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冰冻血小板的临床疗效及其保存液二甲亚砜对人体的影响研究*

2019-04-25黄远帅

重庆医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冰冻生化血小板

江 灵,王 洁,杨 倩,杨 莉,黄远帅△

(1.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输血科,四川泸州 646000;2.西南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四川泸州 646000)

输血治疗在临床疾病的诊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血小板输注更是难以替代。现阶段,我国的血小板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状态,在临床治疗中若只靠临时分离血小板,远不能满足需要,所以探寻长期有效的血小板保存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因此,本文对保存液二甲亚砜(DMSO)对人体的影响及冰冻血小板的临床输注疗效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血小板输注治疗的住院患者,纳入符合条件且资料完整的患者共计319例,按输注血小板制品的不同分为3组,即单采组(新鲜单采血小板)105例,浓缩组(手工浓缩血小板)102例,冰冻组(冰冻血小板)112例,男女比为1.00∶1.02,年龄3~79岁,平均(38.5±20.3)岁。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纳入标准:根据我国现行的行业规范和准则,符合血小板输注指征并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患者和家属均知情同意,并都签署了统一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治疗期间输注过非单一品种血小板制品的患者,病情危重放弃治疗者或资料不全者。

表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n)

1.2方法

1.2.1血小板的制备与种类 血小板均由泸州市中心血站制备提供,1个治疗量血小板的标准:(1)单采血小板,血小板计数大于或等于2.5×1011个/袋。(2)手工浓缩血小板6~12 U,血小板计数大于或等于2.0×1011个/袋。(3)冰冻血小板是由有效期内的单采血小板按行业标准加入DMSO制备而成,DMSO的最终浓度为4%~5%。

1.2.2冰冻血小板临床疗效评价

1.2.2.1比较3组研究对象24 h血小板纠正指数(CCI)及临床疗效 记录研究对象身高,体质量,输注前血小板计数,输注后24 h计数,输注血小板的总量,计算CCI,24 h CCI>4.5判断为有效。CCI=(输后血小板计数-输前血小板计数)×体表面积/输入血小板总数,体表面积=0.006 1×身高(cm)+0.012 8×体质量(kg)-0.015 29。

1.2.2.2比较输血不良反应率 记录3组研究对象输注血小板后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

1.2.3评价DMSO对人体的影响 回顾性统计分析冰冻组的112位患者输注冰冻血小板前后的生化指标值,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清蛋白(TP)、碱性磷酸酶(ALP)。将单采组和冰冻组做对比分析,分别计算输注新鲜单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后生化指标的变化值,对差值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输注不同剂量冰冻血小板后生化指标的差异,将相同疾病的患者按输入的冰冻血小板剂量的不同进行分组对比分析。随机回访冰冻组50例患者,根据复查生化指标的时间间隔小于等于6个月的纳入半年组,共31例;大于6个月的纳入1年组,共19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值。

2 结 果

2.13组患者输注血小板后24 h CCI及临床疗效的比较 冰冻组患者输注血小板后24 h CCI低于单采组和浓缩组,3组间24 h C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288,P<0.01);血小板的输注有效率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74,P=0.062),见表2。

表2 3组患者输注后24 h CCI及临床有效率的比较

2.23组患者输注血小板后的输血不良反应率比较 本研究中,3组患者输注血小板后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分别为:单采组8例(7.4%),浓缩组14例(13.7%),冰冻组5例(4.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4,P=0.048)。单采组与浓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31,P=0.154),单采组与冰冻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8,P=0.328),浓缩组和冰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0,P<0.01),冰冻血小板不良反应率低于手工浓缩血小板。

2.3输注冰冻血小板前后生化指标的比较 冰冻组的112例患者输注冰冻血小板前后的生化指标的比较见表3。输注冰冻血小板前后的ALT、AST、TP、AL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单采组和冰冻组生化指标变化值比较 两组研究对象输注血小板前后的生化指标的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输注不同剂量的冰冻血小板后生化指标变化值的比较 相同疾病的患者输注不同剂量的冰冻血小板后生化指标的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3 输注冰冻血小板前后生化指标的比较[M(P25,P75)]

