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内膜息肉对不孕症患者的影响

2019-05-04王瑜张少静张少娣镡丽霞

中国医药导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

王瑜 张少静 张少娣 镡丽霞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对不孕症患者妊娠情况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接诊的340例不孕症患者,其中140例助孕失败患者(A组)及200例未助孕患者(B组),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分析。A组中子宫内膜息肉69例,无子宫内膜息肉71例;B组中子宫内膜息肉98例,无子宫内膜息肉102例。观察不同年龄段、不同孕产史、不孕时间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状况,并进一步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妊娠发生率。 结果 不同年龄段、不同孕产史、不孕时间患者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中,子宫内膜息肉摘除者的妊娠成功率明显高于无子宫内膜息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中,子宫内膜息肉摘除者的妊娠成功率稍高于无子宫内膜息肉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导致患者不孕的重要因素,会对助孕产生影响,降低妊娠率,因此,对于不孕症患者,应该在早期及时予以宫腔镜检查,一旦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应及时摘除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妊娠成功率。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妊娠成功率;助孕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673-7210(2019)03(c)-0098-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ndometrial polyp on the pregnancy status of infertility patients. Methods From July 2016 to July 2018, in Shijiazhuang First Hospital, 340 infertility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mong them 140 failed to assist in pregnancy (group A) and 200 without assist pregnancy (group B). In group A, there were 69 cases with endometrial polyp, 71 cases without endometrial polyp; in group B, there were 98 cases with endometrial polyp, 102 cases without endometrial polyp. The incidence of endometrial polyp in different ages, different maternal history, and infertility years were observed, the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further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 of endometrial polyp of patients in different ages, different maternal history and infertility (P < 0.05); in group A, the pregnancy success rate of endometrial polyp excis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without endometrial poly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in group B, the pregnancy success rate of endometrial polypectomy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without endometrial polyp,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Endometrial polyp is important factor leading to infertility in patients, it may affect the pregnancy and reduce the pregnancy rate. therefore, for patients with infertility, hysteroscopy should be performed in the early stage, once endometrial polyp is found, they should be timely removal to improve the patients′ clinical pregnancy success rate.

[Key words] Endometrial polyp; Infertility; Pregnancy success rate; Assist pregnancy

在妇科临床中,子宫内膜息肉是宫腔内常见多发病,属于常见良性病变,引发因素为子宫内膜基底层局灶性增生[1]。当息肉较小时,临床症状不明显,但随着息肉突入宫颈口或者明显增大就会引发患者阴道血性分泌物以及子宫异常出血等症状[2]。在当前,我国不孕症的发病率明显递增,而其中子宫因素是引发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子宫内膜出现息肉,会对内膜易受性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导致受精卵着床失败[3]。多项研究[4-5]提示,子宫内膜息肉会严重影响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率。可见对子宫内膜息肉的研究对于预防不孕症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对子宫内膜息肉与患者不孕年限、年龄以及孕产史等情况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接诊的140例助孕失败者以及200例未助孕者共340例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入组者均经检查确诊为不孕症;②入组者的月经期、月经量无异常。排除标准:①雌激素、泌乳素以及尿黄体生成素异常者;②合并有卵巢肿瘤、子宫肿瘤等;③宫腔黏连等宫腔相关病变;④无法配合治疗者;⑤入组资料不全;⑥均无宫腔镜、腹腔镜检查的禁忌证;⑦近期均服用过激素类药物。依据以往助孕情况将患者分为A组(助孕失败)与B组(未助孕),A组140例,其中子宫内膜息肉69例,平均年龄为(34.63±4.24),平均不孕时间为(6.41±3.62)年,平均助孕次数为(1.71±1.50)次,输卵管堵塞50例;B组200例,其中子宫内膜息肉98例,平均年龄为(33.53±3.72)岁,平均不孕时间为(6.12±3.71)年,平均助孕次数为(1.64±1.13)次,输卵管堵塞5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时间、助孕次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和/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340例患者均予以宫腔镜检查,月经干净后1周给予局麻,取患者膀胱截石位,铺巾消毒后确定子宫大小及位置,使用扩宫棒对宫颈予以扩张处理,一般情况扩张至5~6号为宜。随后经阴道将宫腔镜镜头置入宫颈管进行观察,包括宫腔前壁、后壁、子宫角、输卵管开口、子宫宫底等部位,检查中若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纵隔子宫、可疑子宫内膜结核等,取标本送检。其中A组发现子宫内膜息肉69例,B组发现子宫内膜息肉98例,均及时予以摘除手术,术中扩张宫颈摘除息肉并搜刮宫腔,从而去除较小的弥漫性息肉,送入病理检查,对于无子宫内膜息肉者,则取少许的内膜组织送至病理检查,全部患者均在检查和/或术后1个月尝试妊娠。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在≤28岁、>28~<34岁以及≥34岁三个阶段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情况;比较分析息肉发生率;比较不同不孕年限(<2年、2~5年、>5年)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比较不同孕产史(原发不孕、继发性不孕;人工流产、无人工流产;经产妇与未经产妇)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子宫内膜息肉者在摘除息肉后的妊娠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40例不同年齡段患者的子宫内膜息肉情况

