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及适宜加工贮藏方法

2019-05-05宋智琴杨平飞吴明开

贵州农业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白及晒干块茎

宋智琴, 杨平飞, 刘 海, 罗 鸣, 夏 与, 吴明开*

(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现代中药材研究所, 贵州 贵阳 550006; 2.安龙县欣蔓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 安龙 552400)

白及(Bletillastriata)是兰科白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块茎入药,为历版《中国药典》收载,属于我国传统名贵的中药,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临床上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等[1],又因其花色艳丽,也是一种很好的景观植物。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白及具有抗菌、抗肿瘤、抗溃疡等作用[2-6],除在医药领域具有其他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之外,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烟草工业、化工行业( 包括高档美容产品)[7-12]等,其用途广泛。因其无可替代的神奇疗效和广泛的用途导致了白及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市场主要依靠野生资源进行供应,导致白及野生资源破坏严重。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将其列为国家重点野生植物名录。为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利用组织培养种球建设规范化白及种植基地是解决白及市场供需矛盾唯一出路。而今,白及经过种子无菌萌发获得白及组织培养种茎的技术已经成熟,白及组织培养种茎移栽大田技术也得到突破,白及已经步入开展规模化人工种植之路。中药材属于特殊商品,种植采收后的产地初加工技术直接关系到后续的贮藏和临床应用效果,影响着药材的质量,是药材发展产业链中重要环节。白及在产地加工中,药农根据自己的加工习惯和销售需求,有的直接烘干或晒干,有的随意的蒸或煮后干燥,有的去皮,有的不去皮等,导致白及的质量参差不齐,从而影响白及的药用效果。选择白及适宜的加工贮藏方法对保证珍稀药材白及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对白及不同产地的加工贮藏方法进行研究,筛选出适宜白及的最佳加工贮藏方法,以期为其产业化发展和促进贵州药材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白及块茎:于2016年11月在贵州省现代中药材研究所资源圃采收。其原植物经贵阳中医学院鉴定为兰科白及属植物白及〔Bletillastriata(Thunb.)Reichb. f.〕。

试剂:D-无水葡萄糖标准物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购买,批号:P-012-140730;白及对照品,购买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编号121262-201405。

仪器:HP8453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01-AB型电热鼓风干燥箱,赛多利斯电子天平,数显恒温水浴锅(上海梅香仪器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样品处理采收的白及块茎除去泥土、非药用部位等杂质,用清水洗净,控干水分,备用。

1.2.2新鲜块茎蒸/煮的时间选择在备用白及中挑选大小均匀者混匀,采用四分法取样24份,随机分为8组,每组3个平行试验设计白及开水沸腾状态蒸的时间分别为6 min、8 min、10 min和12 min;沸腾状态煮的时间分别为3 min、5 min、8 min和10 min,经蒸或煮处理后将块茎最大的白及块茎沿中心切开,观察切面情况,判断蒸透心和煮透心的最佳时间。

1.2.3干燥方法挑选大小均匀的白及,采用四分法取样27份,随机分为9组,每组3个平行。随机取8组按如下方法处理:处理1~4为新鲜块茎切片分别于30℃、40℃、50℃和60℃烘干;处理5为新鲜块茎切片晒干;处理6为新鲜块茎切片阴干;基于新鲜块茎蒸或煮的时间选择的试验结果,处理7为新鲜块茎煮8~10 min切片60℃烘干,处理8为新鲜块茎蒸10~12 min切片60℃烘干。《中国药典》2015版中白及加工需要搓去外皮,故处理9,取样1组(3份),用刀轻刮外皮,取新鲜块茎皮,60℃烘干[13-14]。

1.2.4包装贮存方式将鲜茎切片白及60℃烘干至恒重,随机取样12份,每份50 kg,分成4组,分别直接堆放、网袋包装、塑料袋包装、编织袋包装,置于温度(25±2)℃,湿度(60±5)%条件下,贮存1年。

1.3指标测定

1.3.1白及折干率和乙醇提取率 折干率:连续3次称定药材重量不变时,计算折干率。提取率:取白及块茎样品粉末适量,精密称定,置于具塞锥形瓶中,按1∶10的料液比加75%的乙醇,以80℃恒温水浴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1 h,过滤,合并滤液并减压浓缩后,烘干至恒重,计算白及乙醇提取率。

1.3.2白及多糖的测定

1) 标准葡萄糖溶液的制备。取D-无水葡萄糖标准物适量,精密称定到1.0 mg,置于10 mL容量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混匀,配制成0.1 g/mL的D-无水葡萄糖溶液。

2) 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称取上述D-无水葡萄糖溶液0.1 mL、0.3 mL、0.7 mL和0.9 mL于10 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补至1 mL,精密加入5%苯酚溶液(现配)1 mL,摇匀,精密加入5 mL浓硫酸,立即摇匀,于沸水浴中加热20 min,冷却至室温。以蒸馏水同法制备空白对照,在488 nm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浓度C(μg/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y=0.058 9x+0.004 5,R2=0.999 7,表明D-无水葡萄糖在1.574~14.152 mg/L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

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白及块茎样品粉末适量,精密称定,置于具塞锥形瓶中,加约80 mL水回流2 h,冷却至室温,过滤,滤渣经水少量多次洗涤,洗涤液与滤液合并定容至100 mL,摇匀,从中精密吸取0. 2 mL,加无水乙醇0.8 mL,放入冰箱,次日取出,10 000 r/min离心5 min,沉淀再分别加1 mL 80%的乙醇洗涤2次,同法离心,弃去上清液,低温干燥,精密加入1 mL水将沉淀转移至15 mL具塞玻璃试管中,精密加入临配的5%苯酚水溶液1 mL,摇匀,再精密加入5 mL硫酸,摇匀,于沸水浴中加热20 min,冷至室温作为供试品溶液。[15]

