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适宜性分析的小城镇空间结构优化
——以淮南市曹庵镇为例

2019-05-08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210037

大众文艺 2019年8期
关键词:淮南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210037)

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盲目扩张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也愈演愈烈1。如何促进城镇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议题。淮南市田家庵区曹庵镇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有学者提出绿色空间对城市自然环境保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并对海绵城市的。《田家庵区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也表明要“建设生态廊道,保护生态环境,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区发展规模,依托山水地貌地质优化城区形态和功能”。因此本文选取曹庵镇为对象,研究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优化城镇的空间结构。

一、概况与方法

1.区域概况

曹庵镇位于淮南市南部,连接合肥、淮南、蚌埠三大城市,具有“交通走廊”之称,同时是安徽省淮南市展示“五彩淮南”的南大门。区位条件优越,交通十分便利,紧邻商合杭高铁线,北距淮南中心城区仅17公里(离市政务中心仅10公里),东接长丰县城11公里,西临寿县古城28公里,南到省会合肥67公里。国道206、合淮阜高速(淮南出入口位于镇内)、淮蚌高速在镇区交汇并贯穿全镇。

该镇整体地势相对平坦,呈现“中高周低、北高南低”的特点。土地利用大致分为4类:耕地、建设用地、绿地、水域。其中,耕地所占比例最大,约为42.74%;建设用地约占15.06%,绿地约占38.66%。水资源丰富,但水系不完整,分布较零散,无河流流经,境内水源主要来自滚庄水库、毛洼水库两座小型水库,坑塘水域面积约为3015亩。

2.数据与方法

二、生态适宜性分析

选取了土地利用、高程、坡度、可达性、水域、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7个因子作为生态适宜性分析的评价指标(图1)。在对指标进行单因子评价时,从1-5对其赋值,分值越高,适宜性越好。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在软件yaahp10.0中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并对7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最后得到土地利用、高程、坡度、可达性、水域、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的权重分别为10.02%、18.42%、15.86%、7.26%、38.72%、4.39%、5.33%。根据权重将7个单因子分析进行叠加得到曹庵镇的综合生态适宜性分布图(图2、图3)。叠加后的综合生态适宜性图显示了整个规划范围内不同区域的综合适宜性等级,为后期曹庵镇空间结构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图1 生态适宜性分析技术路线

图2 生态适宜性评价

三、规划设计

1.空间结构优化

(1)功能结构

根据综合生态适宜性分析结果进行功能划分,对生态适宜性高的区域充分保护,保留绿地、农田,适度发展休闲旅游,而不宜用作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低的地区作为城镇建设用地使用。最终形成三轴、四核、五片区的功能空间结构形式(图3)。三轴:南北生态景观轴线、带状城镇发展轴线、东西合蚌淮高速发展轴线;四核:中部生态绿心核、北部城镇发展主核、东西两侧城市发展次核;五片区:北部高铁发展区、西部物流产业区、东部休闲生活区、南部乡村田园区、中部生态休闲区。

(2)生态结构

在镇区中部生态适宜性高的区域形成一个生态绿心,将其他高生态适宜性区域串联形成5条生态廊道,向曹庵镇全镇范围内进行延伸,使全镇生态资源分布均衡,绿色空间有序发展,各景点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图4)。通过北部滨水景观的打造,加强与北部高铁站区和山南新区之间的衔接,提升中心滨水景观的辐射范围,保证绿色空间的开敞性,视线不受阻碍。将零散的水系根据生态适宜性分析结果进行整合串联,用海绵城市理论对城市雨洪进行合理利用和有效管控,使曹庵镇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3。

图3 功能结构

图4 生态结构

图5 土地利用规划

2.土地利用规划

曹庵镇的土地利用规划依据综合生态适宜性分析结果,在功能结构和生态结构的基础上,完美衔接了山南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图5)。预留的北部对外出入口与山南新区紧密对接,综合考虑部分土地利用属性,可以将山南新区的商业、科研教育功能引入曹庵镇北部片区,以便相互促进发展。

四、结论

文章选取淮南市田家庵区曹庵镇为研究对象,根据综合生态适宜性分析结果,对其进行了生态环境保护下的城镇空间结构优化。城镇建设过程中,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应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充分利用生态适宜性低的地区进行建设用地的布局,生态适宜性高的地区控制开发强度甚至不开发,以减轻环境压力。

注释:

1.邵丽亚.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以重庆市荣昌县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3, 34(6):86-92.

2.李志明, 邱利.英国绿色空间规划的实践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 2018(11):26-32.

3.李志明, 濮佩君.英文文献中的海绵城市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和VOS viewer的知识图谱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16(7):12-18.

猜你喜欢

淮南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研究进展与展望*
五台县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基于“风险—效应”的土地利用空间冲突识别与测度
土地利用变化与大气污染物的相关性研究
又是荠菜花开时
雨中即景
巧用构造法求解一类抽象函数问题
让爱心飞扬
国内历史文化街区研究综述
道路绿化带的不同空间结构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