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射频消融术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2019-05-16田淑霞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14期
关键词:消融术亚群射频

田淑霞

(周口市中心医院,河南 周口 466000)

肝癌发病隐匿,70%的患者一旦确诊已经发展到中期或者晚期,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只有20%的患者能够通过手术切除病灶。正因如此,非手术治疗才显得格外重要。射频消融术具有微创、恢复快、可反复性等优势在临床广为推广,我院对7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采用PRFA和LRAFA治疗,以观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研究7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选自2017年4月~2018年5月,所有患者均符合《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中提到的相关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予以确诊。排除肝外转移、血液系统疾病、门静脉大血管癌栓、弥漫性肝癌、转移性肝癌、最近3个月行肝癌手术治疗者以及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对照组37例,男性24例、女性13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53.16±4.52)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2.24±0.43)年;术前Child-Pugh分级:A级27例、B级7例、C级3例。观察组37例,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4.86±3.47)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18±0.32)年;术前Child-Pugh分级:A级25例、B级8例、C级4例。综合比较两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LRFA:行全身麻醉,若病灶在左肝,则取缓和左前斜位,如果在右肝,则摆放右前斜位。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借助超声和腹腔镜探查病灶大小、分布情况、数量以及和周围组织的关系,从而明确穿刺位置。开启Olympus Celon Power肿瘤射频消融系统,基点设置10瓦特,结合病灶的位置、体积与阻抗确定射频时间,梯度调节射频能量,治疗时间通常未6~12min/次,治疗过程中,病灶温度保持在60℃以上。热辐射的范围超出病灶直径1cm,如果病灶直径不足3cm,可采取单点单次穿刺,如果病灶直径≥3cm,可采取多点交叉重复穿刺。腹腔镜下探查病灶的具体情况,通常可观察到病灶局部出现气化或者塌陷,经腹腔镜放置引流管,根据引流情况,在治疗后的1~3d拔管,治疗后6~12d需要禁食。

PRFA:行局部麻醉,使用日立EUB410超声诊断仪,体外肝脏探头频率设置7.5MHz,明确病灶的位置后使用穿刺支架进针,射频治疗的步骤和LRFA相同。

1.3 观察评定标准

于术前1d、术后7d采集3mL静脉血,放置1h后送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包括CD3+、CD4+、CD8+、CD4+/CD8+。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FACSCalilbur流式细胞仪检测各项指标,随机选择淋巴细胞窗内的5000个细胞,使用Cellquest软件计算阳性细胞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CD3+(%) CD4+(%) CD8+(%) CD4+/CD8+观察组(n=37) 治疗前 65.12±7.14 29.58±6.51 34.63±6.28 0.85±1.04治疗后 70.52±7.83# 35.92±7.06# 26.29±6.36# 1.37±1.11#对照组(n=37) 治疗前 64.86±8.14 29.43±6.72 34.48±6.69 0.85±1.00治疗后 71.68±8.25# 35.85±7.17# 26.13±6.87# 1.37±1.04#

3 讨 论

原发性肝癌具有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预后差等特点,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恶性肿瘤。最新数据统计结果显示[2],恶性肿瘤中,肝癌的死亡率排到第二位,全球范围内,每年新增的肝癌患者在150万例以上,而中国患者则占到45%。临床并没有针对原发性肝癌的规范化疗方案,常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治疗。

研究显示[3]:射频消融术能够清除肝脏病灶,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在抗肿瘤免疫中,作用最重要的是T淋巴细胞亚群,CD3细胞代表了总T淋巴细胞,CD4细胞能够分泌出大量的自然杀伤细胞以及辅助细胞因子,CD8细胞对T淋巴细胞起到抑制效果,CD4+/CD8+均参与免疫应答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3+、CD4+、CD4+/CD8+水平都比治疗前有明显上升,CD8+水平则显著下降(P<0.05),说明LRFA、PRFA能够降低免疫抑制因子水平,有助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中,LRFA和PRFA的治疗效果相当,具备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消融术亚群射频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术中护理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关系的Meta分析
壮尔颗粒对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