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建议

2019-05-14姚世雄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小学生对策

姚世雄

【摘 要】小学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对于培养文明道德观、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塑性作用。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出现了不同的心理问题。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了导致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并对改善小学生心理问题提出三个方面的对策,促使小学生塑造良好心理品质。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059-01

一、目的及意义

小学阶段是人生接受知识教育、形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缤纷多彩的现代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面对光怪陆离的社会,认知能力不足的小学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现象的影响,造成其心理的不良发育。如有的学生表现出嫉妒、自卑、逆反心理、性格孤僻等不良行为,进而丧失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疏导解决,不仅会影响学习,还会影响健康成长,甚至会导致悲剧发生。为深化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亟需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和心理危机现象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地实施干预,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二、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育的方式与学生的心理健康、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密切相关。“知识改变命运”,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成绩在家长心中是评价孩子优劣的重要指标。家长的严要求高期望,使学生长期在压抑或过度紧张状态下学习、生活,出现学习效率低下、厌学甚至逆反排斥心理,给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家长只重视成绩,对孩子的学习压力、课业负担漠不关心。当学生的学习成绩未达到家长的期望值时,严惩、过分干涉等教育方式,严重造成了学生心理的自卑、怯懦、焦虑、倾向、不满、恐惧、自责等倾向,长期以来导致孩子性格内向、不善沟通、抗挫能力弱等问题[1]。由此可见,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过高的期望值都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进而出现心理方面问题。

2.学校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中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着主导作用。部分农村老师对素质教育的理念认识不全面,只是为了追求升学率,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悖于心理健康原则的教学方法,仍然运用封闭、程式、模式化等简单说教的方法来教育学生,用歧视、简单、粗暴的办法来对待学,造成学生严重的心理障碍。有些教师备课不扎实,采取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呆板且缺乏乐趣,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學生一进教室就感到精神压抑,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神经衰弱、失眠、注意力减退、厌学等心理问题。另外,学校的职称评定机制不完善,成绩、论文和老师切身利益挂钩,老师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从而无法及时全面的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2]。

3.社会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当代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以及诸多不良因素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小学阶段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更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小学生面对理想与现实、独立与依赖、成就动机与耐挫力、渴望交往与心理封闭等各种矛盾,其心理压力不仅来自学习、认知方而也来自社交、情感等方面。另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教育信息化也在加速前进[3]。网络教育在农村小学教育中的普及率正在逐步上升,学生不仅能利用网络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还能借助网络与其他同学交流沟通,共享思维成果。但是由于网络监管不善,各种不良内容的出现与泛滥,使得分辨和自控能力差的青少年在光怪陆离的思想和文化的影响下误入歧途。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农村教育教学点心理健康教育。

在新课改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班风校风的同时,要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农村教育教学点没有配备心理教师或者由非心理学专业的教师担任开展心理教育,校领导及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心理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心理咨询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论素养和辅导理论。在开展心理教育的时候,需要通过心理测试,观察了解农村小学生内心疑惑或需求,强化日常的交流沟通,采取合理的方式方法引导小学生,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修养全面发展。另外,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活动,利用课外活动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4]。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外教育活动,不仅要有娱乐性还要有教育性。

2.提升家长修养、从小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家长不仅要在物质生活上方面关心孩子,还要多与孩子进行感情交流,满足孩子合理的正当需要。即使家长工作繁忙也不能忽略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避免过重的心理负担。言传身教的同时,作为家长应该提升自身的知识涵养和品德修养,多看相关书籍,采取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教会孩子判断、甄别事物的善恶、美丑,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积极乐观、身心健康的孩子[4]。

3.加强全民阅读,淳化社会风气。

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优秀的主流文化能积极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淳化社会风气,倡导文明新风,政府部门应加大投资建设公益性质的阅读场所,改善阅读条件和环境,提升社会整体文化内涵和全民素养,弘扬正气的主流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倡读书活动,加强“世界读书日”的节日感,让全社会充满浓浓的书香之气,让“阅读”活动成为和谐社会的一道亮丽风景。鼓励全民多读多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有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鼓励中小学生积极投身读书活动,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科普刊物、文学精品,做到与书香、博览结伴同行,感受文学之美与读书之乐,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奠基人生,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崔健.农村4-6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J].农家参谋,2018(14):165.

[2]张行.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西部皮革,2017,39(10):8.

[3]林榕.国内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0):170-172.

[4]张小峰.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J].新一代(下半月),2014,(2):89.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小学生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