340例患者中,年龄段不同,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也不同,其中≤28岁患者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为40.00%,显著低于>28~<34岁年龄段患者的54.48%,同时也明显低于≥34岁年龄段患者的60.71%,不同年龄段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随着年龄增加,不孕症患者发生子宫内膜息肉的概率增大。见表1。

2.2 340例不同孕产史患者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情况

原发不孕者中出现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继发性不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人工流产患者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显著低于无人工流产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经产妇中未发现子宫内膜息肉,明显低于未经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340例不同不孕年限患者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情况

340例患者的不孕时间为1~13年,平均(6.11±2.59)年。其中不孕时间>5年患者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为75.28%,明显高于2~5年患者的40.98%,同时也明显高于不孕年限<2年患者的3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不孕年限长的患者,其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较高。

2.4 A、B两组中各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手术摘除后与无子宫内膜息肉者的妊娠率比较

A组中,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为63.04%,显著高于无子宫内膜息肉者的3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中,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为50.60%,稍高于无子宫内膜息肉者的49.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证实,当子宫内膜基层出现局限增生进而形成纤维结缔组织,此时可导致子宫内膜腺体增大或者血管壁增厚,最终形成了突向宫腔的息肉[6-7]。目前,对于子宫内膜息肉的主要发病机制与诱因尚不清楚,没有一定的结论,但大量相关研究显示[8],子宫内膜息肉可能与机体内分泌失调以及子宫炎性病变有一定的关系。在子宫内膜息肉中,有部分为小型息肉,这一阶段临床症状较少,而随着息肉增大直至突入子宫颈管,就会发生感染甚至坏死,进而会诱发患者出现血性分泌物以及子宫异常不规则出血。在相关研究中[9-10],学者们认为子宫内膜息肉会长时占位子宫腔,极易影响子宫内膜的易受性,导致易受性下降并加快了局部雌激素的分泌进而干扰了内膜的蜕膜化反应,导致精子运输较差,精子着床的成功率也明显下降,最终直接影响患者的妊娠率。

依据有关报道[11-12],在患者青春期后的任意一段时间均可能发生子宫内膜息肉,直接影响因素包括激素水平变化、炎性造成的刺激以及细胞凋亡等。当患者进入绝经期后,机体的雌激素水平会随之降低,雌激素经血液循环并依据肾上腺皮质生成的雄烯二酮而贮存于脂肪组织当中,随之可转化为雌酮,并可以作用于子宫进而最终形成了子宫内膜息肉。也有研究提示[12-13],年龄的变化会引发机体内分泌的变化,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在本研究中,结果可见≤28岁患者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为40.00%,随着年龄增长,在>28~<34岁年龄段,发病率为54.48%,≥34岁患者发病率达到60.71%,可见随着年龄增长,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也随之升高,由此证实其与患者年龄变化有关。此外也有研究显示随着患者不孕年限的增加,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也有所递增[14-15],在此次结果中显示,<2年、2~5年以及>5年患者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分别为30.23%、40.98%、75.28%,数据呈现递增趋势,结果提示随着不孕年限的延长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相应升高。

