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化护理模式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5-16鲁珊珊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14期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护理人员

鲁珊珊

(张家港澳洋医院,江苏 张家港 215600)

突发性耳聋(SD)是临床上常见急诊疾病,通常情况下发病急骤,患者可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出现单耳、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1],单纯药物治疗其治疗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且同时由于患者病发时无任何的心理准备,造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焦虑、恐惧、不安等心理应激性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和预后效果,并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临床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情绪,基于此,我院采用多元化护理干预进行突发性耳聋患者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4年5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高压氧治疗,其中30 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多元化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17~70岁,平均年龄52.50±17.36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0~79 岁,平均年龄50.80±14.4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观察组

患者接受多元化护理干预,即①入院指导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应热情接待患者,向患者介绍医院的治疗条件、病区环境和陪护制度,帮助患者尽快的改善对医院的陌生感;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突发性耳聋的相关知识,耐心的解答患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消除患者内心的疑虑,对于听力较差的患者,采用非语言沟通,增强患者坚持治疗的信心;③心理护理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分析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原因[2],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方案,通过与患者日常的沟通、交流,给予患者必要的安慰、支持,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对于缺乏治疗信心的患者,可通过分享前期成功治疗的案例,提高患者的信心,同时护理人员应积极鼓励鼓励病友之间互相分享各自的治疗经验,相互鼓励、支持,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④理疗、按摩干预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和患者家属认识耳门、听宫、听会、中渚、足临泣等穴位,指导患者和家属每日进行穴位的按摩,每个穴位按摩2-3分钟,每日一次,十天为一疗程,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⑤生活指导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建立正确的饮食习惯,戒烟禁酒,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睡眠时间,避免情绪波动,指导患者掌握注意力分散法和自我放松法,维持良好的心态,多参加社交活动,多与朋友、同事交流,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多关心、爱护患者,积极鼓励支持患者,避免谈论患者敏感的话题,让患者感受到家人在生活上对自己的关爱,营造温馨、和谐的治疗氛围。

1.2.2 评价指标

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焦虑度使用SAS焦虑度自评量表评价,抑郁度使用SDS抑郁度自评量表评价,生活质量使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

1.2.3 统计学方法

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SAS评分、SDS评分、SF-36评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护理满意度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 结 果

2.1 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SF-36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比较(分,±s)

组别 N SDS 评分 SAS评分 SF-36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30 43.13±6.78 35.79±5.83 55.66±7.59 40.31±5.56 52.51±10.62 66.02±8.04对照组 30 42.59±7.46 43.07±6.13 53.68±8.26 47.22±4.79 53.78±9.46 59.81±9.74 t 0.293 -4.713 0.967 -5.157 -0.489 2.693 P 0.770 0.000 0.338 0.000 0.627 0.009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为86.67%,见表2。

3 讨 论

突发性耳聋临床上是指无明显诱因所致的神经性听力丧失,患者多表现为患侧听力显著下降,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晕、耳鸣、恶心呕吐、耳内闷胀等症状,该病具有发病迅速、进展快的特点[3],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进一步发展成为永久性耳聋,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且发病率成逐年递增的趋势,因此如何有效提高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焦虑等不良情绪可能为突发性耳聋的重要诱因之一,患者病发后,听力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明显的下降,并伴有耳鸣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往往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焦虑情绪,从而使患者的病情发展进入“恶性循环”。优质的护理服务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的前提,多元化护理干预最早由LEININGER首先提出,其理念是将多种文化渗透于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其关注患者治疗过程中睡眠、心理、饮食、安全等多维度的护理服务,尽肯能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护理需求,是一种多方位、全程、多媒体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患者生理和心理全方位的恢复。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DS 评分、SAS 评分、SF-36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多元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猜你喜欢

突发性耳聋护理人员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耳聋耳鸣辨证施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