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密云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效率研究

2019-05-09李瑞芬田金玉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密云北京市标准化

刘 驰,李瑞芬,田金玉

(北京农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北京102206)

自2006年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促农增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规模化和标准化经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密云区目前是北京市合作社最多的区,因此,本文作者希望从密云区的合作社产业结构发展情况、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情况、人才建设以及辐射带动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密云区目前合作社的整体运行效率。同时,希望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密云区合作社的现实情况,提出提高密云区合作社运行效率的对策。

1 北京密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1.1 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根据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网站的相关资料显示,截止2017年底,北京市十个郊区合作社已经达到6 409家,比2006年的1 308家多了5 101家,十年间北京市的合作社增长飞快。合作社入社成员总数达到21.4万户,带动非成员农户数17.2万户。合作社的资产总额达到了76.9亿元,资产总额中成员出资额达到了30.1亿,占比39.1%。2017年合作社的总收入达到了48.6亿元,实现盈余6.9亿元。盈余返还总额达到了2.3亿元,未分配盈余1.2亿元,成员户均纯收入8万元。在10个远郊区中,数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密云区、平谷区和怀柔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三个区的合作社发展情况较好,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1.2 密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根据密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的资料显示,截止2018年7月底,密云区的合作社总数已经达到了1 450家,比2007年的111家增加1 211家(图1),同时,密云区也是北京市合作社数量最多的区,占北京市合作社总数的21.3%,登记入社户数6.2万户,带动非成员农户数3.1万户,成员户均纯收入6万元。由此可见,密云区的合作社相较于其他区的合作社发展较好,同时也能反映密云合作社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带农增收等方面效果显著。

图1 密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Fig.1 Development of farmers’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n Miyun

2 密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效率现状

合作社的运行效率体现在多方面,现主要从产业结构、质量认证、品牌建设和标准化程度、人才建设以及带动能力等四个方面来分析密云区合作社的运行效率。

2.1 合作社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密云区合作社的经营范围不断扩大,除了从事粮食产业和蔬菜产业、花卉、中药材等种植业外,还从事果品业、养殖业、产销业、服务业等。在全区1 4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有种植业345家、果品业348家、养殖业391家、产销业167家、农机服务业36家、手工艺4家、联合社4家、民俗旅游111家、农宅合作社44家(图2)。同时,合作社的服务内容也得到了不断地提升,其中提供产加销一体化的合作社数量较多,达到了946家,占到了合作社总数的65.2%,未实现产加销的合作社达到了504家,占合作社总数的34.8%。从数据可以看出,密云区合作社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经营的种类以及服务的内容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特别是实行产加销的合作社在占比达到了65.2%,说明了合作社发展越来越成熟,一二三产业得到不断地融合,但是经营种类中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比重加起来占到了67.8%,而旅游业这种附加值高的产业仅为14.0%。《北京市密云区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到,密云区虽然拥有高品质的生态资源与文化资源,但从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的能力较弱。密云境内尚有众多湿地、森林、长城、御道、古堡等优势资源,在农业方面,这些地区的合作社依然大部分以种植业、养殖业和畜牧业为主,很少成立以旅游业为主的合作社,旅游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资源利用率较低。

图2 截止2017年7月密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类产业占比Fig.2 Up to July 2017, the proportion of the FPCs in various industries in Miyun

2.2 合作社质量认证、品牌建设和标准化程度低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食品安全越来越受人们关注,人们对农产品的安全要求和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密云区农业局2016年的官网数据,截止2016年底,密云区共有143个合作社通过了农产品质量认证,其中无公害产品认证39家、绿色食品认证24家、有机食品认证34家、原产地理标志认证3家、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QS认证)6家、行业内认证37家。从整体情况看,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的143家合作社仅占到了密云区合作社总数的10.8%。2016年密云区农业局在对622家合作社的调查中,拥有注册商标的合作社有64家,占比10.3%,未拥有注册商标的合作社有558家,占比89.7%;在标准化生产方面,622家合作社中有67家合作社实施了标准化生产,占比10.7%,有555家合作社没有进行标准化生产,占比89.3%。农业局以上调查数据反映了密云区合作社的质量认证、品牌建设以及标准化生产程度低,也从侧面反映了密云区合作社的品牌建设、标准化生产意识薄弱、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不足。

2.3 合作社人才匮乏

2016年密云区农业局在调查统计的622家密云合作社中,有590家合作社的负责人是农民,占比达到了94.8%,其他的分别为企业代表、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代表、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和其他代表,占比分别为1.2%、0.5%、0.4%和3.1%。在622个合作社的第一负责人中,40岁及以上的有488人,占比78.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66人,占比26.7%,大专及以上的有15人,占比仅有2.4%。这说明合作社负责人趋于老龄化,年龄结构不合理,整体文化水平程度较低。在负责人是农民的590家合作社中,村干部有118家,其他的主要为养殖大户和种养大户,虽然他们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能力,但是其经营理念、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等总体上仍然不适应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同时,合作社受农业本身弱势特性的影响,没有经济实力引进经营管理、技术、财会方面的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2]。

2.4 单个合作社的示范带动和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截止2016年底,北京市拥有示范社521家,入社成员21.3万户,带动非成员农户数17.4万户,加入联合社150家;密云区拥有示范社92家,入社成员5.9万户,带动非成员农户数2.9万户,加入联合社22家。表1所示,密云区合作社的示范带动和辐射带动能力均高于其他区,这反映了合作社在示范带动和辐射带动方面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从单个合作社来讲,密云区合作社总数占到了北京市的21.3%,入社成员数占到了北京市的27.5%,而示范社、带动非成员农户数以及加入联合社的合作社数占北京市的比重分别为17.7%、17%和14.7%,这说明单个合作社的示范带动和辐射带动能力并不强。

表1 2016年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和辐射带动能力Tab.1 Demonstration and radiation-driving capacity of the FPCs in Beijing in 2016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各区农业相关网站资料整理。

Data sources:Compilation of Agricultural Websites in Beijing.