也有相关研究提示[11,13,16],患者的孕产史对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有一定影响,在本次结果分析中提示,原发不孕者中出现子宫内膜息肉的比率要明显高于继发性不孕者,而人工流产者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明显低于无人工流产史者,这是因为在行人工流产中,一同将息肉刮除有关。结果还表明有过分娩的患者,息肉发生率较低,结果中经产妇息肉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未经产妇的14.05%。

大量研究提示,对于助孕失败者,子宫内膜息肉的情况十分明确,而相对应无子宫内膜息肉者的不孕原因还不能完全确定,尚存在其他影响因素,同时相关分析提示,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予以摘除手术治疗后,促进了患者输卵管的通畅性,进而显著提高其妊娠成功率[17-20]。本研究分析结果提示,助孕失败者行息肉摘除后,其妊娠成功率高达63.04%,明显高于无息肉者的36.96%;结果还提示在未助孕者中,行息肉摘除者在经自然妊娠或者助孕治疗后,妊娠成功率达到50.60%,但无息肉者的妊娠成功率也达到49.4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在助孕阶段,应及时排除子宫内膜息肉的可能并给予摘除手术治疗,从而提高妊娠率。

综上所述,对于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会直接影响精子着床进而降低患者的临床妊娠成功率,因此要在早期给予宫腔镜检查,确定有无息肉,一旦发现应及时给予患者摘除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相关研究对于预防不孕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蔺军敏,陈燕如,刘连连,等.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及与不孕关系的相关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4):2978-2980.

[2]  冯苗,李素春,潘萍,等.1372例不孕妇女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宫腔镜检查与病理对照研究[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5,34(2):112-115.

[3]  吴佩蔚.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6):905-907.

[4]  陈玉清,唐教清,黄孙兴,等.子宫内膜息肉对不孕患者临床妊娠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3, 34(6):906-910.

[5]  吕莎,许晓晓.不孕症患者526 例宫腔镜检查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7,44(03):76-78.

[6]  牛婧雅,顾倪浩,袁瑞.关于子宫内膜息肉和内膜息肉切除术对不孕症患者妊娠率影响的系统评价[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6,41(3):286-291.

[7]  彭雪冰,黄晓武,夏恩兰.子宫内膜息肉对生育能力的影响[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7,36(3):230-233.

[8]  Inoue T,Kitajima M,Taniguchi K,et al. Three-dimensional saline-infusion sonohysterography is useful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endometrial polyp [J]. J Obstet Gynaecol Res,2016,42(7):855-859.

[9]  Bueloni-Dias FN,Spadoto-Dias D,Nahás Neto J,et al. Predictive factors for occurrence of endometrial polyp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J]. Rev Bras Ginecol Obstet,2014, 36(11): 489-496.

[10]  陈玉清,方瑞丽,杨欢,等.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特征及息肉摘除术后对妊娠影响的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7,26(1):67-69.

[11]  覃曉,徐文生.TCRP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相关因素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32 (3):446-448.

[12]  李悦,赵慧,黄冰玉,等.不孕症患者促排卵治疗对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 41(3):648-651.

[13]  张艳青.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后EP合并不孕患者的妊娠结局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7,18(1):69-70.

[14]  叶昕,葛晨蕾.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特征及息肉摘除术后对妊娠影响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6):26-28.

[15]  Zhu H,Fu J,Lei H,et al. Evaluation of transvaginal sonography in detecting endometrial polyps and the pregnancy outcome following hysteroscopic polypectomy in infertile women [J]. Exp Ther Med,2016,12(2):1196-1200.

[16]  杨然,冯磊.宫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息肉型不孕症患者激素表达水平及预防的影响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0):1535-1537.

[17]  王淑丽,王秋霞,张茹,等.子宫内膜息肉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复发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2):3917-3919.

[18]  李悦,赵慧,黄冰玉,等.不孕症患者促排卵治疗对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 41(3):648-651.

[19]  陈丽影,王燕婷,梁美玲.两种术式治疗有生育要求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5):38-40.

[20]  黄海英.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相关高危因素的临床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8):167-170,192.

(收稿日期:2018-08-31  本文编辑:苏   畅)

猜你喜欢

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
假排卵与不孕症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的临床分析
宫腔镜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的疗效对比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疗效对比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60例临床分析
宫腔镜电切手术用于子宫内膜息肉导致异常子宫出血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氯米芬结合热敏点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32例
中药联合针刺治疗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