2.6输注冰冻血小板后不同时间生化指标的比较 回访50例输注冰冻血小板的患者,输注相同剂量的冰冻血小板后不同时间段的生化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4 单采组和冰冻组输注血小板后生化指标变化值的比较[M(P25,P75)]

表5 相同疾病患者输注不同剂量冰冻血小板后生化指标变化值的比较[M(P25,P75)]

a:1例样本未计算均数和标准差;b:2例样本数据的变化值相同

表6 输注冰冻血小板后不同时间生化指标的比较[M(P25,P75)]

3 讨 论

在急性大出血、血小板功能障碍性出血等方面,血小板输注具有显著而难以替代的作用,是输血治疗的重要手段。血小板输注使用的主要有常温短时间保存的单采血小板,手工浓缩血小板,以及长期冷低温保存的冰冻血小板,冰冻血小板的保存时间、供给形式均优于其他两种血小板,但关于冰冻血小板的疗效及保存液的毒副作用的报道甚少,本研究对这两方面进行了研究。

本研究结果表明,输注冰冻血小板后24 h CCI低于其他两组,这是因为血小板在冰冻保存和解冻复融的过程中受到损伤、激活,引发聚集[1],而被激活的血小板输入体内后,会立刻参与止血被消耗掉。而3种血小板的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74,P=0.062)。PÉREZFERRER等[2]研究认为,冰冻血小板比新鲜单采血小板在止血功能上更有优势,在抢救用血时,冰冻血小板是最佳的选择,它能够快速供给、即刻止血,可有效缓解危急情况。

患者输注血小板后的输血不良反应主要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皮疹过敏,3组输血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冰冻血小板的输血不良反应率低于新鲜单采血小板和手工浓缩血小板,因为后两者都是在20~24 ℃的条件下振荡保存,易于细菌的生长繁殖[3-5],而冰冻血小板深低温保存,抑制了细菌的生长繁殖。同时,由于手工浓缩血小板在制备时混入的红细胞和白细胞较多,HLA抗原复杂,大大提升了同种免疫的反应率。

本文对比分析了112例患者输注冰冻血小板前后的AST、ALT、TP、ALP等生化指标,输注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输注冰冻血小板、新鲜单采血小板后生化指标的变化值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冰冻血小板是由新鲜单采血小板添加DMSO保存液制备而成,本研究结果提示DMSO保存液不会影响患者的肝功能。

文中输注不同剂量的冰冻血小板,患者生化指标改变并无明显差异。相同疾病的患者,输注相同治疗量的冰冻血小板后,间隔不同时间检测其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输用一定剂量的低浓度的DMSO保存液是安全可靠的,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这与文献[6-7]报道一致。

目前国内外有关DMSO的研究证明,DMSO属于低毒性物质,其安全剂量是0.92 g/kg体质量[8]。2007年初我国的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就确切指出了采用10%的DMSO冻存干细胞,4%~5%的DMSO冻存血小板用于临床可不经洗涤直接输注[9],至今仍鲜有关于DMSO输注导致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10-13]。而冰冻血小板复融后洗涤去除DMSO的过程,不仅耗费人力、财力和物力,还增加了血小板受细菌污染、机械损伤和功能损失的风险。而冰冻血小板复融后未经洗涤直接输注,因其保留有稳定的溶酶体膜和血浆中全部凝血因子,与洗涤后的血小板相比较,不但增强了血小板止血效果,还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力和抗感染的能力。

因冰冻血小板可以大批量的长时间储存,且使用方便快捷,在紧急情况能有效保障供给,抢救危重患者,因而在军事方面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效用[14-15]。低温冰冻保存的血小板,还可长期储存特殊血型及HLA配型需要的单一供者的血小板,满足临床特殊患者的血小板输注需求。冰冻血小板的长期保存,可以最大限度地分离保存献血者的血小板,缓解目前血小板供不应求的现状,因而冰冻血小板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冰冻生化血小板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冰冻的情感
冰冻兽
谁是半生化人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力量训练的生化评定
冰冻的梦
冰冻的梦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