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骨折术后水肿应用弹力袜进行Buerger运动的临床效果

2019-05-04冯玮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7期
关键词:下肢骨折水肿效果

冯玮

[摘要]目的 研究下肢骨折术后水肿采用弹力袜进行Buerger运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出现水肿症状的下肢骨折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仅行Buerger运动治疗;治疗组术后采用弹力袜行Buerger运动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水肿控制效果、术后下肢肿胀程度、運动前后视觉模拟(VAS)评分、水肿消失时间、术后住院总时间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后水肿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肢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肿消失时间和术后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运动后的VAS评分低于运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运动后的VAS评分低于运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该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骨折水肿患者在术后采用弹力袜行Buerger运动治疗,能在短时间内减轻肿胀程度,控制疼痛,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从而缩短住院治疗时间,使病情的治疗效果提升。

[关键词]水肿;下肢骨折;弹力袜;Buerger运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3(a)-0220-03

术后出现水肿症状的下肢骨折患者实施积极的消肿对症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除实施系统的药物预防性治疗干预外,在术后实施科学的康复治疗也是治疗的一个重点。下肢骨折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创伤骨科类疾病,在手术治疗后,患肢部位可能会伴随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和疼痛症状,这已成为导致该类患者在术后血液呈高凝状态,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一个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症状的出现,还可能会导致皮肤局部坏死的发生,对骨折及伤口的愈合造成较严重的不良影响[2-3]。本研究探讨出现水肿症状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采用弹力袜行Buerger运动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术后出现水肿症状的下肢骨折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0~71岁,平均(45.3±5.9)岁;左下肢骨折13例,右下肢骨折17例;骨折发生时间1~16 h,平均(5.4±0.8) h;踝关节骨折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4例,股骨干骨折5例,胫骨骨折11例,髌骨骨折3例。治疗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2~73岁,平均(45.1±5.5)岁;左下肢骨折11例,右下肢骨折19例;骨折发生时间1~18 h,平均(5.7±0.6) h;踝关节骨折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5例,股骨干骨折7例,胫骨骨折9例,髌骨骨折3例。两组的一般比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下肢骨折患者;②年龄25~60岁;③意识清楚,能合作;④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深静脉血栓、感染、动脉硬化及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②昏迷、气管切开、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精神失常或智力及认知功能低下,不能配合者;③腿部和足部有皮炎、溃疡,出血坏疽等不能穿弹力袜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术后仅行Buerger运动治疗,具体做法为。①患者平卧,将下肢适当地抬高45°左右,维持1 min左右;②对患者的足部进行背屈与跖屈、左右摆动训练,足趾上翘并伸开后再收拢,直至足部的颜色变为完全粉红色,持续时间控制在2 min;③完成上述训练后,卧床休息3 min;④足趾适当的抬高,并对足跟进行运动,每次进行10次左右。整个动作的时间控制在10 min,在患者进行运动的过程中,对于一些不能够完成的患者,可由护士或家属协助完成。治疗组术后采用弹力袜进行Buerger运动治疗,具体做法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术后的第1天开始,指导患者穿弹力袜,在住院期连续穿着,每次换药时候可脱掉,换好药后立即穿上,直至骨折部位手术切口完全愈合为止[5]。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下肢骨折术后水肿控制效果;②术后下肢肿胀程度;③运动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分数从0~10分,分数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严重;④水肿消失时间和术后住院总时间;⑤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疼痛)。

肿胀程度评价标准。轻度:肢体的皮肤出现肿胀,但皮纹仍然存在,用手指进行挤压,软组织会出现轻度的下陷,但平复的速度相对较快;中度:皮肤肿胀程度较为明显,皮纹已经完全消失,用手指进行挤压,软组织的下陷程度较为明显,平复速度相对缓慢;重度:皮肤处于极度肿胀状态,皮肤上有水泡分布,甚至发生紫绀[6]。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临床治愈:下肢肿胀症状彻底消失,没有对骨折术后恢复治疗计划的实施造成任何影响;有效:下肢肿胀症状明显减轻,骨折术后恢复治疗计划的实施略受影响;无效:下肢肿胀症状没有减轻,骨折术后恢复治疗计划的实施受到严重影响[7]。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水肿控制效果的比较

