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例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理表现及CT特征研究*

2019-04-25赵黎明陈光文李迎春

重庆医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低密度包膜肝细胞

赵黎明,路 涛,陈光文,李迎春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成都 610072)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AML)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其生物学行为一般是良性的,但近年来也有恶性HEAML相关报道,部分患者预后较差。现在学界已经认识到HEAML具有恶性潜能,因此HEAML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但HEAML尚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而经常被误诊。目前,国内外针对HEAML的文献报道较少,且多为个案报道。本研究对8例经病理证实的HEAML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其CT表现特征,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HE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女7例,年龄29~58岁,平均(43.6±10.3)岁。6例无明显临床症状,经B超体检发现;1例因产检偶然发现;1例因右上腹隐痛不适就诊。8例均无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史,1例甲胎蛋白(AFP)轻度增高,余7例AFP均正常,均无结节硬化病史。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CT检查 采用 Siemens Somatom Perspective 64 排CT 机,6例行腹部CT平扫加三期增强扫描,2例仅行腹部三期增强扫描。检查前患者禁食6~8 h,扫描前均口服温开水1 000 mL以充盈胃肠道。扫描范围为右侧膈顶至右肾下极水平。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230 mAs,层厚5 mm,层间距5 mm,准直0.6~1.0 mm,螺距0.8~1.2,常规二次重建,重建层厚、层间距1.5 mm。增强采用非离子二聚体型对比剂(威视派克),按1.5 mL/kg体质量计算用量,经高压注射器以2.5~3.0 mL/s进行推注,25~30 s行动脉期扫描,60~75 s行门脉期扫描,90~120 s行平衡期扫描。

1.2.2图像分析 由两名从事腹部影像诊断的副主任医师独立进行观察和分析,结论不一致时需协商取得共识。观察内容包括:(1)形态学特征,如病灶数目、部位、最大径、形态及边界;(2)CT平扫的密度,密度是否均匀,是否含有脂肪;(3)动态增强模式,如“快进快出”“快进慢出”或“延迟强化”等;(4)有无特殊征象,如“中心血管征”“静脉早显”及假包膜;(5)背景肝情况,如有无肝硬化、脂肪肝等;(6)术前拟诊断。

1.2.3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 所有标本行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采用EnVision 2步法,分别进行黑色素瘤特异性抗体45(HMB-45)、黑素-A(Melan-A)、平滑肌肌动蛋白(SMA)、S-100、CD34、CK、Ki-67、Desmin、AFP等相关指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2 结 果

2.1CT表现 8例均为单发病灶,1例合并左肾两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最大径约4.8 cm),1例合并肝脏小血管瘤。5例位于肝左叶,2例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尾状叶。病灶最大径3.6~13.6 cm,边界大部分清楚(其中3例门脉期及延迟期边界欠清楚),3例为类圆形,5例为椭圆形。

5例CT平扫表现为不均匀稍低密度,其中1例为明显混杂稍低、低密度改变;1例为均匀稍低密度,另外2例无CT平扫资料。1例含丰富的斑片状、片状脂肪CT平扫特异性抗体(图1);4例含少量灶状、条状及条片状脂肪,3例不含脂肪成分。增强扫描动脉期,5例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3例呈不均匀中等强化。6例门脉期、平衡期呈等、稍低密度改变,呈“快进慢出”强化方式(图2),另外2例门脉期、平衡期强化程度明显减低,呈“快进快出”强化改变,见图3。

A:CT平扫,内见丰富的片状脂肪(箭头所示);B:动脉期;C:门脉期。B、C内见粗大中心血管征(箭头所示)

图1 HEAML肝左内叶“快进快出”型影像学图像

A:动脉期;B:门脉期;C:平衡期;D:HE染色(×100),内见胞质丰富的上皮样细胞(黑箭所示);E:EnVision染色(×100), HMB45(+)。A~C周边见假包膜(箭头所示)

图2 HEAML肝右前叶“快进慢出”型影像学图像

7例病灶中心和(或)周边出现点状、条状强化血管影,持续强化,以静脉期显示更明显,即“中心血管征”(图1、4)。2例出现“静脉早显”,均引流入肝中静脉(图4)。3例较大病灶周围出现不完整的假包膜(图2)。背景肝均无肝硬化及脂肪肝改变。术前3例拟诊为血管瘤,1例拟诊为错构瘤,另外4例未作出定性诊断。

A:门脉期,中心血管征(箭头所示);B:平衡期

图3 HEAML肝左外叶“快进快出”型影像学图像

A:动脉期,中心及周边较多强化血管影(箭头所示);B:门脉期,边缘见粗大引流静脉(箭头所示)

图4 HEAML肝左外叶影像学图像

2.2病理表现 8例HEAML形态学表现相似,瘤细胞大部分呈上皮样,呈巢状或片状排列,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但无明显包膜。瘤细胞体积较大,细胞质丰富、略嗜酸,间质富含血管,细胞核大小不一,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少见(图2D)。免疫组织化学:8例HMB45(+)(图2E),6例Melan-A阳性,4例SMA阳性,3例S-100部分阳性,2例CD34阳性,8例Ki-67不同程度表达(2%~10%),CK、Desmin及AFP均为阴性。

