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观念调查及提升策略——以浙江省杭州市农村幼儿园为例

2019-05-05熊雷欣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师幼观念高质量

熊雷欣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浙江杭州 311402)

师幼互动,即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人际互动,具体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和过程”[1]。师幼互动是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的互动,不同于课堂互动,它可能发生在区域活动中,也可能发生在集体教学活动或者一日生活的活动中。幼儿园的教育主要通过师幼互动或幼幼互动的形式,促进幼儿获取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它是社会活动的特殊体现[2]。

积极的言语互动、多元互动形式中的高情感投入、教育情感和能力的高敏感性、科学组织安排幼儿的学习、关注幼儿学习品质的提高,是高质量师幼互动特征内隐观念的具体表征[3]。高质量的师幼互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保证幼儿拥有安全健康的心理基础,从而为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认识周围的世界做铺垫。师幼互动的质量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内容。

师幼互动质量观念是师幼互动质量行为的基础,没有科学先进的师幼互动质量观念就无法展现高质量的师幼互动行为。而农村幼儿教育作为我国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也是我国幼儿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农村幼儿园师幼互动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因此,本研究对农村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观念进行初步的调查和研究,从而提出对应的提升策略。

一、研究设计

为全面了解农村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观念的现状,根据随机抽样法,本研究主要选取浙江省杭州市十所农村幼儿园的450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问卷主要涉及两个部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和师幼互动质量观念的状况。其中,有关“师幼互动质量观念”的调查问卷,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引用华东师范大学韩春红关于“教师有关师幼互动质量观念调查问卷”而形成的。该问卷的20个题项选自于课堂互动评估系统( Classroom Assessment Scoring System, CLASS)中的重要行为特征及我们认为对教师观念冲击较大的行为特征。该系统的领域由情感支持、班级组织、教学支持组成,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研究将教师在调查问卷中各题项的得分进行累加,获得教师关于高质量师幼互动的理解水平。该问巻源自 CLASS工具,该评估系统具有良好的信效度[4]。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份450份,收回有效问卷424份,有效调查率为94%。问卷结果采用SPSS软件统计与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观念的总体水平

农村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观念总体水平及其在情感支持、班级组织和教学支持三个维度上得分情况如下,具体调查情况详见表1。

表1 农村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观念总体水平及其各个维度统计描述量

从表1中可以看出,农村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观念总体水平得分为85.549(满分100.00分)。整体看,农村幼儿园教师师幼互动质量观念的总体水平处于中上水平,仍有较大的可提升空间。从农村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观念的三个维度分析,教学支持高于总体水平,稍让人满意,情感支持略低于总体水平,而班级组织在所有维度中得分最低,在师幼互动质量观念提升过程中亟待加强。

(二)农村幼儿园师幼互动的情感支持

师幼互动中的情感支持,这里指师幼和幼幼间互动(包括语言与非语言互动)中呈现的各种积极情感或消极情感,教师意识和回应儿童的学业和情感需要的敏感性,以及教师尊重儿童的观点、鼓励儿童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行为。该维度在师幼互动质量观念所有维度中得分排名第二,说明该项行为有一定行为特征明显性,具体调查情况详见表2。

表2 农村幼儿园师幼互动中的情感支持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各题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1题“利用闲暇时间,和幼儿简单的聊聊天,聊聊发生在他们生活中幼儿园以外中的事情”(M=4.43);2题“幼儿之间经常互相帮助”(M=4.41);4题“活动安排中,教师经常会多准备一些活动内容,供幼儿选择”(M=4.25);3题“老师的活动安排,会因为某个幼儿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观点而做出调整”(M=3.99)。得分相对靠后的两道题分别属于教师意识和回应儿童的学业和情感需要的敏感性,以及教师尊重儿童的观点、鼓励儿童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行为。

