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肾镜后留置肾造瘘管患者应用改良式病床效果观察

2019-04-26葛凤华赵丽媛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7期
关键词:肾造压痕病床

葛凤华,赵丽媛*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东二病区急诊内科病房,山东 济南 250012)

经皮肾镜在患者治疗中有起着重要的作用,术后需要留置肾造瘘管,给术后患者带来一定的不便,术后需要做好肾造瘘管的护理工作,妥善固定导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管道折叠、受压等非常重要[1-5]。传统的病床,由于肾造瘘管需要固定在床边,但是肾脏造瘘管起始端远离床边,如果让患者紧贴床边,在患者睡眠时很容易坠床,且容易折压管道,皮肤出现红斑等。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泌尿外科对经皮肾镜后留置肾造瘘管患者应用改良式病床,并与传统的病床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泌尿外科对经皮肾镜后留置肾造瘘管患者60 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30岁~55岁,平均45.2岁。入选标准:病人无精神病病史,无躁动;无过敏史;肢体无异常表现,能正常交流[6-8]。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普通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等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两种病床的外型及模式应用

普通组患者的病床大小约1/1.5 m,改良式病床大小约1/1.5 m,在床的两侧(当患者平躺后,约肾脏位置,约半径为6cm打下的圆形洞口,洞口可以覆盖。当患者术后,留置肾造瘘管,肾造瘘管可以通过洞口进入床下,管子通过床下再固定到床边。这样避免了管道受压,皮肤受压的情况。

1.2.2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者在术后4天内出现造瘘管折压、皮肤压痕、皮肤红疹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效果对比

3 讨 论

经皮肾镜术后带管时间不一,导管需要固定牢固,若固定不牢固,造成管道脱落需要重新置管。这样增加了患者的经济损失和痛苦,因此,做好肾造瘘管的护理,妥善固定,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折叠、受压非常重要[9]。传统的病床患者的导管位置远离床位,且由于肾造瘘管的位置靠近机体的中线,当患者平卧后,很容易将导管折压,导致引流不畅,皮肤出现压痕,红斑出现。这样就使得患者必须采用异常体位,防止折压管道、皮肤受压等。但是改良的床位完全克服了以往的缺点,患者平卧后在其肾脏位置有一约半径6 cm的圆形洞口,肾造瘘管可以通过洞口进入床下,这样避免了患者压管,皮肤压痕形成等。此外此病床可以两用。当两侧洞口遮盖后(用专门的配套床塞)可以变成普通病床[10-12]。

我科采用的改良式病床,明显优于传统的病床,可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增加病人的舒适度,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肾造压痕病床
抗压痕透明粉在精车铝轮毂上的应用研究
准静态纳米压痕的理论基础与数据分析
单晶铜纳米压痕的取向效应和尺寸效应研究
对留置肾造瘘管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
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后两种不同方法固定肾造瘘管的效果比较
基于单片机的病床呼叫系统设计研究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常规夹闭肾造瘘管的必要性研究
肾造瘘管在PCNL术后的应用价值
眼科病床的合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