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大学生就业观念重构的影响

2019-05-13孟欣

青年时代 2019年9期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就业观大学生

孟欣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步,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社会全面进步的情况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实现依法治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任务繁重。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如何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大学生重构就业观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大学生;就业观

改革开放以来,基于正确的路线和方针的指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这一变化是中国社会发展几千年来所未能取得的成就,无论是在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收入、科技创新还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在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状况下,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背景之下,当代大学生如何转变就业观念以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成为大学生应思考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大学生由以往的毕业服从分配到现在自主进入市场,根本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目前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如何消化数量翻倍增长的大学毕业生,也是社会所面临的难题。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内涵

(一)社会主要矛盾因时而变

社会主要矛盾是根据时代而变的,因此社会主要矛盾具有时代性。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在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落后生产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都是由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在十九大召开以前,我们党提出并确定的社会主要矛盾一直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的报告中可以看出,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相比以前更为突出。从字面上看,相比于物质文化需要,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和外延都更为广泛。物质文化需要相对单一,体现的是物质文化上的硬性要求,主要体现在解决温饱;美好生活需要则十分多元,原来硬性要求并没有消失,并且在原有硬性要求之上更加注重新生的软要求。美好生活需要既有对当下的现实需求,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满满期待,人民群众希望把日子过得有盼头。人民群众需要的前后变化,反映的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阶段的提高。从现阶段看,我国已经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推进,缺一不可,体现了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从侧面也反映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多方面需求。围绕着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在未来一个时期,随着“五位一体”的整体推进,我国物质、政治、精神、社会、生态文明必将得到全面提升,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将会达到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

(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相比于落后的社会生产而言,已经在发展水平上体现了一个巨大进步,但却在当下成为制约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一个主要因素。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首先是针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出的,主要体现在供需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即经济社会发展所提供的产品还不够满足人民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且产品质量不高。不平衡还体现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领域之间、行业之间等,不充分则体现在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发展方式有待充分转变、依法治国有待充分推进、精神文明有待充分提升、生态环境有待充分改善、体制机制有待充分改革等等。

二、大学生转变就业观的必要性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思想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社会存在的客观反映。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必须自觉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才能适应主要矛盾的要求,在变化的时代里站稳脚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唯有转变了就业观念,才能在工作选择上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客观世界,才能充分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二)社会心理学依据

态度改变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影响下,在既有的社会背景上形成新的态度的过程。其本质是个人的继续社会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客观上要求作为行为引导系统的态度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任何一个人都面临适应社会与环境变化、不断调整自己、形成新的态度的任务,否则他就难以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态度是理性的,与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此看来,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是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必要条件。价值观也影响着价值选择,大學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将指导大学生正确面对当前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

(三)社会实践基础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由计划分配向市场调节转变。自1999年以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至2018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较1999年增长了8倍。今后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待就业人数还会继续增长。与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长相比,就业岗位的增长则相对缓慢。作为大学生,应顺应时代潮流,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转别就业观念,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随着我国加入WTO,许多民族工业和传统工业必将受到巨大的冲击,不得不进行结构性调整;以依靠知识和智力为特征的知识经济的发展,会使已存在的结构性失业问题更加严重;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减弱,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大学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就业挑战,这就要求大学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三、大学生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转变就业观的举措

目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价值观念转变的问题,并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能解决,要构建“社会、学校、个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形成教育合力。

(一)社会层面

首先,政府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坚持正确舆论引导,转变大学生“学而优则仕”的陈旧理念,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正确择业观,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政府需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使基层就业大学生享受到与大城市一样的基础设施;与此同时,还应当给予基层就业大学生经济上的扶持,利用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轉变就业观念。

(二)学校层面

第一,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要在招生计划和课程设置方面紧密结合市场的要求,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就应该制定相应的招生计划,并且在课程设置中体现市场对人才的要求。第二,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高校应注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可以开设相关课程矫正传统的、不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就业观。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在“双创”背景下,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的培养,大学生普遍持有的就业观大多是希望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很少有大学生会树立自主创业的新意识,高校应注意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第四,坚持社会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端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加强自身综合素养,提高知识掌握水平,提升实践动手能力等。

(三)个人层面

第一,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注意加强自己职业规划的能力,要对自己将来将要从事什么工作有一个基本的想法。第二,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实习机会,在实习期间注重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拓宽就业渠道。第三,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主动转变就业观念。对于未来做到不迷茫、不害怕,自主树立正确择业观。

四、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与大学生重构就业观的联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前提之下,作为大学生理应顺应矛盾变化方向,积极转变就业观念,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与此同时,也为自身解决就业问题奠定基础。

五、结语

本文重在分析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内涵与大学生自主转变就业观念的关系以及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的举措,为大学生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重构就业观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及解决途径[J].王文涛.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35).

[2]高校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培养途径探究[J].刘彩丽.黑河学刊.2018(05).

[3]大学生就业形势困境及出路研究[J].冯彩虹.经济研究导刊.2017(06).

[4]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对策浅析[J].孙丹.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2)

[5]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的价值取向[J].毛丙波.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03).

[6]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几点思考[J].王亚男.特区经济.2018(06).

[7]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特点[J].韩庆祥.政策瞭望.2017(10).

[8]科学认识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J].姚辉,康文中.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33).

猜你喜欢

社会主要矛盾就业观大学生
疫情后,青年农民工就业观变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何处
正确认识中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价值
认识新时代 创造新辉煌
大学生之歌
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融合
“愿去民企”体现毕业生务实就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