4) 样品含量测定。精密称取白及块茎粉末,按1.3.2第3项制备供试品溶液,在488 nm处测定吸光度,每个溶液进样3次,计算白及多糖含量。

2结果与分析

2.1新鲜块茎蒸/煮不同时间的切面情况

新鲜块茎蒸6 min和8 min的白及切面中心有白点和明显的环,未透心,而蒸10 min和12 min的已透心;新鲜块茎煮3 min的白及切面也可见有白点和明显的环,未透心,而煮5 min及以上的均已透心。白及块茎采用蒸制时开水锅沸腾蒸10~12 min,或沸腾状态煮制5~8 min即可。

2.2新鲜块茎不同处理方法白及的质量

2.2.1不同干燥处理白及的质量从表1可知,不同干燥处理方法对折干率、提取率和白及多糖含量都有影响。折干率以新鲜块茎切片60℃烘干最高,为30.63%,鲜茎切片晒干和和鲜茎切片40℃烘干次之,分别为24.82%和24.61%;提取率以新鲜块茎切片60℃烘干最高,为25.33%,煮透切片60℃烘干最低,为17.27%。新鲜块茎切片后烘干的乙醇提取率普遍高于晒干、阴干和蒸煮后干燥;白及多糖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蒸后切片60℃烘干>新鲜块茎皮60℃烘干>煮后切片60℃烘干>鲜茎切片60℃烘干>鲜茎切片50℃烘干>鲜茎切片晒干>鲜茎切片30℃烘干>鲜茎切片阴干>鲜茎切片40℃烘干,其中不同温度烘干时提取率和多糖含量均以60℃最高,综合白及多糖含量及折干率看,蒸透切片60℃烘干的多糖含量最高,折干率也较高,故白及的干燥处理以蒸透切片60℃烘干最佳。

表1 不同处理方法的白及质量

注:表中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下同。

Note: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5% level.The same below.

2.2.2不同包装贮存白及的质量从表2可知,相同条件下,不同包装贮存的白及提取率差异显著,直接堆放的多糖含量最高,为21.44%;编织袋包装的多糖含量最低,为14.03%。综合评定以提取率和多糖含量的乘积计,不同包装贮存的白及质量依次为直接堆放>塑料袋包装>网袋包装>编织袋包装。

3结论与讨论

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是药材生产与品质形成的重要环节,加工的目的是保证药材质量、利于包装、贮藏和运输,防止药材变色、变质、霉烂腐败等影响疗效。试验以白及折干率、提取率和白及多糖含量为指标,考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烘干、多种处理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白及产地加工以蒸10~12 min后切片60℃烘干为最佳,此时折干率为24.65%,提取率为18.40%,多糖含量为37.43%;块茎皮折干率也较高,且提取率和白及多糖含量表现较好,因此在产地加工时可考虑不必特意除掉。贮存时以干燥块茎直接堆放最佳。

白及块茎皮折干率最高可能与其本身细胞排列较紧密的显微结构有关,块茎皮中也有较高的多糖分布,是否与多糖在块茎中贮存的位置有关,靠近表皮位置的细胞贮存多糖量需要进一步试验探讨。不同温度烘干造成多糖含量差异显著,导致此结果的原因可能与白及多糖本身属于大分子链柔性大易变性有关;且在干燥过程中自身仍维持着一定的呼吸作用,需消耗糖分以维持机体的生理活动,因此温度可能成为影响药材多糖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15]。烘干法、晒干法和阴干法对白及多糖的影响也较大,蒸后切片60℃烘干处理下白及多糖含量最高,该结果与邢丽花等[13]研究结果有差异,可能是晒干过程中晒的时间长短和光强度有差异导致,其原因需要进一步证实。晒干、阴干过程中和蒸煮处理时某些成分被损耗或溶出,导致了切片后直接烘干的提取率普遍高于其他处理。无论哪种方法都能使药材干燥,但笔者认为烘干法会使药材中的水分迅速蒸发而达到干燥效果;晒干及阴干的加工过程缓慢、受气候影响较大、温度较低且不易控制、耗时长、水分不易排出,药材中的酶不能迅速灭活导致多糖含量下降。尤其是新鲜块茎不适合直接阴干,一般放置2周以后容易发生变质现象,白及块茎芽部和损伤部位发红、霉变而影响质量。切片后干燥时间短,产地大规模加工时可视天气情况和本身条件采用晒干或烘干的干燥方式。

中药材的贮存,也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关键环节。在贮存过程中,贮存方式是控制水气对中药材影响的关键一环。多数中药材贮存时需要阴凉、通风、干燥的条件,其中通风不仅是要求仓库通风性,也对包装通气性有关。白及块茎本身呈不规则形状,堆放时每个块茎之间的空隙是相互连通透气的,具有较好的透气性;而网袋和编织袋,也具有一定的透气性,但跟堆放相比稍差;塑料袋的透水透气性最差,但能有效保持内部的干燥性。

猜你喜欢

白及晒干块茎
抓捕开锁大王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白及SSR-PCR扩增体系的优化
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别白及粉及其混伪品
某个相同的早晨
块根块茎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与应用
白及国内研究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爱你,感谢你
中药白及的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