局部血肿不能完全除外;②化疗药物渗漏:患者一侧稍大皮损处曾有去甲氧柔红霉素输注史,而另一侧曾有阿糖胞苷输注史,阿糖胞苷渗漏导致局部皮损少见,去甲氧柔红霉素较多,暂予以湿敷、消毒对症处理;③真菌感染:各类真菌感染均有可能导致各种类型皮损,患者近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就目前体温来看体温高峰无降低,真菌感染可能性不能除外;④病毒感染:患者为局部皮损,身体余部位未见疱疹,无播散倾向,已予阿糖腺苷抗病毒,目前考虑可能性较小;⑤肿瘤浸润:如为浸润导致说明化疗效果可能不佳;⑥阳性菌感染:患者皮损部位均曾行穿刺操作,现已予以利奈作胺抗感染;⑦留置针因素:患者留置针穿刺处均有破损现象,故不可排除导管材料因素。治疗上予以泰能+利奈唑胺+氟康唑抗感染,同时予以抗病毒、补液、营养支持等,现仍有持续高热,完善胸部CT后了解有无真菌感染征象,如晕征、新月影等,可予以两性霉素B或卡泊芬净加强抗真菌治疗,必要时可予加用替加环素抗感染,病情密切观察。护理上经伤口造口组专家会诊后予以QOD进行清创、换药。我们全面地对患者进行了评估,有计划地给与了个性化护理,经过精心的护理,患者安心地配合治疗。九天后患者双上肢皮损部位愈合良好,体温恢复正常。

2 护 理

2.1 基础护理

在院期间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病房使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h每天两次,使用含氯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床单位保持清洁干燥,衣服宽松舒适,避免留长指甲,防止抓挠皮肤,限定陪护人员,病房温湿度应适宜,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至少两次以保持空气清新。指导患者做好自我防护如戴一次性口罩,每日更换,用厕后用速干手消毒液洗手。指导家属接触患者前后使用速干手消毒液洗手,带一次口罩,医护人员进行诊疗护理时要戴好口罩、帽子,操作前后用消毒液、流水洗手[1]。

2.2 局部皮肤护理

患者双上肢局部出现皮损时予以0.5%碘伏涂抹,一天后皮肤损伤情况加重,局部红肿,患者主诉有疼痛感,请伤口造口组及皮肤科专家会诊后遵医嘱予以右前臂处先铺无菌巾,戴无菌手套,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再去除伤口表面坏死组织,之后给予0.5%碘伏棉签消毒创面,油纱银、康乐士纱布(不可过湿)覆盖,无菌干纱布包扎,QOD再次进行清创处理,清创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清除坏死周边物质,左手鱼际肌附近每天用康乐士纱布湿敷3次。同时指导患者避免用手挠抓,避免患肢受压。九天后皮损部位愈合良好[2-3]。

2.3 静脉管理

因病情需要患者静脉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舒普深)q12h、万古霉素q12h、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q8h、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q6h等以及化疗药物: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为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首选PICC,条件不足使用静脉留置针,做到按时用药,确保发挥最大药效。静脉穿刺时要严格进行皮肤消毒,用0.5%碘伏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消毒2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由于患者血小板很低,拔除保留针时嘱家属或患者按压针眼时间适当延长。穿刺部位可进行理疗如红外线照射或者局部进行热敷,加速吸收。

2.4 个性化护理

患者住院期间体温最高达40℃,当体温≥39℃时,遵医嘱予以氨麻苯美片(白加黑)或琥珀酸氢化考的松降温,同时协助患者多饮水;当体温超过38℃且小于39℃时给予降温贴或者冰袋冷敷或者指导家属进行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及时准确做好护理记录同时准确绘制体温单。患者降温时出汗较多,要及时协助患者更换清洁衣裤被褥,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

2.5 营养支持护理

白血病患者器官、细胞的新陈代谢异常活跃,遵医嘱予以指导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来补充养分,由于患者的肠胃功能比较弱、吞咽能力不足,应该尽量少使用坚硬、粗糙、带骨以及带刺等食物,要根据他们的疾病发展情况,选择合理的饮食方式,保证患者得到充足的营养。同时根据患者病情予以静脉输注红细胞悬液, 加强支持治疗, 防止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增强机体抵抗力[4]。

2.6 疼痛护理

疼痛不仅是躯体上的病症,也是精神及社会因素引起的病症,医护工作者在医疗活动中应该以整体观念对待疼痛患者,给与个体化评估,才能有好的疗效。护士在除去疼痛的原因的同时使用了各种心理疗法,如放松止痛法、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刺激、按摩等,从而减轻病人心理负担,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此类方法均无效时另一解除疼痛的重要措施为药物治疗[5]。

2018.5.122018.5.132018.5.152018.5.172018.5.192018.5.212018.5.23

2.7 病情观察

及时巡视患者,观察其有无出现皮肤、黏膜损伤,有无出现眼底及颅内出血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做好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的监测等。若血小板低于60*109/L,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若血小板低于20*109/L可有自发性出血,遵医嘱输注血小板等血制品,并嘱其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碰伤[1]。

2.8 心理护理

当病人及家属知道病情后,都有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再加上化疗导致的消化道等不适症状及双上肢病灶疼痛,而且出现反复高热, 最终患者出现悲观、焦虑、绝望的情绪。我们医护人员在给患者提供安全、舒适护理服务的同时,还要对病人有爱心,耐心,同情心,责任心,并对患者及家属的各种疑虑给予合理有效的答复,同时给与适当的健康宣教。介绍一些成功治愈的典型案例,鼓励病人正视疾病,鼓励患者及家属增强治病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3 讨 论

白血病由于疾病本身和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导致,在护理时越来越要求精细化、标准化、个性化相结合。全面的病情观察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临床输液工具从外周到中心静脉导管种类很多,如何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需要护士对患者做出正确评估,并能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阿糖胞苷白血病皮损
应用IA方案和DA方案诱导缓解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高三尖杉酯碱联合阿糖胞苷治疗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面部皮损的组织病理对其美容治疗及效果的影响研究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阅读理解Ⅰ
异柠檬酸脱氢酶1基因多态性对非洲人群急性白血病患者阿糖胞苷耐药性的影响
中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25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