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祛湿补肾汤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水平的影响

2019-04-27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尿素氮难治性肌酐

卢 冰

浙江新安国际医院 浙江 嘉兴 314001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久治不愈,常会引发其他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临床上多采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类药物治疗,但疗效欠佳,副反应较多[1]。本次研究旨在观察祛湿补肾汤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的影响。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辨证属气阴两虚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观察组男28例,女13例;平均年龄36.27±17.48岁;平均病程3.26±1.65年。对照组男26例,女15例;平均年龄37.14±18.26岁;平均病程3.47±1.28年。两组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患者满足:①年龄≥18岁;②经检测确诊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③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慢性肾脏病分期≤2期。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给予患者口服泼尼松1㎎/㎏/d,8周后减少剂量继续口服。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祛湿补肾汤口服。药物:苍术、白术、知母、益母草、柴胡、黄芪、连翘各10g,丹参、蒲公英、牛膝、山药、茯苓、旱莲草、白花蛇舌草各15g,焦山楂、焦杜仲各12g,生甘草3g。每日1剂,早晚分服。

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①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②两组中医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拟定疗效标准。痊愈: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且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且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未有任何改善甚至加重,且证候积分减少<30%。③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比较(±s,mmol/L)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比较(±s,mmol/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血清肌酐治疗前106.28±12.14 105.64±11.29观察组对照组41 41治疗后83.07±9.15*98.27±8.46尿素氮治疗前6.58±0.87 6.63±0.79治疗后4.03±0.49*5.97±0.64

3.3 两组中医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疗效比较

3.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4 体会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是常见高发病率的内科疾病之一,临床上多采用激素治疗,但易致患者后期对激素产生依赖或耐药性,且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久治不愈,临床上甚为棘手。中医学认为,肾中藏真阳、真阴,全身的体液均需经过肾脏的蒸腾作用而布散全身,使得各腑脏得以濡润;人体的精微物质以及精气均依靠肾脏收藏和气化。若邪气侵入肾脏,或劳逸失养等因素而导致肾气不足时,气化失司,肾之主水功能便会受到损害,水液得不到蒸腾便会产生水肿。因而治疗应当重视固肾、补肾之法,兼以祛湿。祛湿补肾汤方中,黄芪、山药、焦杜仲、牛膝益气补肾;知母、旱莲草滋补肝肾之阴;茯苓、苍术、白术、益母草、丹参、焦山楂、柴胡健脾化湿,活血行气利水;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连翘清热解毒祛邪;生甘草调和诸药。

本次临床观察结果表明,祛湿补肾汤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显著降低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尿素氮难治性肌酐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尿素氮变化、变化规律及变化的意义分析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血肌酐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糖尿病肾病超滤过检出中的作用
血肌酐、胱抑素C、简化MDRD和Le Bricon公式在评估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中的作用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尿素氮在白浆土中转化的影响
不同密闭材料硫包衣尿素氮素释放特性及对夏玉米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