治疗组术后水肿控制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术后下肢肿胀程度的比较

治疗组术后下肢肿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运动前后VAS评分的比较

治疗组运动后VAS評分低于运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运动后VAS评分低于运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该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4两组水肿消失时间和术后住院总时间的比较

2.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不良事件仅有1例(疼痛,3.3%),少于对照组5例(疼痛,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P<0.05)。

3讨论

通过Buerger运动方式对术后出现水肿症状的下肢骨折疾病患者实施康复干预,可以对肢侧枝循环状态的恢复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使患肢的血运得到显著改善,使血液循环速度明显加快[8-9]。长时间将患肢抬高,会人为的造成肢体缺血,使病情变得更加严重,当足部保持下垂状态的时候,可以人为的造成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10]。Buerger运动在患者保持仰卧状态时,将患肢适当的抬高,可使毛细血管及静脉血液回流速度明显加快,使组织间的静脉压水平减低,使患肢局部的肿胀程度得到有效的控制;当患者坐起来的时候,足部垂于床边,使动脉系统处于被动性充血状态,对毛细血管及淋巴管网的充盈、收缩过程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其调节机能明显加强,对肢体供血起到一定的帮助[11-13]。骨折或长期卧床接受治疗的病患,选择穿着医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弹力袜,能使下肢深静脉血栓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对术后下肢水肿进行有效的控制[14-15]。

本研究中,术后采用弹力袜行Buerger运动的治疗组术后水肿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行Buerger运动治疗的对照组,术后出现的不良事件低于对照组,且水肿消失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也短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下肢骨折患者出现术后水肿后采用弹力袜行Buerger运动的优势性和有效性,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要进一步发挥该项技术的优势,使更多患者的病情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控制,使其转归更加的理想。

综上所述,出现水肿症状的下肢骨折患者在术后采用弹力袜行Buerger运动治疗,能在短时间内尽情肿胀程度,控制疼痛,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缩短住院治疗时间,使病情的治疗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1]谢煜,任冰,刘云.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骨科大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6):667-670.

[2]张萌.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要点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8):146-147.

[3]王梅生,陈建军,周斌等.组合式外固定器在复杂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 29(4):396-398.

[4]王令权,杨桁,李鹏,等.传统切开复位与LCP结合MIPO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2015, 36(2):230-231.

[5]何贤峰,朱李梅,张经纬,等.微创接骨板与皮外钢板固定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医学杂志,2014, 94(48):3826-3827.

[6]童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100例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3):183-184.

[7]刘宝红.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措施探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6):1003-1004.

[8]陈德明,徐晓阳,王蔚,等.微创手术MIPO对肱骨干中段骨折患者术后创伤指标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2):1311-1312.

[9]邹先平,徐天勤,丁建彬,等.组合式外固定器在复杂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3):187-188.

[10]吴珊瑚,何荷蕃,梁进伟. 83例颈椎骨折并颈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校医,2013,27(8):624,627.

[11]陈秀华.护理干预在43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6(19):115-116.

[12]刘婉婉.行为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1):85-87.

[13]黎凌云,李建赤,梁江声,等.应用间歇性气体压缩装置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7(3):36-38.

[14]程锦珍,邱雪,周仲辉,等.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9):11-12.

[15]郑明香.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5(36):115-118.

(收稿日期:2018-06-04  本文编辑:崔建中)

猜你喜欢

下肢骨折水肿效果
水肿是怎么回事,该怎样消除水肿呢?
从水肿捕捉疾病的蛛丝马迹
灵动耳环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探析
下肢骨折术后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药外敷配合接骨丸内服治疗下肢骨折的效果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伪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