3 讨 论

3.1临床与病理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是一种罕见的间叶组织肿瘤[1]。 目前,EAML被认为是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s)的一员[2],与淋巴管肌瘤病和肺透明细胞“糖”瘤同属于PEComas[3-4]。EAML是一种与血管相关并与错构瘤不同的上皮样肿瘤,通常被认为是良性的[5],并且大多数患者具有良好的预后。然而,EAML仍具有恶性潜能,可能导致预后不良[6-7]。YAMASAKI等[1]首次报道了HEAML,HEAML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及影像表现,容易与其他富血供肝肿瘤混淆[5],因此具有很高的误诊率。

HEAML好发于中青年女性,肿瘤较小时,通常在临床上无症状[8-9],多因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时偶然发现。本组7例为中青年女性,6例为体检发现,1例为产检偶然发现,与上述研究相符。当肿瘤非常大时,患者可能出现腹胀、腹痛或因肿瘤破裂并发症而就诊[9-11]。

作为PEComas家族的成员,HEAML的免疫表型具有黑素瘤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双向分化的特征。肿瘤细胞包括HMB45、Melan A和SMA在内的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呈阳性,但所有上皮标志物包括上皮膜抗原(EMA)和S-100均呈阴性,这是HEAML鉴别诊断最重要的标准。

3.2CT特征 由于HEAML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术前影像学诊断准确率较低,本组8例术前均未作出正确诊断。结合本组资料及综合文献复习,现就HEAML的CT特征总结如下:(1)多为单发。类圆形/椭圆形肿块,边界大多清楚,部分病灶门脉期及平衡期边界欠清楚,这可能和门脉期及平衡期肿块与周围肝实质强化程度接近、对比度减小有关。(2)CT平扫。本组5例CT平扫呈不均匀稍低密度,1例呈均匀稍低密度,本研究认为密度不均匀与组织成分多样有关。(3)脂肪含量。本组5例含不同比例脂肪成分,与以往报道不含脂肪组织或含有少量成熟脂肪组织有差异[12-13]。本研究中含脂肪病灶多为含灶状或条状脂肪,仅1例为含大量脂肪成分,所以本研究认为在诊断中仔细寻找细小脂肪成分非常关键,可提高诊断准确率。(4)CT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呈不均匀中等和(或)明显强化,多数表现为门脉期及平衡期持续性强化即“快进慢出”,少数表现为门脉期强化程度减弱即“快进快出”,本研究6例属于前者。复习以往文献,两种强化方式均有报道[12,14-16],这与肿瘤内窦隙状血管网的丰富程度、管壁的厚度、有无粗大畸形血管有关。(5)中心血管征。即病灶中心和(或)周边出现点状、条状强化血管影,持续强化,以静脉期显示更明显,本研究7例见中心血管征,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与多数文献报道一致[14,17-18]。(6)假包膜。出现率较低,当肿瘤体积较大压迫周围肝实质可形成不完整的假包膜,本研究3例出现假包膜。严福华等[19]认为多种肝脏占位病变均可出现假包膜,因此对鉴别诊断意义不大。王静等[20]研究认为,假包膜征对鉴别HEAML与肝细胞肝癌方面有意义。鉴于上述结果的差异性,本研究认为应该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7)“静脉早显”。研究报道HEAML患者中“静脉早显”比例明显高于肝细胞肝癌[14,20]。本研究仅2例出现此征象,可能与本研究病例较少,未能结合薄层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血管情况有关。

3.3CT鉴别诊断 HEAML须与富血供的肝细胞肝癌、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肝细胞腺瘤鉴别。(1)肝细胞肝癌:肝细胞肝癌患者常表现为不规则的低密度肿块,其中大多数患者有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病史,血清AFP水平常升高,门静脉癌栓形成。HEAML是一类圆形或椭圆形的稍低密度肿块,没有乙型肝炎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为阴性[11,15,21]。肝细胞肝癌肿瘤血管为动脉,轮廓不光滑,门静脉期不显示,HEAML中心血管为畸形静脉,静脉期显示更明显[22]。但是HEAML与分化较好的肝细胞肝癌鉴别仍然困难,本研究仔细寻找病灶内的脂肪成分,发现中心血管静脉期持续强化有助于HEAML的诊断。(2)FNH:典型FNH平扫为等密度肿块,呈“快进慢出”强化改变,病灶中间有星状瘢痕并延迟强化易于鉴别。不典型病例鉴别困难时,可运用肝胆特异性对比剂行MRI肝胆期扫描,肝胆期FNH为高信号,而HEAML为低信号[23]。(3)肝细胞腺瘤:肝细胞腺瘤常见于年轻女性,以往通常认为与长期口服避孕药有关,近年来有发生于男性的报道,多与代谢紊乱及激素应用有关,常合并出血、脂肪变性,且多具有包膜,肿瘤内无畸形血管。

3.4治疗及预后 手术切除是原发性HEAML的首选治疗选择,应该尽早进行,因为肿瘤会逐渐增大并最终破裂。此外,HEAML具有潜在的恶性倾向,手术切除可预防局部复发或转移[24]。HEAML在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情况下,复发很少见,但也有一些术后复发和转移的病例报道[25-28]。所以有症状的患者均应考虑手术切除,手术后进行随访。

总之,HEAML的临床及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最终确诊取决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猜你喜欢

低密度包膜肝细胞
肝脏脾植入误诊为肝细胞癌1例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松南气田低密度低伤害随钻堵漏钻井液技术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的先进控制应用