(三)农村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班级组织

师幼互动中的班级组织,指教师提出清晰的行为期望、有效防止和纠正幼儿不当行为的行为管理能力,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完成常规任务,提供各种活动让儿童有机会参与学习的课堂效率,以及教师提高幼儿学习兴趣、鼓励儿童持续的参与活动的教学安排能力[5]。该维度在师幼互动质量观念所有维度中得分排名最低,说明农村幼儿园师幼互动中的班级组织存在严重问题。其题项为问卷第二部分的5、6、7、8、9、10和11,具体调查情况详见表3。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具体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9题“在开展活动前,充分准备好了幼儿活动需要的材料”(M=4.60);8题“在对某个幼儿进行指导时,不时看看班级里其他孩子的情况”(M=4.41);11题“在活动结束后,经常会总结一下,告诉幼儿这次活动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本领”(M=4.38);5题“一日活动安排中,安排了许多值日生等工作,让幼儿承担一些管理班级的工作”(M=4.12);10题“在活动前,经常会告诉幼儿活动的内容,从活动中我们可以学会什么本领”(M=3.97);7题“幼儿经常跑到老师跟前进行求助”(M=3.54)和6题“活动中,不强求幼儿的坐姿,允许他们在有限的范围内动来动去”(M=3.29)。排名靠后的两题得分相对较低。

表3 农村幼儿园师幼互动中的班级组织

(四)农村幼儿园师幼互动的教学支持

师幼互动中的教学支持,指教师通过各种形式促进儿童认知和高级思维能力发展的能力,是否能够给予恰当的反馈,从而促进儿童的学习、对知识的理解并鼓励儿童持续参与活动的能力,以及教师在与儿童互动中为了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而提供的语言刺激的数量和质量[5]。该维度的得分在师幼互动质量观念所有维度中最高。可见,该项互动是做的最好的。其题项分别为问卷第二部分的12、13、14、15、16、17、18、19、20,具体调查情况详见表4。

表4 农村幼儿园师幼互动中的教学支持

其中,20题“在对幼儿的行为或作品进行评价时,经常给予幼儿具体的反馈(如:这架飞机尾巴做得很漂亮,如果机翼做得再长些就更漂亮了)”的平均得分为4.60;15题“在活动中表扬孩子时,更多地表扬他们为完成某项作品或任务而做出的努力,并不仅仅表扬完成质量的高低”的平均得分为4.57;19题“在活动中,鼓励幼儿之间对话”的平均得分为4.56;14题“在学习一些新本领、新知识时,经常联系到幼儿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和本领”的平均得分为4.55。后续的延伸:12题“在活动中,经常提一些‘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帮助幼儿进行思考”的平均得分为4.53;13题“在学习一些新本领、新知识中,经常将幼儿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和本领结合起来”和18题“在活动中,使用丰富、富有变化的语言和幼儿进行交流”的平均得分为4.50;16题“在活动中,经常描述自己的行为和做事情的步骤,让幼儿知道教师在做什么”的平均得分为4.27;17题“在活动中,经常描述其他孩子在做什么和他们是怎么做的”的平均得分为4.06。

三、讨论与分析

(一)教师关于情感支持中高质量师幼互动的理解偏弱

从调查中发现:农村幼儿园师幼互动中情感支持的总平均得分M=4.271,按百分制算为85.42分。其中,第3题“老师的活动安排,会因为某个幼儿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观点而做出调整”平均得分M=3.99;第14题“活动安排中,教师经常会多准备一些活动内容,供幼儿选择”平均得分M=4.25。得分相对靠后的两道题分别属于教师意识和回应儿童的学业和情感需要的敏感性,以及教师尊重儿童的观点、鼓励儿童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行为。由此可见,教师对高质量师幼互动中尊重儿童的高度认可不够,这说明教师在情感支持领域中高质量师幼互动的理解偏弱。

