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胶水封闭创口对预防深静脉置管局部感染的潜在作用

2019-05-16潘惠萍黎海芹袁步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14期
关键词:胶水创口局部

潘惠萍,黎海芹,袁步芳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深静脉穿刺技术具有操作便捷,维护方便,微创性,使用时间长等优点,在临床上输血,静脉营养,化疗,血透,使用特殊药物如血管活性药物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临床使用效果确切[1]。但是实际使用中,深静脉留置导管容易发生导管性感染,影响导管使用时间,从而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医疗费用等。我院对施行深静脉穿刺的患者采用组织胶水封闭穿刺创口,拟减少导管局部感染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处理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自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神经外科需行深静脉穿刺的手术病人100例,全部行股静脉穿刺。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分布15-75岁,平均年龄52岁。入选病例均排除全身感染和穿刺部位皮肤局部破损感染情况,所选病例均为一次穿刺成功。将入选病例随机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

1.2 处理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无菌操作留置股静脉穿刺导管,穿刺创口仅以3M薄膜敷帖覆盖

实验组:按常规无菌操作留置股静脉穿刺导管,以穿刺创口为中心,周围半径1-1.5CM范围涂抹贝朗组织胶水,待胶水完全干透再以3M薄膜敷帖覆盖。

1.3 观察指标

穿刺口周围皮肤细菌培养致病菌株结果,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记录时间点分别为深静脉穿刺部位第1天(T0),第3天(T1),第7天(T2),第14天(T3)皮肤细菌培养结果,14天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例数,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方式表示,采用卡方检验,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照组

与实验组在T0时细菌培养致病菌株结果均值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穿刺创口周围皮肤细菌培养致病菌株T1、T2、T3与T0时相比有显著升高(P<0.05)。同一时间点细菌培养与实验组对比有显著升高((P<0.05))。两组病例各时间点细菌培养致病菌株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细菌培养致病菌株变化均值比较

2.2 两组患者

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如下:对照组穿刺口局部感染11例(22%)、血培养阳性5例(10%)、导管尖端培养阳性1例(2%);实验组穿刺口局部感染1例(2%)、血培养阳性0例(0%)、导管尖端培养 阳性0例(0%)。

实验组穿刺口局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比低32%。其它感染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有较大差异。

2.3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

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比:实验组非常满意22例,比较满意26,不满意2例,总体满意率96%;对照组非常满意12例,比较满意20例,不满意18例,总体满意率64%。

实验组总体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高出32%(P<0.05)

3 讨 论

来自皮肤插管部位的细菌定植是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导管插入血管后24—28 h内其表面形成一层疏松的纤维蛋白鞘,客观上成为细菌移行内迁的支架与桥梁[2]。如何减少穿刺口周围皮肤的细菌定植,除了加强局部皮肤消毒护理[3],隔离创口和减少创口局部渗出,从根本上减少局部细菌的繁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所述在不改变穿刺方法和术后护理的情况下,实验组采用组织胶水封闭穿刺部位创口,能有效的降低创口的疏松的纤维蛋白鞘形成,减少感染的机会[4]。实验结果显示,用组织胶水封闭深静脉穿刺创口可以明显减低局部感染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胶水创口局部
比缝合更好的创口封闭方法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心灵创口贴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Thanksgiving Day Card
改良型创口贴
超精密车削出现局部振纹的诊断及消除
小伤口都能用创口贴 ?
玩转吸管
局部遮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