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助力班级管理

2019-04-26王玉珍

文教资料 2019年5期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小学教育班级管理

王玉珍

摘    要: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思想是将班级归属权交给学生,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之下,建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班级文化,积极探索学生教育、自由发展的新理念,结合班级特点实行符合学生年龄的文化建设模式,使班级内自我管理成为一种趋势,让自主学习成为根深蒂固的思想。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潜移默化地受到班级文化的熏陶,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向其他优秀同学靠近,使学生自我管理成为一种趋势,让学生的行为受到约束,使班级文化成为一种无形的规则。

关键词: 小学教育    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管理

良好班级文化的作用不言而喻,具有长期性的特性,孩子在这种班级文化氛围中生活学习,随着时间的增加,慢慢就会拥有某种特性,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何培养这种班级文化,培养何种班级文化,班主任需要结合自身班级的特点,结合每个学生的优势与特质,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班级文化可以是一种实体文化,也可以是一种信念文化,对于实体文化就是一些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比如教室侧面墙体上的标语,教室后面展示墙体上同学的书法作品、绘画作品或者其他作品。教育家曾说:“即便是在灌溉花草树木,或者张贴图片和标语,又或者使用字报与广播的形式,我们都是从学习审美,培养审美的过程中,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寻找育人的最好方式,最终连墙壁也在说话。”教室作为一个学生长期生活与学习的地方,应当是一个充满仪式感的地方,班主任要增加尽可能多的学习元素,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受到熏陶,例如可以在教室的图书角多挂几幅学生自己书写的励学作品,可以是一幅字画,也可以是一副对联,然后让学生在作品上写上誓言或者激励的话,同时告诫其他学生不断学习,大家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趋势。还可以开设各种名人名言书写大赛,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对这些话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学习中不断鞭策自己,激励自己不断向前,这是构建班级文化的一种途径。一种班级文化中,不能缺少爱意,就像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关心与关爱,要倡导同学之间相互友爱团结奋进,有困难要相互帮助,营造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从小懂得感恩。同样,教师也要奉献爱,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转化成每个学生不断前进的动力,使他们突破一个又一个难题,要营造师生关系非常融洽的氛围,这才是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有利于班级发展,班主任在发展班级文化的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种文化建设。

一、班级学习氛围的营造

热爱学习本来就是一个学生应当做好的分内之事,但是一些学生却对学习丧失兴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周围环境的影响,小学生年纪尚小,心理发育不完全,很容易受到其他不良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学习方面,很容易走入误区,对学习丧失兴趣。教师一定要及时引导,及时沟通,注重班级学班级内学习文化的培养,让学生将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大家在互相竞争中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学会学习是一个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技能,学校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场所,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经常在班级内开展一些具有学习性质的班级活动,不但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增强班级凝聚力,让学生在紧张又宽松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学习,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制订学习计划,不断迸发出学习热情,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对知识渴望的求知态度,学会独立学习,培养主观能动性和主动学习的意识,从一开始的老师“要求学”或者“逼迫学”到逐渐养成学习习惯,表现出“我要学”的态度,到最后树立自己的学习风格,变成“我会学”。

二、班级体育文化的建设

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幸福一辈子。没有强健的体魄,就谈不上健康的学习状态,那就不会有持久全面的发展。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要求学生全面自由地发展,要在“德智体美劳”所有方向发展,没有好身体,怎么与其他学生竞争学习,强健体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应当把体育文化建设作为基石,因为一切的文化都是建立在个体之上的,如果身体不好,那么谁来传播文化,谁来响应号召。在传统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很容易忽视这个问题,忽略学生的身体状况,每天只要求大家努力学习,却忽略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一味追求学习文化建设,学生被累垮在路上,到头来一切又回到原点,所以班级文化建设欲速则不达。它需要一个过程的积累,在学习文化与体育文化之间张弛有度,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在学生高强度学习之后,班主任要带领大家进行一系列体育活动,加强每个学生的体育锻炼,营造浓厚的运动氛围,让大家都拥有强健的体魄,同时响应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论是在以后的生活还是学习中,都能够不轻言放弃,迎难而上,对于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与身心成长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三、班级精神文化的樹立

班级精神文化是一个班级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一个人的思想能够左右行为,一种好的精神,好的思想,能够让学生不断提升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他立足于社会最重要的东西。班主任作为整个班级内的“家长”,一定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端正态度,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把最真诚的情感与学生交流。老师与学生之间本应当是建立深厚的情感,一个用爱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教出的学生也一定是能够回报社会的,如果教师的言语中充满了仇恨,那么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也会埋藏下不好的种子。教育离不开情感因素,学生付出真心的同时也希望老师与自己成为朋友,优秀的班级精神文化对于学生主体发展具有不可限量的价值,小学生在正确的班级精神文化价值观的引导下,会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这是一种促进身心发展的催化剂,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还要大力宣传好人好事,注重培养一些道德品质高尚的学生,让其他学生竞相学习,一个优秀的人,也许学习能力不足,但是一定要有良好的品行、健康的思想、积极向上的态度。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一定要树立争取的班风,让优秀的道德品质在内心扎根,培养健全人格,有明辨是非的本领,对于自己的行为有道德的约束,积极为班级发展做贡献,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要学会报答父母,体谅父母的艰辛,让学生在这种班级精神文化的熏陶中做出潜移默化的改变,让整个优秀思想贯穿他们的学习生涯,使整个班级的发展处于积极向上的趋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大家都冲着前进的方向不断迈进,每天都有一点小进步。

在时代的素质教育要求下,对每个学生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与目标,需要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改善班级文化。班主任不但要具备扎实的语文知识教学技能,还要具有高尚的品德、优秀的意志、崇高的人格魅力,在班级文化中贡献力量,把爱倾注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只有充满爱意的文化,才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在班级中教师要时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树立公平正义的形象,对于每个学生的态度要一致,学生碰到困难时要积极帮助,遇到问题要积极化解,让学生真心实意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与关爱,只有心与心的交融,充满爱意的班级氛围,才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对于一些新加入班级的同学,为了使他们尽快融入集体,就要积极主动地邀请他们参加班级内举办的各种活动,可以与他们一起亲自布置教室,开展一系列教师设计比赛,大家比一比绘画能力,写字功底,大家共同提出一个可执行的想法或者方案。在教室设计时要多听取他们的意见,让他们认为自己是教室的主人,就像自己的房间一样爱护这个大家庭,珍惜每一个地方,用心爱护,让他们有主人翁的意识,为班级的建设与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无形的力量。她的作用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点点滴滴熏陶着,影响着,教育着学生,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磊.量化激励评价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运用[J].教书育人,2018(7):66.

[2]周斌.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软文化”建设[J].辽宁教育,2018(8).

[3]邹立国.班级文化建设对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作用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8(16):181.

[4]张环高.浅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策略探究[J].新课程:上,2017(13):220-221.

猜你喜欢

班级文化建设小学教育班级管理
建设幸福班集体,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高三班主任课程实施能力对班级的“正”影响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