(二)教师关于班级组织中高质量师幼互动的理解最弱

在高质量师幼互动的三个维度中,班级组织的得分是最差的,同时还出现了参差不齐的个体差异性。其中,10题“在活动前,经常会告诉幼儿活动的内容,从活动中我们可以学会什么本领”(M=3.97)和11题“在活动结束后,经常会总结一下,告诉幼儿这次活动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本领”(M=4.38),这两个题项是关于教学安排中澄清学习目标中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和总结策略,可见教师对总结策略的认同明显高于对先行组织者策略的认同。7题“幼儿经常跑到老师跟前进行求助”(M=3.54)和6题“活动中,不强求幼儿的坐姿,允许他们在有限的范围内动来动去”(M=3.29),可见,教师对于活动中幼儿的坐姿有一定的要求,对他们在有限范围内走动缺乏容忍,且对幼儿主动进行求助的引导和支持不够。

(三)教师关于教学支持语言示范中高质量师幼互动的理解偏弱

在高质量师幼互动的教学支持调查中,排名靠后的两题——16题“在活动中,经常描述自己的行为和做事情的步骤,让幼儿知道教师在做什么”的平均得分为4.27;17题“在活动中,经常描述其他孩子在做什么和他们是怎么做的”的平均得分为4.06,属于高质量师幼互动教学支持中的语言示范的自我描述和平行描述,虽然平均得分达到了4分以上,但是与其他方面的认同度相比,有明显的区分。可见,教师对于高质量师幼互动教学支持中的语言示范的自我描述和平行描述的认同度并不高。

四、对策建议

(一)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师幼互动的认识水平

要想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师幼互动的认识水平,需通过专业的培训,增加教师的知识,提升教师的理念水平,从而使教师转变陈旧落后的理念,形成科学的理念。比如,在调研中发现教师对总结策略的认同明显高于对先行组织者策略的认同,这通常是教师在师幼互动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认识水平较低所致。有研究通过关注教师关于师幼互动的观点、教师的信念、态度等对师幼互动质量的影响,通过改变教师的观点、信念和态度较为有效地提高了师幼互动质量[6]。在培训过程中,除了让教师学习专业的师幼互动知识,还要将具体理论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促进教师全面深刻的理解师幼互动的概念,更新教师的知识,以改变其观念,让教师认识到师幼互动存在于每一个细微的环节,从而改变教师在师幼互动的中的具体行为,最终提升师幼互动的质量。

(二)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师幼互动中的敏感性水平

师幼互动中的教师敏感性是指教师对幼儿的需求能够及时地给予回应,满足其合理的需求,这种回应不仅包括语言、动作,也包括教师的表情和眼神等。“老师的活动安排,会因为某个幼儿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观点而做出调整”。该题在调研中得分相对较低,说明教师意识和回应儿童的学业和情感需要的敏感性较低。在幼儿园中,幼儿经常会向教师间接或直接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教师很容易因为忙碌或者缺乏耐心而忽略,甚至无视或直接的拒绝。而在平时的一日生活中,幼儿在自然展现中表现出的一些问题,教师就更难敏感地捕捉到。无论是忽视、无视,还是拒绝,在师幼互动中对幼儿来说都是一种互动和回应,只是这种互动和回应是负面的,没有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如果起作用,很可能是负面的作用。高质量的师幼互动,要求教师要及时地回应幼儿的需求,如果是合理地拒绝幼儿的需求,要说明理由。如果幼儿内心有需求但没有清楚地表达,教师需要敏感地体察,并善于通过眼神或者其他肢体语言去与幼儿互动。通过这些及时的回应,向幼儿传递爱与关心,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和尊重,从而达到高质量的师幼互动。

(三)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对儿童的尊重水平

高质量师幼互动除了看得到的形式上的互动,还包括看不到的互动,即教师和幼儿在精神及心灵上的互动。教师应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7]。“活动安排中,教师经常会多准备一些活动内容,供幼儿选择。”这充分展现了教师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幼儿教师对儿童的尊重,是两者在精神和心灵上高质量互动的前提。尊重,既指平等的师幼关系,也指教师对儿童能力的信任,还包括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性的尊重,以及对儿童学习的主体地位的尊重。教师拥有鼓励儿童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行为,让儿童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儿童能够就有机会进行选择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这种被充分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才能保证高质量的师幼互动。

猜你喜欢

师幼观念高质量
维生素的新观念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关注幼儿日常生活 开展师幼有效互动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健康观念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