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雀啄灸治疗仪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9-04-27汪亚群吴人照杨桂芬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红外线治疗仪康复训练

孙 迪 汪亚群 吴人照 芦 丹 杨桂芬

1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12

3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 浙江 杭州 310007

笔者采用大力神雀啄灸治疗仪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中风(缺血性脑梗死)的住院或门诊患者5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24例、对照组27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龄67.00±8.82岁。对照组中男20例,女7例;平均年龄69.00±9.4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①于安静状态下发病;②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③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④一般发病后1~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⑤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⑥应做头颅CT或MRI检查;⑦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大力神雀啄灸治疗仪(型号:DSH-500型)治疗,取穴:关元、足三里及手三里穴。对照组采用艾条雀啄灸治疗,取穴同观察组。两组均每次每穴治疗10min,2次/d,每周5次,周末休息2d。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价指标:采用Fugl-Meyer评分量表[2]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3]对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

3.2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81.96±16.755△▲59.93±10.784例数24 27治疗前54.71±17.782 45.85±15.985

3.3 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79.79±17.351△▲57.59±21.899例数24 27治疗前42.71±12.157 34.81±14.838

4 体会

雀啄灸属于艾条悬起灸中的一种简单的操作方式。传统雀啄灸操作时常需一人一艾条一腧穴的刺激,耗时耗力,其产生的烟雾,施术者长期吸入可能危害健康,且艾条燃烧容易引起火灾,这些缺点极大地制约了雀啄灸的临床推广。雀啄灸治疗仪由传统雀啄灸发展而来,它的红外线发生装置采用了仿照艾条的较宽波谱的红外线,同时模拟传统雀啄灸的施治方法,通过自动传感器分析受试者指尖动脉搏动节律,自动提取接受者的心率(微循环)信号,调制红外线发生装置,发出与微循环节律一致的脉动红外线。笔者选取腹部的中风施灸要穴“关元”为主穴,再根据“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分别选取“手三里”及“足三里”作为配穴以兼顾上下肢。

猜你喜欢

红外线治疗仪康复训练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红外线触摸屏的专利技术综述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红外线遥控电风扇
一种基于MSP430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
红外线防近视仪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