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介入溶栓治疗外围动脉栓塞的护理体会

2019-05-16陈静楠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14期
关键词:评定量表针对性栓塞

陈静楠

(徐汇区中心医院,上海 200031)

动脉栓塞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皮肤萎缩变薄、发亮、骨质疏松、肌萎缩、毛发脱落等,导致动脉栓塞的原因也较多,包括吸烟、寒冷刺激、激素水平紊乱等等,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角度大影响。临床上通常采用溶栓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同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护理干预指导,能够帮助患者更快更好的康复。关于介入溶栓治理外围动脉栓塞的护理工作也成为了广大医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次研究中,随机抽取100例介入溶栓治疗外围动脉栓塞的患者作为观察按对象,选取的患者均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通过分组对比探究介入溶栓治疗外围动脉栓塞的护理干预措施,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实验研究随机抽取100例介入溶栓治疗外围动脉栓塞的患者作为观察按对象,选取的患者均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患者经脑临床病理学确诊为外围动脉栓塞,患者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目的、方法及内容知情且同意本次研究。然后将观察对象分为两组(A组和B组),各组n=50。选取的100例患者中,56例为男性,44例为女性,所有患者的年龄阶段在23~58岁,患者未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等病症,无智力障碍。同时,采用SPSS统计学处理分析A组与B组的一般资料,得出结果P>0.05,两组间差异不明显,实验可行。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日常帮助患者换药等,指导患者接受治疗,保持病房整洁卫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首先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知识教育,告知患者 外围动脉栓塞的病因、可能导致的危害等等,向患者分析介入溶栓治疗的优势所在,并向患者举出治疗成功的案例,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让患者能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然后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患者一旦出现负面情绪,不仅不利于治疗工作的开展,还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因此,心理上的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人员应多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疾病,日常中可以帮助患者呼吸新鲜空气,做适宜的运动等等,增加与家人朋友的联系,让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化解;此外,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注意避免患者出现出血的情况,定时查看患者的病情康复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最后,还要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出院后的自我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能懈怠,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作息规律,多多锻炼增强免疫力,身体不适则到医院候诊。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满意度:护理完成后,由护士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主要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选项,由患者自行选择,对比两组的护理总满意度,总满意度=满意+一般。②社会功能:通过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来对患者的对患者的个人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进行评分,满分为4分,0分代表差,1分代表较差,2分代表一般,3分代表较好,4分代表好。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使用SPSS统计学表进行检验,护理满意度使用百分率(%)表示,然后进行卡方检验,而患者的社会功能各项评分采取±s的表达方式,并进行T值检验,最终的检验结果得出P,当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达到了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两组间比较的差异明显(x2=8.40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2 护理前后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各指标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各组平均值相关指标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比较(±s)

表2 护理前后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比较(±s)

组别(n=50) 生活自理能力 社交能力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2.40±0.36 3.91±1.05 2.06±0.33 3.33±0.87对照组 2.56±0.39 2.75±0.60 2.23±0.29 2.67±0.78 t 2.1316 6.7826 2.7362 5.0156 P 0.0355 0.0000 0.0074 0.0000

3 讨 论

一直以来,临床护理工作都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外围动脉栓塞的护理并不简单,需要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干预,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心理指导等工作,才能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6]。本次研究中,随机抽取100例介入溶栓治疗外围动脉栓塞的患者作为观察按对象,选取的患者均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通过分组对比探究介入溶栓治疗外围动脉栓塞的护理干预措施。结合实验观察的结果,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8.0%,并且患者的社会功能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护理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对介入溶栓治疗外围动脉栓塞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缓解病痛,减轻患者身心的压力,有益于患者的康复,在临床应用可行性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评定量表针对性栓塞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Vanderbilt父母评定量表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的应用价值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单纯或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的疗效和预后比较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头颈部富血供肿瘤的术前栓塞治疗
《品德与生活(社会)》利用评定理表对学生进行测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