由以上分析可知,密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整体运行效率较低,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质量认证和品牌建设以及标准化生产程度低、人才匮乏和单个合作社的示范带动和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3 提高密云区合作社运行效率的对策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合作社作为实现分散的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的载体,在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密云合作社的实际运行情况,应该因势利导的提高合作社的运行效率,促进合作社的转型升级,增强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和带农增收等能力,使合作社更好的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3.1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在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是产业链短,仅仅停留在农产品的生产和初级加工环节;农业产业仅仅停留在农产品种植领域,造成产品附加值低等,这些都影响到合作社经济效益的提高,密云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针对密云区面临的产业问题,合作社应该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发展优势农业主导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推进传统农业产业优化升级[3]。发展优势产业,可以在一些环境好、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重点加快发展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特别是结合盘活闲置农宅发展旅游、农家乐等休闲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包括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和延长农产品可拓展产业链。延长农产品加工价值链,对农业初级产成品进行加工甚至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解决农产品储存时间短的问题,将其加工成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延长可拓展价值链,可以利用某些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可观赏性以及收获季节采摘过程,开发生态观光旅游业。

3.2 加强合作社质量认证、标准化体系建设

加强合作社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设立合作社质量准入机制,对于那些不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合作社实行注销机制,提高合作社质量标准门槛,引导合作社更好更健康的发展。二是加强合作社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政府应该加大对合作社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尽快为那些无法进行标准化生产的合作社配备标准化生产设备,同时派专人指导合作社进行标准化生产,定期开展新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4-5]。三是发挥合作社的示范带领作用。政府对于质量认证体系和标准化体系建设先进的合作社进行奖励,将其培养为全区合作社的中坚力量,发挥此类示范社的模范作用,及时进行总结,推广先进经验。通过对质量认证的严把关和标准化生产的推广,增强合作社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合作社和现代农业的接轨,引导合作社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3.3 加强合作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目前合作社的人才大多数为农民,受文化程度和技术能力的制约,现阶段合作社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合作社快速的发展,需要进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一是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经营管理人员、种养能手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计划,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培养一支懂法律、善经营、会管理、有热情的农民合作社人才队伍;二是以“请进来、走出去”方式,邀请市农业科技有关部门技术人员和农科院专家到合作社开设讲座,现场分析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充分发掘本地人才资源,推荐年青、优秀的合作社骨干成员到高校、科研院所等地学习;三是开设密云区农民合作社学习班,加强合作社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传递相关信息,带动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壮大[6-7]。通过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增强合作社负责人和成员的各方面素质,特别是增强合作社负责人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理念,带领合作社做大做强。

3.4 加强品牌建设

品牌是质量的象征、信誉的保证、标准的承诺、个性的体现以及文化的凝结。合作社的品牌建设有助于合作社进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合作社的竞争能力。在对15家密云区示范社的调查中,有12家负责人认同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但都表示不知道如何进行品牌建设。一方面,合作社要对自己的生产经营进行规范,提升产品的质量;同时,要积极挖掘产品的内涵,对于本地区特色的产品进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如1997年成立的乐平西甜瓜农民专业合作社,重视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化建设,严格把控生产标准,庞各庄西瓜终于在2007年成为大兴西瓜的地理标志产品。另一方面,政府要积极引导合作社进行品牌建设,配备专业的人才对合作社品牌建设进行指导[8]。通过品牌战略,提高合作社的声誉,赢得消费者的信赖,进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3.5 促进合作社发展壮大

密云区合作社种植业、果品业和养殖业超过合作社总数的四分之三,由于这三种产业的的品种差异性低,其市场竞争能力弱,辐射带动能力也较弱,因此发展壮大合作社势在必然。一是可以鼓励合作社加入联合社,联合社在农产品销售和原料购买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可以节约交易成本和中间的杂项费用,能够争取价格交易上的优惠,可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9]。二是鼓励扶持股份合作社和资金互助合作社,合作社和社员订立协议,社员可以以资金、土地、资源等入股,壮大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再有合作社之间可以进行资金互助,在一方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另一方有富余资金的情况下开展资金互助。三是政府资金支持。阻碍合作社发展壮大的最大困难是资金匮乏,因此政府应该加强政策扶持,对于遇到资金困难的合作社进行帮助。同时应该建立适合合作社的融资体系,加强合作社信用评级建设、完善银行对合作社的贷款支持体系,针对合作社的融资需求特点,创新金融产品,解决融资问题[10-11]。

经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密云区的合作社整体运行良好、经营服务多样、有一定的辐射带动能力,对密云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同时,密云合作社也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质量体系认证、品牌建设和标准化生产不足、以及人才匮乏和单个合作社力量较小等问题,需要不断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规范合作社发展、加强人才体系和品牌建设、发展壮大合作社。而提高密云区合作社的运行效率需要合作社、社会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密云北京市标准化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大众标准化》2022年征稿启事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大棚开直播 密云“新农活”
标准化简述
密云区部分古树健康评价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密去360网络春晚 引近万名网友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